(云蒸霧騰)
冠豸山石牌坊。許多景點都喜歡建這么個牌坊,互相仿效。 路上可見來往的“摩的”,思泉在福建的不少景區就是借助這種交通工具,價廉,方便,隨意,安全性還行。
- 還是石牌坊,正面是啟功先生的題字。只是旁邊的“奇山麗水,清機六里”是計算機打出來的。 “清機六里”。只知道“清機”,可解為“清凈的心機”。組成“清機六里”,該如何理解?“帶著清靜的心機行走六里地”,似乎不妥。哪位博友能予以解惑?在此請教了。 背面是冰心先生的書法,她寫的大字不多見。也像她的文筆一樣,娟秀、清新。 冠豸山的名稱來源于它的主峰像獬豸冠。大霧籠罩,無緣得見。 獬豸,古怪獸名,傳說遇惡人則以角觸之,法官可據此判斷是非曲直。依其形象而制成的帽子稱獬豸冠,古代用作御史的“法冠”,代表執法嚴正的形象。后人遂將此山由“蓮峰山”(類似的名稱太多了)改為“冠豸山”,不落俗套,易記難忘。 本來在這個位置能拍到冠豸山的標準像,今天做不到——“摩的”司機說的。 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總要豎上一尊有特色的標志,嵌上“名勝區”的圓徽。 - 售票處不在山下,直接上山。路旁買了一張簡易的游覽圖,到半云亭購票后才知道是免費索取的。 一座正在新建(抑或復建、大修)的“法云寺”?!按笮蹖毜睢币呀浡涑?,匆匆路過,沒靠近。
山路旁的一灣水潭,不知是自然形成,還是一座小型水庫?有水,感覺就是不一樣,多拍了幾張。 (待續) |
|
來自: 新虞舜客 > 《國內旅游/景區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