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虹口,街坊們喜歡的卞阿姨奶茶歇業后重新回歸了,大眾消費媒體一片歡騰,認為這是“那段歲月”的回光返照,值得回味…… 但情感歸情感,生意歸生意,卞阿姨奶茶面臨的江湖不一樣了。 虹口小囡們喝了20年的“阿姨奶茶” 在上個世紀,卞阿姨下崗在創業,成為那個年代的標兵和模范,被傳統媒體廣泛報道而出名。 1992年,卞根琴面臨下崗,家人提議:不如在家門口擺個小攤吧。起初,卞阿姨只賣血糯米,裝在泡沫塑料的“草帽碗”里,1塊錢1碗。 天熱了,開始做水果羹、綠豆湯。人家綠豆湯里放薏米,她放的是糯米,那是小時候的味道。 后來卞阿姨將厚實的血糯米混搭奶茶,沒想市場效果很好。生意也從原來的流動小推車變成了不足5平方米的固定小鋪。一做就是20年! 卞阿姨做奶茶,堅持貨真價實。她家的血糯米奶茶在用料、晾曬方式、熬煮的時間上都十分講究。一般奶茶店為了節省成本,會選用甜度高的果糖,但卞阿姨用的都是白砂糖。 所以她做出來的飲品總有小時候的味道,深得街坊們的喜愛。經媒體報道后,魔都里的食客也有大老遠過來打卡的。 半年前,卞阿姨阿姨奶茶莫名歇業,被媒體大呼“遺憾”。 江湖不一樣了 新的阿姨奶茶店開在了老店舊址的對面,店面做了擴充,由5平米增加到了10平米,店招、菜單和器具也做了改進。價格跟以前的相比,提升了不少,最高的18元,最低的6元。 但業內人士實地考察后認為,卞阿姨的奶茶店在業態上來講還很初級,定義為一家社區甜品店更好。 從現代商業的角度,卞阿姨的奶茶店還有很多功課需要補: 1 怎樣與年輕人溝通? 茶飲畢竟是年輕人消費的行業,其中90后、00后占主。卞阿姨的奶茶雖然有小時候的味道,但留存的大多為70后的人群,少數為80后。 現在的茶飲消費客群迭代得厲害,怎樣通過空間、產品和營銷來粘接他們?從現在她家的店面來看,還很初級和傳統。不客氣地說,還處于1.0—2.0之間的版本。 2 怎么保證效率? 做生意是要賺錢的,效率是保障。從卞阿姨目前的店面看,器具還很初級,盤啊、碗的還大量存在,動線也不夠科學。在客流量大的情況下,很難保證高速有效地出品。 3 研發怎么保障? 產品是茶飲的基礎,在研發上,需要經常性的拉新。 卞阿姨的新店雖然在產品上有了豐富,但還是傳統奶茶的樣子,看不到眼前一亮的產品,與目前市面上的其他品牌相比,顏值和價值感還十分欠缺,不能形成差異化和競爭力。 此外,她家店里血糯米的制作據說是祖傳活,個人經驗的積累尤為重要,但在出品的標準化和一致性上很難做到。 ![]() 也許我們對卞阿姨的要求過高,作為社區店,有著大家都熟悉的味道和穩定的人脈,做周邊客流,卞阿姨奶茶店是個很好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