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黃芪是中醫當中常用來補氣的藥物,而且黃芪除了可以發揮出藥理作用之外,還可以發揮出美容的功效。因為很多看起來不是很漂亮的女性,就是因為膚色不好看,而導致膚色暗沉的原因就是血虛,適當的服用一些黃芪,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那么,黃芪與什么補氣不上火?
1,黃芪和枸杞配伍是不會上火的,黃芪性微溫、味甘,有補氣固表、止汗脫毒、利尿、退腫的功效,枸杞性平味甘,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的功效。兩者一起泡水適合肝腎不足,氣虛乏力的人飲用,只要定量飲用,是不會上火的。 2,單獨使用黃芪容易上火,所以我們可以拿來煲湯進補,并配合紅棗。黃芪紅棗湯具有增強及調節免疫力的功能,每日服用可以達到預防疾病及治療效果,也有助于改善自體免疫疾病或病毒引起的免疫性疾病癥狀。黃芪紅棗湯由于其補氣補血,藥性平和,無特殊藥味,易于接受,泡制方便,在冬天可以長期服用,并且不會上火。
擴展資料: 1,黃芪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古代寫作黃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釋其名曰:“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它來源于豆科植物黃芪或內蒙黃芪的干燥根。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為補氣要藥。臨床應用時習慣分為生用、蜜炙、麩皮拌炒3種,其藥效各有不同,生黃芪多用于固表、托瘡、利水等;蜜炙黃芪多用于補中益氣;炒黃芪多用于益氣健脾。
2,一般保健或治療中使用的黃芪指的是生黃芪,常用中藥之一,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主產于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采挖,除去須根幾根頭,曬干,切片,生用。主要是制成飲片,調劑于中藥方劑中。現代也用黃芪提取物制成工業制劑,口服或靜脈滴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