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rèn)為,東哲喜歡研究現(xiàn)象,西哲喜歡研究本質(zhì)。 東哲喜歡研究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而西哲則經(jīng)常探索善惡的源頭。 人在不同時期,能看透之前不懂的人性,才能理解什么是人生。
01 人性這個東西,誰要是覺得自己看懂了,誰就輸了。孟子說,性本善;荀子說,性本惡。大家都是盲人摸象。總有人把本沒有規(guī)律的事情,總結(jié)出規(guī)律來。不過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先知先覺、而誤人子弟罷了。 人性,本就有善有惡。有些人天性善良,有些人天性惡毒。這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由來。為了幫助善良人應(yīng)對那些惡毒人的人性,古人也總結(jié)了一個道理幫助善良人權(quán)且自保,這就是“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孫悟空善良嗎?對,他是一個特殊的“天仙至人混沌體”,本性非常善良。因為明心見性,他在保了唐僧之后做了第一件事,殺了第一批人。也就是他自身的“六識”。 正所謂: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涵萬象。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 悟空殺的“六識”乃是自性。可惜唐長老不知,錯怪了他,嘮叨幾句就把悟空趕跑了。
悟空走了。觀音菩薩來了。還給悟空拿來了緊箍咒。咒語則傳給了唐僧。 悟空殺了自性,卻迎來了緊箍的束縛。不過,他始終也不服。正因為殺了自性六識,讓他看人看事更加清楚準(zhǔn)確。所以他始終都是見妖降妖,見魔除魔。唯有一路妖精,他既沒有提前識別出來,而且打殺之前還心存猶豫。 這就是盤絲洞七女妖。 盤絲洞女妖出現(xiàn)之前,唐僧就開始有一個非常奇怪的舉動。在盤絲洞門前,他居然主動要求去化緣。 當(dāng)時,唐僧主動下馬。悟空問:師父,這條路平坦無邪,因何不走? 平坦而無邪,正是火眼金睛的孫悟空看到的盤絲洞。所以說,這里肯定是沒有一絲妖氣。 師徒三人在這里,居然為誰去化緣爭執(zhí)起來。 悟空說:俗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豈有為弟子者高坐,教師父去化齋之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