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從典設談10kV 架空配電線路設計

     陳銀水8xlcbu4l 2019-02-27


    架空配電線路主要由電桿、橫擔、導線、拉線、絕緣子、金具及桿上設備等組成,結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下面根據典型設計的技術要求,路徑的選擇,氣象條件的確定、導線截面的確定,桿塔的選型、絕緣子串及桿塔防雷接地及相關附件進行簡單分析介紹。

    ▲ 架空配電線路基本結構


    1、路徑

    架空配電線路路徑的選擇,應認真進行調查研究,綜合考慮運行、施工、交通條件和路徑長度等因素,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并應進行多方案比較,做到經濟合理、安全適用。路徑方案選擇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并力求避開微氣象地段。

    路徑選擇應盡量做到:

    1)避開調查確定的覆冰嚴重地段、覆冰污穢地區和歷年臺風破壞嚴重地段

    2避開洼地、陡坡、懸崖峭壁、滑坡、崩塌區、沖刷地帶、泥石流等影響線路安全運行的不良地質地區。

    3)避免橫跨埡口、風道和通過湖泊、水庫等容易覆冰的地帶及穿越毛竹等自然生長高度較高的林區;宜選擇山坡的背風面,充分利用地形障礙物和防護林等的避風效應,避開相對高聳、突出地貌或山區風道、埡口、抬升氣流的迎風坡等微地形區域。當無法避開以上地段時,應采取必要的加強措施。

    4)沿起伏不大的地形走線,避免大檔距、大高差;通過山嶺地帶,宜沿覆冰時背風坡或山體陽坡走線。

      (5)耐張段不宜太長,一般不宜超過2.0km;當配電線路經過基本風速V≥35m/s的地區,宜每5基宜設置1基自立式耐張鐵塔,當配電線路經過基本風速V≥33m/sV35m/s的地區,宜10基宜設置1基自立式耐張鐵塔,并在耐張段中部至少設置1基抗風能力較強的直線桿塔;轉角角度不宜過大。

    6配電線路的路徑,應與城鎮總體規劃相結合,應與道路、河道、灌渠相協調,不占或少占農田。

    7配電線路應避開儲存易燃、易爆的倉庫區域。配電線路與有火災危險性的生產廠房和庫房、易燃易爆材料場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氣)體儲罐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桿塔高度的1.5倍。

    8跨越通航河流、公路、鐵路及其他重要跨越物時應采用獨立耐張段。

    9同塔多回線路如需從城市高層建筑物之間穿過,應采取避免導線發生不同步擺動的措施。





    2、氣象條件

    2.1 最大風速

    最大設計風速應采用當地空曠平坦地面上離地1 0 m 高統計所得的30年一遇1 0 mi n 平均最大風速。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基本風速重現期為30年,設計基本風速離地高為10m。架空電力線路的基本風速應在區域大風調查的基礎上,通過計算當地氣象站統計風速及風壓反算,參考附近已建工程的設計及運行情況,并在著重考慮沿線微地形、微氣象區影響的基礎上,綜合分析確定。具體要求如下:

    1) 在區域大風調查的基礎上,由氣象臺站最大風速系列,經代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審查、高度訂定和次時換算,采用極值Ⅰ型或P-Ⅲ型等概率分布模型進行頻率計算。

    2) 當工程地點與參考氣象站海拔高度和地形條件不一致時,必須根據地形條件進行訂正。搜集調查微地形、微氣象區影響,山頂、山麓風速變化特征及計算方法,在分析論證的基礎上,按工程實際情況,移用附近氣象站基本風速。

    3) 沿海海面和海島的基本風速,應采用實測資料分析計算,缺乏實測資料時可按陸地上的基本風速作適當修正。

    4)基本風速的確定,還應依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的全國風壓分布圖、地方政府建設及氣象部門頒布的區域性風壓分布圖。

    風速高度訂正及時距換算

    1)風速沿高度的變化可采用指數律進行計算,地面粗糙度類別按實際調查情況確定。

    2)各種不同時距的風速換算,應盡量采用氣象站觀測實測資料統計分析。

    一遇10min平均最大風速,分別取25m/s、30m/s和35m/s。


    2.2  覆冰

    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時,應對工程地點與地形、氣候類似的區域進行覆冰調查。對于設計冰厚為20mm以下的中、輕冰區,應進行沿線的覆冰普查,查明中、輕冰區的分界與長度。對于設計冰厚為20mm及以上的重冰區,應進行重點調查,查明重冰區的量級,分界與各級重冰區的長度。調查的重點地域應是寒潮路徑山區的迎風坡、山嶺、風口、鄰近湖泊等大水體的山地、盆地與山地交匯地帶。

    覆冰調查對象應該是電力、通信、交通、工況等部門與當地的居民。覆冰調查包括:

    1)覆冰地點、海拔、地形、覆冰附著物種類、型號及直徑、離地高度、走向。

    2) 覆冰發生時間和持續日數,天氣情況。

    3) 覆冰種類與密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判斷,也可以按照下表的條件確定。

    4) 覆冰的形狀、長徑、短徑和冰重。

    5) 覆冰的重現期,包括歷史上大覆冰出線的次數和時間,以及病害情況。

    完成覆冰調查的同時還應進覆冰收資,覆冰收資收資內容包括:

    1)沿線已建輸電線路的設計標準及涉及覆冰,投運時間,運行中的實測,目測覆冰資料,以及冰害事故記錄、報告,線路冰害事故搜資內容包括冰厚、冰重、桿(塔)型、桿(塔)高、線徑、檔距和事故后的修復標準。

    2)通信線路的設計冰厚、線徑、桿高和運行情況,以及冬季打冰措施、實測覆冰圍長、厚度。

    3) 高山氣象站的觀測資料以及無線電通信基站、道班的冰害事故記錄和報告。

    4) 氣象臺站實測覆冰資料和大覆冰的起止時間與同時氣象條件,以及天氣系統的過程。

    通過以上收集在資料整理然后通過相應的公式計算得出覆冰厚度。

    一般覆冰取值主要原則如下:

    最大設計風速為25m/s時:無冰、10mm、20mm和30mm;

    最大設計風速為30m/s時:無冰;

    最大設計風速為35m/s時:無冰。

    2.3 氣溫

    架空配電線路設計用氣溫值,應符合下面的規定:

    (1)最高氣溫一般為40℃,不考慮個別高于或低于該氣溫的記錄。

    (2)最低氣溫應偏低地取5的倍數。例如統計得到的最低氣溫為-8℃時,應取為-10℃。

    (3)年平均氣溫,在3~17℃之間時取與此數鄰近的5的倍數值,小于3℃或大于17℃時分別按年平均氣溫減少3 ℃和5℃后,再取與此數相鄰的5的倍數值。

    (4)基本風速的月平均氣溫,應偏低地取5的倍數值。

    (5)安裝氣溫在最低氣溫為-40℃的地區,宜采用-15℃;最低氣溫為-20℃的地區,宜采用-10℃;最低氣溫為-10℃的地區,宜采用-5℃;最低氣溫為-5℃的地區,宜采用0℃。

    (6)雷電過電壓宜采用15℃;操作過電壓可采用年均溫氣溫;帶電作業工況氣溫可采用15℃;導、地線斷線工況氣溫取-5℃;絕緣子串斷聯工況氣溫取-5℃。


    2.4 常見典型設計氣象



    3、導線選取和使用

    下面以典型設計(國網)介紹導線的選取和使用:

    (1) 按照 Q/GDW 1738-2012《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的要求, 出線走廊擁擠、樹線矛盾突出、人口密集的 A+、A、B、C 類供電區域宜采用 JKLYJ 系列鋁芯交聯聚乙烯絕緣架空電纜(以下簡稱絕緣導線);出線走廊寬松、安全距離充足的城郊、鄉村、牧區等 D、E 類供電區域可采用裸導線。A+~E 類供電區域的劃分主要依據行政級別或規劃水平年的負荷密度,也可參考經濟發達程度、用戶重要程度、用電水平、GDP 等因素確定,供電區域劃分情況見下表 。

    注:

    1σ 為供電區域的負荷密度(MW/km2

    供電區域面積一般不小于 5 km2

    3、計算負荷密度時,應扣除 110(66)kV 專線負荷,以及高山、戈壁、荒漠、水域、森林等無效供電面積。

    (2)10kV 架空配電線路根據不同的供電負荷需求可以采用 50、70、95、120、150、185、240mm2 等多種截面的導線。

    (3)根據 Q/GDW 370《配電網技術導則》要求,架空線路導線型號的選擇應考慮設施標準化,采用鋁芯絕緣導線或鋁絞線時,各供電區域中壓架空線路導線截面的選擇見下表 。

    (4) 同桿架設的 380/220V 架空線路根據不同的供電負荷需求可以采用 50、70、95、120、150、185 mm2 等多種截面的導線。

    (5) 各地在使用時應考慮供電區域性質,結合各地需要選擇 2~3種常用截面的導線,可使桿型選擇、施工備料、運行維護得以簡化。 

    (6) 導線的適用檔距是指導線允許使用到的最大檔距(即工程中相鄰桿塔的最大間距)。典型設計絕緣導線的適用檔距不超過 80m,裸導線的適用檔距不超過 250m。

    (7) 裸導線可選用 JL/G1A 鋼芯鋁絞線和 JL 鋁絞線,典型設計中JL/G1A 鋼芯鋁絞線的適用檔距為 250m 及以下。當導線的適用檔距為 80m及以下時,120~240mm2 裸導線宜選用 JL 鋁絞線。

    (8)10kV 水泥單桿(含直線水泥單桿、無拉線轉角水泥單桿及拉線轉角水泥單桿)及鋼管桿(含直線鋼管桿及耐張鋼管桿)在各氣象區導線型號選取、導線適用檔距、安全系數及允許最大直線轉角角度見下表。

    表 10kV 水泥單桿及鋼管桿導線型號選取、適用檔距、安全系數及允許最大直線轉角角度

    (9)10kV 水泥雙桿(含拉線直線水泥雙桿及拉線轉角水泥雙桿)在各氣象區導線型號選取、導線適用檔距、安全系數及允許最大直線轉角角度見表。

    表10kV 水泥雙桿導線型號選取、適用檔距、安全系數及允許最大直線轉角角度

    (10)10kV 窄基塔在各氣象區導線型號選取、導線適用檔距、安全系數及允許最大直線轉角角度見下表。

    表 10kV 窄基塔導線型號選取、適用檔距、安全系數及允許最大直線轉角角度

    (11) 同桿架設的 380/220V 各氣象區導線型號選取、導線適用檔距、安全系數及允許最大直線轉角角度見下表。

    表  同桿架設的 380/220V 導線型號選取、適用檔距、安全系數及允許最大直線轉角角度

    (12) 對于超出上表導線型號及適用檔距限定范圍的使用情況,設計時需對所選用電桿的電氣和結構進行校驗、調整后方可使用。

    (13)裸導線參數根據 GB/T 1179-2017《圓線同心絞架空導線》附錄E 國內常用規格的導線尺寸及導線性能表選取。10kV 絕緣導線及同桿架設的 380/220V 絕緣導線參數分別根據GB/T 14049-2008《額定電壓 10kV 架空絕緣電纜》及 GB/T 12527-2008《額定電壓 1kV 及以下架空絕緣電纜》選取,標準中對絕緣導線的導體中最小單線根數、絕緣厚度、導線拉斷力均有明確規定,但導線的外徑、質量和計算截面在標準中尚無明確的規定,可以參考典型設計中提供的導線參數。



    4、導線線間距離

    380V及以下沿墻敷設的絕緣導線,當檔距不大于20m時,其線間距離不宜小于0.2m;3kV以下架空線路,靠近桿塔的兩導線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10kV及以下桿塔的最小線間距離如下表。

    當10kV線路實際檔距比上表大時,據《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GB 50061-2010)關于線間距離計算的公式計算確定取值

    線間距離計算公式:

    式中:

    ——導線水平線間距離,m

    D——導線三角排列時等效水平線間距離,m

    D——導線間水平投影距離,m

    D——導線間垂直投影距離,m

    L——懸垂絕緣子串長度,m

    ——系統標稱電壓,kV

    f ——導線最大弧垂,m

    ——導線垂直排列時垂直線間距離,m



    5、典型桿型選取和使用

    5.1 桿型選用原則

    (1)  桿塔結構應根據線路沿線的周圍環境、地形、地質、材料來源、施工條件等因素綜合確定,宜采用鋼筋混凝土電桿、鋼電桿、鐵塔結構等。路徑受限地區可采用不帶拉線的電桿和鐵塔。

    (2)  采用鋼筋混凝土電桿時,宜使用高強度材料。采用拉線桿塔時,根部結構應為鉸接支承。

    (3)  無拉線單桿可按受彎構件進行計算,彎矩應乘以增大系數1.1。

    (4)  10kV臺架變主桿宜選用耐張型桿塔。

    (5)  采用鐵塔結構時,為加強鐵塔抗風能力,可適當增加鐵塔根開、加大塔身寬度、增設塔身橫隔面。

     

    5.2 桿長(塔高)選擇 

    (1)典型設計中水泥單桿按桿長分為 10、12、15、18m 等規格; 鋼管桿按桿長分為 10、13、16、19、22m 等規格。

    (2)12m 水泥單桿和 10m 鋼管桿、15m 水泥單桿和 13m 鋼管桿、18m水泥單桿和 16m 鋼管桿可分別構成一使用系列。

    (3)10、12m 水泥單桿及 10m 鋼管桿僅適用于單回路線路;15m 水泥單桿及 13m 鋼管桿適用于單回路線路及雙回路線路;18m 水泥單桿及16m 鋼管桿則適用于三回路線路及四回路線路。

    (4) 用于單回路及雙回路線路直線跨越(不考慮同桿架設 380/220V線路)的電桿推薦采用 18m 水泥單桿及 19、22m 直線鋼管桿。

    (5) 拉線直線水泥雙桿及拉線轉角水泥雙桿僅適用于單回路線路, 不考慮同桿架設 380/220V 線路。拉線直線水泥雙桿按桿長分為12、15、18m,拉線轉角水泥雙桿按桿長分為 12、15m。

    (6) 窄基塔適用于單回路線路及雙回路線路, 不考慮同桿架設380/220V 線路。直線窄基塔按塔高分為 13、15、18m,耐張轉角窄基塔按塔高分為 13、15m。


    5.3 電桿水平檔距及垂直檔距

     表 10kV 各種桿型不同使用情況的水平檔距及垂直檔距表

    * A 氣象區部分桿型因主桿強度限制,其水平檔距適當縮小。

    **   用作終端桿使用時,Lh40mLv50m

    ***   用作終端塔使用時,Lh40mLv60m

    ****   用作終端桿使用時,Lh50mLv60m

    *****   用作終端塔使用時,Lh60mLv75m

    ****** 用作終端桿使用時,Lh125mLv175m


    5.4  同桿架設的 380/220V 線路

     (1) 與 10kV 同桿架設的 380/220V 線路(以下簡稱低壓線)對電桿受力的影響非常大,對直線桿將直接影響其主桿型號的選取,對轉角桿將影響其使用角度,選用電桿時要根據有無低壓線的實際情況選取。

    (2) 現行低壓線線規很多,為優化電桿選擇,有同桿架設低壓線的直線桿和轉角桿均能滿足 185mm2  截面絕緣導線(JKLYJ-1/185)或 185mm2  截面裸導線(JL/G1A-185/25 鋼芯鋁絞線或 JL-185 鋁絞線)用作低壓線的要求。


    5.5  桿頭匯總表

    典型設計給出了各種桿徑和適用于各海拔高度的直線桿、直線轉角桿、耐張轉角桿的多種桿頭布置型式。各種型式桿頭匯總情況見下表。

    表 10kV 桿頭匯總表


    5.6 桿型匯總表

    直線水泥單桿在各供電區域內均可使用;無拉線轉角水泥單桿、直線鋼管桿、耐張鋼管桿在 A+、A、B、C 類供電區域內推薦使用;拉線轉角水泥單桿、水泥雙桿在 C、D、E 類供電區域內推薦使用;窄基塔在 B、C、D 類供電區域內推薦使用。各桿型匯總情況見下表 。


    5.7  防臺措施

    空曠地區線路連續直線桿超過10基時,應裝設防風拉線。對于局部特別空曠區域,裝設防風拉線的間距應根據平時運行經驗確定。對于裝設拉線有困難地段,可用角鋼塔代替。



    6、柱上開關設備及電纜頭布置

    10kV架空線路柱上設備主要包括柱上開關(柱上斷路器、柱上負荷開關、柱上隔離開關、跌落式熔斷器)、電纜引下裝置、柱上無功補償裝置、柱上高壓計量裝置等。

    (1)10kV配電線路較長的主干線或分支線應裝設分段或分支開關設備;環形供電網絡應裝設聯絡開關設備;10kV配電線路在產權分界點宜裝設分界開關設備。

    (2)柱上斷路器、柱上負荷開關、電纜終端應設防雷裝置;經常開路又帶電的柱上斷路器、柱上負荷開關兩側均應設防雷裝置;保護配電柱上斷路器、負荷開關和電容器組等柱上設備的避雷器的接地導體(線),應與設備外殼相連,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

    (3)因柱上斷路器和柱上負荷開關外形和安裝方式相似

    (4)由于柱上開關定義較廣,種類繁多,同類柱上開關型式、外觀、尺寸均有差異,現階段無法統一開關支架加工圖。

    (5)柱上斷路器、柱上負荷開關在線路有電壓,有負載時切斷線路及轉換線路時使用;為實現停電檢修時形成明顯斷開點,柱上斷路器、柱上負荷開關(無隔離刀、內置隔離刀)可與柱上隔離開關配合使用;作為分段、分界、聯絡類開關使用時,一般需加裝柱上隔離開關。

    (6)柱上隔離開關在線路有電壓、無負載時切斷線路時使用,可與柱上開關(無隔離刀、內置隔離刀)配合使用;未帶明顯斷開點的開關電源側宜加裝隔離開關。

    (7)跌落式熔斷器是10kV配電線路分支線和配電變壓器最常用的一種短路保護開關,安裝于10kV配電線路和配電變壓器一次側,在設備投、切操作時提供保護。

    (8)電纜引下裝置用于線路進、出線及分支。根據電纜線路的不同情況,分為經跌落式熔斷器引下、經隔離開關引下、經柱上斷路器引下三種形式。

    (9)柱上無功補償裝置用于改善電網供電電壓、提高功率因數、降低線路損耗,主要適用于戶外長距離輸配電線路,補充線路無功損耗,提高并穩定線路末端電壓,改善線路供電質量。

    (10)柱上高壓計量裝置用于用戶側或電源側與電網之間電能計量。


    7、絕緣配合

    各海拔高度的桿頭電氣距離、絕緣子選用、柱上設備的外絕緣水平均應滿足 《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GB 50061-2010)、《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DL/T620-1997)和《國家電網公司物資采購標準 高海拔外絕緣配置技術規范》(Q/GDW 13001-2014)相關內容要求。



    8、金具及絕緣子選擇

    8.1 10kV 金具選用

    (1)金具選用應考慮強度、耐用性、耐沖擊性、緊密性和轉動靈活性等要求,根據導線類型和最大使用拉力、絕緣子強度等要求選用匹配的金具。

    (2)為了減少線路運行中產生的磁滯損耗和渦流損耗,與導線直接接觸的金具部件應采用鋁質材料,其它部件可采用鐵質材料。楔型耐張線夾及螺栓型耐張線夾應選用節能型鋁合金材料。

    8.2 10kV 絕緣子選用

    (1)10kV 絕緣子按結構可分為柱式絕緣子、懸式(盤形、棒形)絕緣子和拉緊絕緣子等,按材料可分為瓷絕緣子和合成絕緣子等,按功能可分為防雷絕緣子和防污絕緣子等。

    (2)10kV 直線單桿宜采用線路柱式瓷絕緣子,柱式合成絕緣子可根據地區運行經驗選用,窄基塔不采用懸垂絕緣子串。

    (3)10kV 直線雙桿采用由2~3 片交流懸式盤形瓷絕緣子或1 根交流懸式棒形復合絕緣子、懸垂線夾和匹配的連接金具組成的10kV 懸垂絕緣子串,重要交叉跨越時應采用雙固定方式。

    (4)10kV 耐張桿采用由2~3 片交流懸式盤形瓷絕緣子或1 根交流懸式棒形瓷(復合)絕緣子、耐張線夾和匹配的連接金具組成的10kV 導線耐張串。

    (5)10kV 導線耐張串中耐張線夾與絕緣導線連接可采用剝皮安裝和不剝皮安裝兩種安裝方式(多雷地區宜采用剝皮安裝方式)。剝皮安裝時裸露帶電部位須加絕緣罩或包覆絕緣帶保護,并做防水處理。

    (6)中、高海拔地區線路絕緣子的爬電距離、結構高度及片數確定應根據10kV 線路經過地區的海拔和環境污穢等級,按工頻電壓下所要求的泄漏比距初步選定絕緣子片數和絕緣子長度,再根據操作過電壓和雷電過電壓進行校核和復核。



    9、防雷與接地

    9.1 10kV 絕緣導線防雷

    10kV 絕緣導線線路防雷本次典設推薦采用以下四種方式:①防雷絕緣子、②帶間隙的氧化鋅避雷器、③線路直連氧化鋅避雷器、④架空地線,詳細如下。

    (1)防雷絕緣子。

    防雷絕緣子根據用途可分為用于直線桿和用于耐張桿兩種類型。用于直線桿的防雷絕緣子在絕緣子兩端安裝放電金具和引弧金具組成固定放電間隙,放電金具內段絕緣導線剝皮處理,建議每3 基左右電桿加1 處接地,多雷區應逐基加接地;用于耐張桿的防雷絕緣子在絕緣子兩端分別安裝放電金具和引弧金具組成固定放電間隙,耐張線夾內段絕緣導線剝皮處理,建議每基電桿加1 處接地。當雷電過電壓閃絡后,工頻短路電流在放電金具與引弧金具之間燃燒,保護絕緣導線免受損傷。

    (2)帶間隙的氧化鋅避雷器。

    避雷器與線路柱式瓷絕緣子并聯安裝,架空絕緣導線通過引弧環或引弧棒與避雷器頂端保持合適的間隙,其下端與絕緣子底部連接并與接地極相連。線路遭遇雷擊時,由于防雷裝置伏秒特性低于線路絕緣子的伏秒特性,串聯間隙優先放電,避雷器本體發揮作用,限制雷電過電壓幅值,并迅速切斷工頻續流,避免絕緣子閃絡或擊穿,保護絕緣導線的正常運行。每基電桿應加1 處接地。

    (3)線路直連氧化鋅避雷器。

    線路通過引線與氧化鋅避雷器連接,利用氧化鋅避雷器非線性電阻特性和快速阻斷工頻續流的特性以限制雷電過電壓,該防雷方式通常只能保護本桿設備。每基電桿應加1 處接地。

    (4)架空地線。

    架空地線架設于導線上方,有效減少雷電直擊導線概率及降低雷電在導線上引起的雷電感應過電壓。架空地線對邊導線的保護角宜采用20°~30°,規格一般采用35mm2鍍鋅鋼絞線。每基電桿應加1 處接地。因架空地線應用覆蓋區域和應用場景有限,本次典設未考慮相應裝置選型,允許設計人員在選用典設現有桿型時加裝地線支架、調整桿頭形式,并重新校驗、調整桿身強度、電氣間隙等相關參數以滿足使用要求。


    9.2 接地

    (1)無地線的桿塔在居民區宜接地,接地電阻不宜超過30Ω;除多雷區外,瀝青路面上的架空線路的鋼筋混凝土桿塔和金屬桿塔、以及有運行經驗的地區,可不另設人工接地裝置。

    (2)有地線的桿塔應接地,其接地裝置在雷雨季節地面干燥時的工頻接地電阻不宜大于下表 所列的數值。

    表  桿塔工頻接地電阻值

    (3)保護配電柱上斷路器、負荷開關和電容器組等柱上設備的避雷器的接地導體(線),應與設備外殼相連,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

    (4)10kV 架空線路桿塔的接地裝置可采用下列型式:

    a、在土壤電阻率ρ≤100Ω·m 的潮濕地區,可利用鋼筋混凝土桿、窄基塔等自然接地。變電站的進線段,應另設雷電保護接地裝置。在居民區,當自然接地電阻符合要求時,可不設人工接地裝置。

    b、在土壤電阻率100Ω·m<ρ≤300Ω·m 的地區,除應利用鋼筋混凝土桿、窄基塔等自然接地外,并應增設人工接地裝置,接地體埋設深度不宜小于0.6m。

    c、在土壤電阻率300Ω·m<ρ≤2000Ω·m 的地區,可采用水平敷設的接地裝置,接地體埋設深度不宜小于0.5m。

    d、在土壤電阻率ρ>2000Ω·m 的地區,接地電阻很難降到30Ω 以下時,可采用6 根~8 根總長度不超過500m 的放射形接地體或采用連續伸長接地體。放射形接地體可采用長短結合的方式。接地體埋設深度不宜小于0.3m,接地電阻可不受眼制。

    (5)人工接地裝置中接地體按材料可分為鋼或銅,按材料表面可分為熱鍍鋅、電鍍銅護層和裸露等,按材料形狀可分為帶狀、型材、管狀、圓線、圓棒和絞線等。接地體宜采用垂直敷設的角鋼、圓鋼、鋼管或水平敷設的圓鋼、扁鋼,腐蝕較重地區可采用垂直敷設的圓銅或銅覆圓鋼等或水平敷設的圓銅、扁銅、銅絞線、銅覆鋼絞線、銅覆圓鋼或銅覆扁鋼;外敷的接地引下線可采用鍍鋅鋼絞線,也可根據地區運行經驗自行確定,但應符合相關規程規范要求;接地體和埋入土壤內接地線規格不應小于下表所列的數值。

    表  接地體和埋入土壤內接地線最小規格

    注:

    1.銅絞線單股直徑不小于1.7mm。

    2.各類銅覆鋼材的尺寸為鋼材的尺寸,銅層厚度不應小于0.25mm。

    3.接地引下線采用鍍鋅鋼絞線時截面不應小于25mm2,腐蝕地區上述截面應適當增大,并采取防腐措施。

    4.桿塔接地體引出線截面不應小于50mm2,并應熱鍍鋅。

    (6)高土壤電阻率地區可采用增設接地電極降低接地電阻或換土填充等物理性降阻方式,不得使用化學類降阻劑。

    (7)線路通過耕地時,接地體應埋在耕作深度以下,且不宜小于0.6m。



    10、防震措施

    根據《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GB 50061-2010)第5.2.4 條規定,配電線路設計的、檔距小于500米的不需要設置防震措施,檔距大于500米的及按送電設計的宜采用多頻防震錘進行導線防震,防震錘安裝距離按《高壓工程送電線路設計手冊》上所列公式計算確定。 



    11、基礎

    11.1 基礎設計原則

    (1)  基礎的型式應根據線路沿線的地形、地質、材料來源、施工條件和桿塔型式等因素綜合確定。

    (2)  基礎應根據桿位或塔位的地質資料進行設計。現場澆制鋼筋混凝土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3)  基礎設計應考慮地下水位季節性的變化。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礎和土壤應考慮水的浮力并取有效重度。

    (4)  巖石基礎應根據有關規程、規范進行鑒定,并宜選擇有代表性的塔位進行試驗。

    (5)  原狀土基礎在計算上拔穩定時,抗拔深度應扣除表層非原狀土的厚度。

    (6)  基礎埋設深度應計算確定,且不應小于0.5m。

    (7)  跨越河流或位于洪泛區的基礎,應收集水文地質資料,必須考慮沖刷作用和漂浮物的撞擊影響,并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8)  基礎設計(包括地腳螺栓、插入角鋼設計)時,基礎作用力計算應計入桿塔風荷載調整系數。當桿塔全高超過50m時,風荷載調整系數取1.3;當桿塔全高未超過50m時,風荷載調整系數取1.0.

    (9)  位于水田、泥塘和堤壩等地質條件較差地區的混凝土電桿,可通過增加基礎埋深、加設卡盤和地基處理等措施,提高基礎的抗傾覆能力。


    11.2  水泥電桿基礎

    水泥電桿的基礎可分為拉線基礎和電桿基礎兩部分;拉線基礎由拉線棒、拉環及拉盤三部分組成;用于制造拉線棒的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6mm;拉盤的埋深不小于1.7m。混凝土電桿基礎可分為直埋式、預制式和套筒灌注樁三種,電桿預制式基礎又可分為卡盤和底盤兩種。 

    11.3 基礎設計的土壤特性


    11.4  典型設計基礎選用

    11.4.1 水泥單桿基礎選用

    (1)梢徑為190mm 的水泥桿基礎一般采用原狀土掏挖直埋式的基礎型式,即按水泥桿相應的埋設深度在桿位處將原狀土掏挖成型后直接埋設的施工方式。當水泥桿的傾覆力矩大于基礎原狀土抗傾覆力矩時應加裝卡盤基礎,若裝卡盤還不能滿足要求,可適當加大埋深或按大彎矩水泥桿(梢徑230mm 及以上)基礎型式處理。根部下壓力大于地基允許承載力時應加裝底盤基礎。 

    表  水泥桿埋設深度及根部彎矩計算點距離 m

    (2)大彎矩水泥桿基礎,典型設計僅列出下圖中套筒無筋式、套筒式、和臺階式三種常用基礎型式,供設計參考。

    1)套筒無筋式基礎采用人工開挖方式,基礎開挖后先用混凝土澆制套筒基礎,待基礎養護達到混凝土強度的70%后,將水泥桿插入后進行第二次混凝土澆注,使水泥桿和基礎連接牢固。

    2)套筒式基礎類似于灌注樁基礎,施工方式采用人工開挖或機械鉆孔,成孔后在孔內放置鋼筋籠,并按水泥桿埋深預留好水泥桿埋設孔,將水泥桿插入后澆注混凝土使水泥桿和基礎連接牢固。

    3)臺階式基礎主柱配置鋼筋,臺階寬高比在滿足剛性角要求的基礎上,一般底板不配筋,必要時采用基礎墊層。基礎施工時混凝土必須一次澆注完成,回填土應分層夯實。

    (3)水泥單桿單線圖中未畫出基礎形式,設計時應根據直線水泥單桿單線圖及技術參數表中的基礎作用力,結合當地地形條件、施工條件及實際地質參數,綜合考慮基礎型式進行計算,選用合理的基礎型式,使基礎設計達到安全、經濟合理的目的。 

    ▲圖  水泥單桿基礎型式示意圖

    (4)拉線桿基礎考慮底盤和拉線盤的基礎。設計時應根據水泥桿各桿型單線圖及技術參數表中的基礎作用力,結合當地地質條件、地形條件及各地區使用習慣選用合理的底盤、拉線盤,并確定拉線盤的埋深及拉線棒的長度,對于特殊地質條件要采用特別加固措施。

    (5)根據不同地質,選擇原土或混凝土進行基礎回填,回填土每300mm夯實一次,地面上應留有高300mm 的防沉土臺。水泥桿及拉線盤埋深不應小于設計值。

    (6)拉線桿拉線盤裝設,應注意拉線棒埋設45°槽道的正確方向,拉線棒受力后不應彎曲。

    (7)基礎坑開挖時注意保持坑壁邊坡,坑內滲水、積水應及時排除,并采取措施,防止基坑塌陷。

      

    11.4.2 水泥雙桿基礎設計

    (1) 桿身下壓力的計算參考了電桿質量:直線桿分別為1100kg、1700kg、2200kg;耐張(終端)桿分別為1600kg、2000kg。

    (2) 10kV 水泥雙桿基礎僅考慮底盤及拉線盤兩種形式。各地應根據各桿型單線圖及參數表中拉線作用力、桿身下壓力,并結合當地地質條件、地形條件及各地區使用習慣選用合理的底盤、拉線盤,并確定拉線盤的埋深及拉線棒的長度,對于特殊地質條件要采用特別加固措施。

    (3) 根據不同地質,選擇原土或混凝土進行基礎回填。水泥桿及拉線盤埋深不應小于設計值,回填土每300mm 夯實一次,地面上應留有高350mm的防沉土臺。

    (4) 拉線桿拉線盤裝設,應注意拉線棒埋設45°槽道的正確方向,拉線棒受力后不應彎曲。

    (5) 基礎坑開挖時注意保持坑壁邊坡,坑內滲水、積水應及時排除,并采取措施,防止基坑塌陷。

      

    11.4.3 鋼管桿基礎選用

    (1)鋼管桿基礎僅列出臺階式、灌注樁、鋼管樁三種常用基礎型式,供設計參考。

    臺階式基礎由主柱和多層臺階組成,基礎主柱配置鋼筋,臺階寬高比在滿足剛性角要求的基礎上,底板一般不配筋,必要時可采用基礎墊層。基礎施工時混凝土必須一次澆注完成,回填土應分層夯實。灌注樁基礎是一種深基礎型式,主要依靠地腳螺栓與鋼管桿進行連接,

    灌注樁多采用機械鉆孔方式,利用鉆機鉆出樁孔,成孔后在孔內放置鋼筋籠,固定好地腳螺栓后澆注混凝土。

    鋼管樁基礎主要由頂部法蘭和鋼管樁組成,與鋼管桿采用法蘭方式連接。鋼管樁由鋼型材料制作而成的樁管,并經過防腐處理,采用機械將鋼管樁夯入地層中,施工完成后即可直接立桿,無需養護。

    (2)設計時應根據各鋼管桿單線圖及技術參數表中的基礎作用力結合當地地質條件、地形條件及各地區使用情況選用合理的基礎型式,基礎型式詳見下圖直線鋼管桿基礎型式示意圖,對于特殊地質條件須進行相應的加固措施。

     ▲圖  鋼管桿基礎型式示意圖

      

    11.4.4 10kV 窄基塔基礎選用

    (1)本章鐵塔基礎僅列出臺階式、灌注樁、兩種常用基礎型式,供設計參考。

    臺階式基礎由主柱和多層臺階組成,基礎主柱配置鋼筋,臺階寬高比在滿足剛性角要求的基礎上,底板一般不配筋,必要時可采用基礎墊層。基礎施工時混凝土必須一次澆注完成,回填土應分層夯實。

    灌注樁基礎是一種深基礎型式,灌注樁多采用機械鉆孔方式,利用鉆機鉆出樁孔,成孔后在孔內放置鋼筋籠,固定好地腳螺栓后澆注混凝土。

    (2)設計時應根據各鐵塔單線圖及技術參數表中的基礎作用力結合當地地質條件、地形條件及各地區使用情況選用合理的基礎型式,基礎型式詳見下圖窄基塔常用基礎型式示意圖,對于特殊地質條件須進行相應的加固措施。

     

     ▲圖  窄基塔基礎型式示意圖



    12、線路標識及警示裝置

    (1)10kV 線路標識裝置按材料分可分為粘貼式聚酯材料、油漆涂寫等;10kV 線路警示裝置按功能分可分為桿塔號標識牌、柱上開關標識牌、電纜標識牌、線路相序標識牌等。

    (2)10kV 線路警示裝置按材料可分為反光鋁板和熒光材料等;10kV 線路警示裝置按功能可分為配電線路保護區警示牌、交叉跨越安全警示牌、禁止攀登警示牌、拉線反光警示標識、防撞警示標識等。

    (3)單回線路桿塔號標識牌應懸掛在巡視易見一側,多回線路桿塔號標識牌在桿塔上排列順序、朝向應與線路一致,安裝高度一般離地面3m 處;柱上開關標識牌采用掛牌或貼牌方式,一般懸掛(粘貼)于柱上開關構架上,單回路應懸掛在巡視易見一側;多回路在桿塔上的排列順序、朝向應與線路一致;電纜標識牌一般安裝在變電站、配電所出口處第一基桿塔(電纜出線)、配電架空線路電纜引下處,懸掛于電纜保護管上方;線路相序標識牌一般安裝在每條線路的第一基桿塔、分支桿及支線第一基桿塔、連接方式換位的轉角桿及其兩側電桿、終端桿、聯絡開關兩側電桿、變換排列方式的電桿及其兩側電桿,排列方式采用從左至右或從上至下兩種方式。

    (4)警示裝置安裝位置應正確、醒目,一般面向人員、車輛活動頻繁的方向,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先塔后路:對道路出入口或交叉地段有桿塔且安裝位置較明顯的地段,應先考慮安裝在桿塔上,對無桿塔地段再考慮安裝在地面,但應注意安裝位置避免成為交通安全隱患。

    先面后點:對同一地段有多條線路跨越時,可適當考慮合并,在該地段區域兩側醒目位置安裝標志牌。

    先外后內:對人口密集區、施工作業區等地段應先考慮在主要道路出入口及有危及線路運行的機械設備附近安裝標志牌。

    先重后輕:標志牌安裝應先考慮重點隱患地段,如交跨限距不夠、施工作業區域、線路下方河道有船吊、堆場或易發生車輛撞桿事故的人口密集區等地段。

    —我已酷酷結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 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不卡| 两个人的WWW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中文三级全黄|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少妇人妻精品| 亚洲色欲色欲WWW成人网|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 99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免费看| 国产超碰无码最新上传|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院|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99九九视频高清在线| 不卡一区二区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99精品热在线在线观看视|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一本之道高清乱码少妇|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免费无码无遮挡裸体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丝袜无码专区视频网站| 又黄又硬又湿又刺激视频免费| 漂亮人妻中文字幕丝袜|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WWW|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G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男男| 蜜臀久久精品亚洲一区|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