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nchrom 帶你玩轉光影世界 柔光箱打出來的光線均勻柔和,色彩飽和度好,無論是拍外景還是室內棚拍,都深受攝影師們的歡迎。其中特別適合室內拍人像和靜物,有利于表現人的皮膚質感和色彩,使膚質表現得非常細膩,光照面積大、且不會在毛豆后邊形成硬硬的黑影邊,看上去柔和舒服,是影棚必備的附件。 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柔光箱的5種用法,快來看看您平時的拍攝都用到了其中哪幾種吧! 1 45°布光 這是基本的單燈設置,把柔光箱放在前方 45° 側面,主體正對或微側面向鏡頭。 單燈布光的測光相對簡單,尤其是使用恒定光源時,你不一定需要依據測光表,利用實時取景功能差不多就能解決曝光問題。 45° 側光可以同時照亮人物臉部和背景 根據個人喜好,光圈從 f/4 到 f/11 都是可以的,只需要對光源的輸出功率進行相應調整即可。較大的光圈將使畫面看起來更柔和,而較小的光圈將使畫面具有更多的關注點。 2 135° 布光 在45°布光的基礎上,把柔光箱向后移90°至側后方,就是135°布光。主體一般需要轉身,使光源位于自己的側面。 135° 布光,背景更黑,光影層次更豐富 比起45° 布光,135° 布光往往更具戲劇性,主體臉部的光影層次更豐富;此外,由于光源是由內向外照射的,背景上幾乎沒有光線,“黑”得更徹底。 3 大背光 把柔光箱放在主體正后方,被稱為“大背光”。主體周邊會出現輪廓光或光暈。 在大背光下,背景會過曝而變成全白,以主體臉部為基準進行曝光即可。如果覺得背景過于刺眼,可以適當調低光源輸出功率,或讓臉部略微變黑。如果你既不想讓背景過亮又不想讓主體變黑,可以考慮在前方或側方加一盞燈進行補光。 4 下方反射 把柔光箱放在上方,與地面接近平行略微前傾;主體站在柔光箱直接照射區域的邊緣;主體下方放置一塊反光板,把光源向上反射打在主體身上,照亮陰影。 這樣一來,光線就會“包裹”在主體周圍,同時還會讓人物的下頜線條變得十分明顯。 5 取下擴散板 柔光箱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前方的擴散板,讓光線更趨于發散,光質更“柔”;但有時,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把光源置于主體正前方,取下八角柔光箱前方的擴散板;攝影師同樣站在主體正前方,并用身體阻擋光源的中心部分,減少對主體的直射光。 取下擴散板后,柔光箱就變成了一個類似環形燈的構造,會在主體周邊創造漫反射陰影。 本次文章所用愛玲瓏柔光箱為Rotalux Deep Octabox 100 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