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燕王,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朱棣當時的勢力是很大的,本來他安安分分的,國家安定,根本沒有他發動叛亂的動機。可是朱允炆來了個削藩政策,這就觸犯到他的利益了。若是真讓自己的侄子削藩成功,自己哪兒還有如今那么逍遙,于是思來想去,就發動了靖難之役。 而朱允炆也實為不明智,實施削藩政策時,可能打算慢慢來,于是先動的都是其他諸王,而將朱棣留在了最后。因此在他一開始削藩時,就讓朱棣警醒,更是給了朱棣準備的時機。于是朱棣就順順利利的發動了靖難之役,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年,一路從北京打到了南京。最終朱允炆的指揮不當,朱棣在軍事上的抓住戰機,活用策略的過人之處,結束了戰亂。朱允炆失蹤,朱棣登上了帝位。 關于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還是存在了許多爭論的。 《明史》上說,朱棣的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孝慈高皇后,也就是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馬皇后。《歷代陵寢備考》中說馬皇后,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晉王桐、成祖、周王。本來在這里應該是可以說,朱棣就是朱元璋和馬皇后所生的第四個兒子了。可是又有人說,馬皇后根本沒有生育能力,她一生無子。她的幾個兒子,實際上是從別的宮妃那兒抱養來,記在她的名下。 至于朱元璋為什么又親口說自己是馬皇后的兒子,就是因為他這個皇位來的不正當。搶了侄子的位置,本來在坊間的名聲就不好了,這個時候當然要強調自己是皇后嫡子,自己繼承皇位是正統的。 另一種說法是,朱棣的母親是個蒙古族人碽氏,《南京太常寺志》中提到,“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太常寺是隸屬皇帝的機構,若是亂說,是要獲罪的。既然是太常寺志之言,那么碽氏很有可能就是朱棣的生母。另外朱棣登上帝位后,修建了一座大報恩寺,可奇怪的是,這個寺廟不允許他人隨意進入。因此大報恩寺一直以來都蒙著一層神秘面紗,直到明朝滅亡,清軍入關,才打開了這座塵封幾百年的寺廟。里面供奉之人正是這位碽氏,朱棣修建這座寺廟就是為了報答生母之恩。 由此種種,朱棣的生母很有可能就是這位碽氏。不過碽氏雖然有朱棣這個猛兒。可是結局卻不太好,相傳,她生下第二個兒子后就被賜死了,還遭受了鐵裙之刑。至于為什么,這就不得而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