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扎實實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是學好數學的秘訣。 在《讓孩子數學開竅的小練習,也是新加坡數學精髓,你的孩子做了嗎? 孩子數學不開竅,5+2=7知道5+?=7就不知道了,如何建立數學思維》里,我給大家推薦了一個幫孩子捋清數學思維,輕松搞定10以內加減法的小練習,很多讀者留言說效果不錯,期待20以內加減法的好方法。 正好前段時間在輔導幾個小朋友20以內加減法,有一些體會可以分享給大家。 像9+7這種算式,用湊十法很方便,但遇到15+7這種算式,小朋友就有點梗,于是我教了他們一個簡單便捷的小技巧:心中記大數,手上比小數。 以15+7為例,只需要在心里記住15,再借助手指順數7位,就能得出答案。以此類推,減法就是倒著數。 滿以為孩子們輕松就能Get到,做測驗時卻大跌眼鏡,有好幾個娃都算錯了答案。 我開始一對一復盤,結果發現,算錯答案的孩子不是沒掌握方法,而是數數基礎沒打牢,不是數跳位錯位,就是搞混了順序,明明是加法,卻倒著數,難怪得出的答案讓人啼笑皆非。 看到這兒,有爸爸媽媽可能會說,數數不難啊,我家孩子從1數到100很順溜。 通常我們會覺得,學齡前孩子的數數練習好像就是從1數到100,這種理解不能說不對,但還是有點不夠。比如,跳躍數數、比較大小、數的序列……這些都是數數練習。 在美國可汗學院的早教數學里,counting(數數)是作為一門單獨課程呈現的,從數小一點的數、按順序數數、數格、數圖片中的數到學習怎么使用數軸來比較數數,足足有10節課來專門給孩子講數數。 莎爾曼·可汗如此重視數數,是因為對孩子來說,數學學習離不開數感的培養,而數數是數感培養的重要手段。孩子通過數數來感受數字、理解數字的概念,學會使用數字。 源自可汗學院截圖 接下來,我就結合可汗學院學前數學中的counting課程,以及自己平時輔導孩子中積累的一些實踐經驗,羅列出數數練習的三種方法,相信看完之后,您會對如何引導孩子數數,培養孩子數感有個更清晰的認識! 第1步 口頭數數,是數感啟蒙的開始大多數家長都會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開始教他們數數,認識數字。口頭數數,是孩子數數練習的第一步。 最好的練習是與真實生活場景結合起來,從孩子感興趣的事開始。千尋小時候,我很喜歡跟她玩藏貓貓的游戲,當她閉上眼睛從1數到10,我會大喊一聲“哎呀,我還沒藏好呢,能不能數到20?”有時會要求她倒著數,多玩幾次后,孩子數數也溜了。 除了在生活中用孩子感興趣的方法口頭數數,我們還可以加入一些刻意練習。
順序數數。就是從1開始順著數下來;
倒序數數。孩子順序數利索后,就可以開始倒著數,倒數對減法計算很有好處;
特定間隔數。比如間隔2個,1、3、5……2、4、6……,如果你有興趣,可以順便給孩子講講奇數和偶數。比如間隔5個,0、5、10、15……個位都是0、5,很特殊,孩子數起來比較容易,對日后學習5的乘法口訣也很有幫助;
任意間隔數。由家長指定一個起始數和間隔數,比如,從3開始往后間隔2位數,5、7、9……或者從19往前間隔3位數,16、13、10……這一關對孩子的要求稍微高一些,需要用到加減運算。 第2步 建立數和物的聯系,是數感啟蒙的加強口頭數數只是讓孩子對抽象數字有了最初的熟悉度,接著我們需要幫孩子理解數與實物的聯系,建立基本的數量觀念。 日常生活中,帶孩子出去玩時,可以讓他數汽車、數路邊有多少棵樹,多少朵花。 千尋小的時候,我會在陪她整理玩具時,讓她數數看,自己有多少輛玩具車,多少個毛絨玩偶,數清楚后,和她一起列個簡單的表格,左邊畫上物品,右邊用星星符號表示個數,最后,我會在星星旁邊寫上阿拉伯數字,幫助她建立起數與物對應的直觀感受。 超市也是個練習的好地方。你可以用請求幫忙的方式,讓孩子按指定數字取物品。 “千尋,幫我拿五個梨吧,哦不對,咱們家還有兩個梨,那就拿三個吧,謝謝。”這兒插播一個小技巧,當孩子拿來一個梨時,可以多問一句:“這是第幾個了?”別小看這個簡單的問題,它可以幫助孩子區分基數與序數的概念。從理解“1、2、3……”到理解“第1、第2、第3……”,對孩子來說,可是個不簡單的跨越呢。 當千尋在日常中建立起基本的數物聯系后,我又從某寶上淘來一個有趣的教具,來幫她做提升。 這是一個可愛的小猴子天平,選擇正確數量的小猴子和數字(數字的重量和數字的大小是對應的,比如數字4的重量就是數字2的重量的2倍,而數字2的重量等于2個小猴子的重量),讓兩邊總數相等,天平就會平衡。小猴子是實物,與阿拉伯數字模型搭配,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數物聯系的理解。 見千尋玩得開心,我又將它帶到了小課堂上,教具加入提高了孩子們的參與度,他們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建立起了數量觀念,還順便學習了加減計算和等量替換! 這個練習的意義在于,數字是抽象的,實物是具體的,把這兩種概念放在一起,讓孩子在兩者之間建立起聯系,這是數感培養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第3步 學會用數軸數數,是數感啟蒙的進階有了口頭數數和數物聯系的基礎,孩子就可以進入到數數練習的下一步了:學習用數軸數數。 這一步有助于孩子理解數的大小,掌握數的序列,對加減運算也超有幫助。 還記得我在《讓孩子數學開竅的小練習,也是新加坡數學的精髓,你的孩子做了嗎?》里,介紹十以內加減法時,用到新加坡小學數學里的格子圖嗎? 和格子圖一樣,數軸也是新加坡小學數學中十分重視的方法,它們都是源自數學中最基礎的建模思維。 這是千尋之前做過的數軸類練習題,像下面圖中這類數軸填空題也是非常常見。 我們平時可以自己畫出圖上這種數軸,要求孩子看圖填空。 當孩子熟練掌握了數軸數數,能順利填出數軸上不同位置的數字后,就可以開始讓他們嘗試自己畫數軸線,輔助加減法計算。 大家有沒發現,孩子在數軸上觀察某個數字的前后數字是多少,一目了然,很容易就能搞明白序列與大小的關系。 這就是建模思維的厲害之處了,它幫孩子順利從具象過渡到抽象。習慣了建模,孩子會慢慢放下具象的物體,通過在腦海中創建模型來理解抽象的數字,對數學思維的培養非常有利。 千尋在學習20以內加減法之前,我用新加坡小學數學練習冊,陪她做了大量的數軸數數練習。練多了后,她開始能在腦中自己構想出數軸線做加減運算,運算速度和準確度都提高了不少! 最后,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數學考試中,一個一年級男孩計算6+7=?男孩看了看題目,從容地將一只腳從課桌下面掰上來,脫掉鞋,甩開襪子,然后從手指頭數到了腳趾頭。 你會怎么評價這個小男孩呢?多數家長可能都會覺得,這個孩子的數學運算能力不怎么樣。 然而,做測試的專家,從數學教育的專業角度,評價是這樣的: 男孩脫且只脫了一只鞋,說明他能馬上判斷出答案在10~15這個區間內,具有不錯的數感。數感好的孩子,運算不會差,他不過是需要一點方法。 相反,數感不好,就會出現我文章前面講到的狀況,孩子就算學了方法,也搞不定啊。 親身經歷告訴我,孩子的數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時候,當你覺得怎么教他都不開竅時,不妨回頭看一下,是不是漏掉了一些最基礎的東西。 這三步看似簡單的數數練習,數感啟蒙,是數學學習的基本功,只有基本功練扎實了,后面的運算、測量、應用才會水到渠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