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吧 人在面對不確定性的時候有著天生的恐懼,我們不知道在計劃執行過程中會遇到什么樣的情況,我們也會不自覺的把困難放大,哪怕都是虛構的。我們會找出很多理由來說服自己停在原地,計劃還不夠完備、準備還不夠充分、時間還有很多等等。 可是,行動就是這樣,不怕慢、就怕站。就像一句諺語所說的:“種樹最好的時間是25年前,其次是現在。”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是我們實現計劃的開始。我們都不去開始,那怎么可能有結果呢?當我們真正投入到實現計劃的工作中,硬著頭皮去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時,我們會不經意地發現,我們離實現既定目標也越來越近了。 不要把“目標”當成“行動” 我們剛才談到了實現目標需要勇敢邁出第一步。那我們怎么邁出這一步呢?這里面也是有學問的,很多人之所以邁不出這一步,是因為不小心把“目標”當成了“行動”,錯把目標的強調和重復,當成了目標的解決方案。這樣說,大家可能還是不太明白。那舉個例子吧,假如我的目標是要一個月讀4本書,我的行動就是不斷提醒自己要一個月讀4本書,這就是混淆了“目標”與“行動”了。 更加恰當的做法是要將目標不斷細分,細分成具體可以執行的動作。這樣,會有利于我們不斷地行動,不斷地向目標接近。就像剛才那個例子,我們可以將行動計劃細分成確定閱讀書目、每天固定閱讀1個小時等具體可執行的動作。這樣會更有利于我們開始行動。 ![]() 更加有效的堅持和積累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到處都在提速。同樣,我們自己的工作和成長也在追求更加有效率的方法。這無可厚非,但積累和堅持是不應該被我們忽略的兩個重要的方面。 積累是有技巧的。有的人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積累大量的工作素材和案例,并分門別類的進行整理;而有的人只能每一次都從零開始。有的人可以將每一次項目工作的得失記錄在案,并不斷改進;而有的人只能抱怨自己每天重復勞動,卻毫無長進。一個人競爭優勢的表現形式是工作成果。通過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出成果,他的能力就得到了多次的實踐證明和強化鞏固。 堅持應更加有效。目標的實現和行動的落實需要我們堅持,但很多人太好高騖遠,把日常行動的目標定得太高,這就增加了堅持的難度。讓我們換個思路來說,持續有效的堅持要好過短期痛苦的上大量。我們可以嘗試著適當拉長時間的維度,讓堅持的難度降低,使我們的堅持更加有效。相信這樣,會對我們行動能力的提升有明顯的幫助。 正確對待計劃和行動帶來的焦慮 做計劃同樣也面臨著焦慮。焦慮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要考慮安排的事情太多了,心里煩躁不安。另外一種是看著被自己安排的滿滿的日程表,甚至幾天后的生活現在就已經知道了,覺得索然無趣。 面對第一種焦慮。建議是把要做的事情從腦袋里“搬到”日程本中。通過記錄來減輕我們頭腦的負荷,讓我們只關注當前的工作和接下來要開展的行動。并通過定期檢查日程本中的待辦事項,來統籌各項工作的開展進度。 面對第二種焦慮。建議是在安排日程時,像國畫一樣學會“留白”。給自己留出時間,平衡工作與生活,傾聽內心的熱愛,做一些愉悅自己又充滿正能量的事情。因為,我們需要認真的工作,同樣也需要認真的生活。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希望我們都能一步一個腳印踏實成長,珍視生命中出現的人和事。 仁欽在努力,你們也別放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