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1618-1664),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 ![]() 清代程庭鷺革繪的柳如是畫像 很多人知道柳如是,因為她是明末“秦淮八艷”之一,當時曾名噪天下,后來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為側室。在清軍臨城的時候,她選擇投水殉國(未成),而錢謙益腆顏降清,氣節高下立分,后來地說動錢謙益參與反清復明的斗爭,變賣貴重首飾籌集資金,慰勞抗清義軍。她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讓300多年后的學術大先生在目盲的晚年,閉門含淚,費時10年,寫成了80萬字的名著《柳如是別傳》,稱其為“俠女名姝”。徐天嘯曾評價“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柳如是的人生路,就起步于我們吳江。她曾以“相府下堂妾”自居,這個相府,就是松陵鎮上“吳江故相”周道登的家。周道登是宋朝理學家周敦頤的后裔,明萬歷二十六年中進士,崇禎初年曾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由于無能不到一年就被罷官回鄉,后來吳江人稱他為“故相”。 柳如是本是嘉興人,幼時家貧,被賣到吳江盛澤歸家院做“瘦馬”(中國明清時期的一種畸形行業,先出資把貧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買回后調習教她們歌舞、琴棋書畫,長成后賣與富人作妾或入煙花柳巷,以此從中牟利)。十來歲,前內閣大學士周道登把她買回家中伺候母親,后來看她明慧無比,就納為姬妾,常將其“抱置膝上,教以文墨”,不幸被周氏妻妾陷害,最后被趕出周府,飄零無依,在亂世風塵中往來于江浙金陵之間,真正成為了一名藝妓。 柳如是留給歷史的,不僅是她的美艷、她的氣節事實上,事實上,她的才情更不容忽視。她的詩作《湖上草》《戊草》與《尺牘》讀罷讓人嘆服。現代作家郁達夫在《娛霞雜載》中就錄有柳如是的《春日我聞室》一詩,就文學和藝術才華,將她評為“秦淮八艷”之首。著名學者陳寅恪讀過她的詩詞后,“亦有瞠目結舌”之感,十分敬佩她的“清詞麗句”。柳如是還精通音律,長袖善舞,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雋秀流暢,有盛唐遺韻,深得后人贊賞,稱其為“鐵胞懷銀鉤,曾將妙蹤收”。清人認為她的尺牘“艷過六朝,情深班蔡”。 現在,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位俠女名妹的書法和繪畫作品,感受一下她的情懷吧。這些《河君仿古真跡》冊頁,現收藏于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