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在《舞!舞!舞!》說: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最近看到一個視頻,外賣員去一家餐館取餐,發現餐還沒做好,因為趕時間就催了幾句。 這家餐館是由兩兄弟經營,母親也在這幫忙。 大哥告訴外賣員,需要再等三分鐘。 三分鐘,外賣員不耐煩了,兩人便開始爭吵起來。 眼看就要動手打起來了,這時母親跑來勸架,卻被外賣員誤推倒撞傷了手臂。 看到母親受傷,兩兄弟情緒更激動了,外賣員在情急之下順手抄起了桌上的土豆刮刀,結果大哥手指被劃傷,弟弟頭部和腹部都在流血。 也許面對兩人的合力,外賣員稍顯弱勢,他自己也清楚當時是一時情急,擔心自己受到傷害才拿起了刀。 的確,很多事情都是因為一時沖動引起,如果沒有控制好,后果更是不堪設想。 三分鐘也過去了,也許這份工作也丟了,本來只需要耐心等待的事情,這代價也太高了。 冷靜下來的外賣員,或許已經在懊悔了。 記得有一位民警在處理案情時說過一句話:“情緒,已經超出了你們的理智。” 細細想來,很多因為沖動而犯罪的人并不一定是窮兇極惡的大壞人,但就因為一時沒忍住,既害了別人,也葬送了自己。 控制情緒就是控制命運的開始,遇事冷靜三十秒,結果就會不一樣。 當你懂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時,你的福氣也正在慢慢靠近你。 胡適先生一生秉性溫和寬厚,好友眾多。 張中行生前撰文回憶胡適: “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凈,毫無陰險氣。” 胡適從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父親早逝,母親一人將他撫養成人。當時胡適的大哥二哥都已成家,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總有免不了的矛盾。 胡適描述到:“大嫂是個最無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個很能干而氣量很窄小的人。她們常常鬧意見,只因為我母親的和氣榜樣,她們還不曾有公然相罵相打的事。”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情感的話。” 胡適自己這樣評價:“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母親溫和的性子和寬宏的氣量對胡適影響很大,胡適本人幾乎是民國時代,性子最溫和寬厚的人。 柴靜在《看見》說:“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位,門吱呀一聲關上后,在這里人們如何相待,多少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基本面目。” 父母子女之間、夫妻之間、朋友之間,情緒很關鍵,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與他們好好溝通,好好相處,也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麻煩少了,福氣來了,生活也更舒心了。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在公司里人緣很好,他性情溫和、待人友善,幾乎沒人看他生氣過。 有一次朋友經過他家,順道去看看他,卻發現他正在頂樓上對著天上飛過來的飛機吼叫,朋友很好奇。 他解釋道:“我住的地方靠近機場,每當飛機起落時都會聽到巨大的噪音。后來,當我心情不好或是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想要發脾氣時,我就會跑上頂樓,等待飛機飛過,然后對著飛機放聲大吼。等飛機飛走了,我的不快、怨氣也被飛機一并帶走了!” 回家的路上,這位朋友恍然大悟,怪不得他脾氣這么好,原來他知道如何適時宣泄自己的情緒。 一味地壓抑心中不快,并不能解決問題。 在生活步調緊湊繁忙的現今社會中,人人都應學習如何舒解自己的精神壓力和負面情緒,如此才能活出健康豁達的人生。 清代作家李漁用寫字舒緩自己的情緒,“予無他癖,唯有著書。憂籍以消,怒籍以釋。” 鄭板橋曾經受官場擠壓、郁郁不得志時,通過畫竹的方式排解。 林肯生氣的時候采用寫信的方法來解氣,寫完就燒了,不爽就繼續寫。 這種種宣泄方式其實都是讓自己冷靜下來,其實你還可以選擇聽歌、看書、跑步,或者是靜坐、發呆、冥想。 去做一件能讓自己情緒穩定的事情,你會發現,原來之前的憤怒、悲傷、不滿、生氣,其實都沒什么大不了,大腦回歸理智的狀態,人很清晰下一步該去做什么。 情緒并非不可控制的野獸,學會控制情緒,做一個情緒穩定之人。 如今生活節奏快,哪哪都會碰見不如意的事,或看不慣的人,我們無法消滅它們,只有正面地去接受,或者有選擇性的遠離。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當你被情緒控制時,你要做的就是慢下來,去感受這份情緒,比如你要被一件事一個人氣炸了,那么應該做的不是沖出去理論,發泄一通,而是先坐下來,用身體感受一下為什么會生氣,不要試圖控制生氣的想法,讓它自由流動,相信會有不錯的效果。” 有人說,“人生路上,遇到的最大敵人,不是能力,不是條件,也不是別人,而是情緒。” 生活不慌張,凡事都淡定,往好處想想,告訴自己什么都過得去。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病從氣中來,氣從暴躁生,控制情緒,完善自我。 為了自己,也為了身邊愛你和你愛的人,少發脾氣,少沖動,心平氣和,迎接你的好福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