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地震勘探縮寫術語及常用計算公式(上),推薦收藏!

     Lisky6428 2019-03-06
    地震勘探縮寫術語
    2-D     Two Dimensional 二維。
    3-C     Three Component 三分量。
    3C3D     三分量三維。
    3-D     Three Dimensional三維。
    9-C     Nine Component 九分量。3分量震源╳3分量檢波器=九分量。
    9C3D     九分量三維。
    A/D      Analog to Digital模數轉換。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自動增益控制。
    AVA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Angle 振幅隨采集平面的方位角的變化。
    AVO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振幅隨偏移距的變化。
    AVOA     振幅隨炮檢距和方位角的變化。
    CDP      Common Depth Point 共深度點。
    CDPS     Common Depth Point Stack共深度點迭加。
    CMP      Common Mid Point 共反射面元。共中心點。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控制單元。
    CRP      Common Reflection Point 共反射點。
    D/A       Digital to Analog 數模轉換。
    d B/octa    d B/octve 分貝/倍頻程。
    DMO      Dip Moveout Processing 傾角時差校正。
    G波       G-wave 一種長周期(40—300秒)的拉夫波。通常只限于海上傳播。
    H波       H-wave 水力波。
    IFP        Instantaneous Floating Point 儀器上的瞬時沸點放大器。
    K波       K-wave 地核中傳播的一種P波。
    LVL        Low Velocity Layer 低速層。
    L波       L-wave 天然地震產生的長波長面波。
    NMO      Normal Moveout Correction 正常時差校正,動校正。
    OBS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海底檢波器。
    P波     P-wave 即縱波。也稱初始波、壓縮波、膨脹波、無旋波。
    QC      Quality Control 質量控制。
    Q波     Q-wave 拉夫波。
    Q處理     Q Processing 補償高頻隨距離的增加而損失的一種反褶積,它使波形不
    依賴時間。通常Q是未知的,所以常估算為速度的3%(以米/秒表示時)。
    SEG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 勘探地球物理協會。
    SH波     SH-wave 水平偏振橫波。質點在垂直于入射平面的方向上振動的波叫水平偏振橫波。
    SV波      SV-wave 垂直偏振橫波。質點在入射平面內且與傳播方向垂直振動的波叫垂直偏振橫波。
    SWD      Seismic While Drilling 隨鉆地震。
    S波       S-wave 即橫波。也叫次波、切變波、旋轉波、切向波。
    VSP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垂直地震剖面。
    -P變換     tau-p mapping 也稱傾斜迭加、隨機變換和平面波分解。未迭加過的地震記錄或共中心點道集可以用斜率P及截距時間 來加以表示。可在 -P圖上濾波,濾波后的結果又可以變換成記錄。
    震數據處理術語
    一畫
    一維數字濾波     是指僅在時間域或頻率域上及僅在空間域或波數域上進行的數字濾波。濾波過程只涉及一個變量的函數。
    二畫
    二維地震勘探     采用縱測線或非縱測線觀測的方法得到剖面資料的地震勘探方法。
    二維濾波     頻率-波數濾波,也叫f-k濾波。它是根據有效波和干擾波在頻率-波數譜上的差異來壓制干擾波提高信噪比。
    幾何地震學     地震波運動學是通過波前、射線等幾何圖形來研究地震波的傳播規律,稱為幾何地震學。
    人工神經網絡     是對人的大腦的模擬。是欲大量的神經元(處理單元)廣泛互連而形成的網絡。在地震勘探中用于地震速度的拾取;進行地震道編輯;進行地震屬性表定;進行地震地層模式識別;求取儲層特征;進行儲層橫向預測等。
    入射角     射線與界面法線的夾角。它與各向同性介質中波前與界面的夾角相同。
    三畫
    干擾     在地震勘探中所有無用的信號。它是來自其它源的信號掩蓋了有用信號。
    干擾波     就是防礙追蹤和識別有效波的波。
    干涉      兩個或多個波形的迭加,在波峰和波峰相加處加強,在波峰和波谷相加處減弱。
    工作站     是小型的計算機系統。一種交互終端,可以是獨立的,也可以與計算機連接。
    廣角反射      入射角接近或大于臨界角的反射。在接近于臨界角時,反射系數可以具有較大的數值。
    三瞬參數     即是瞬時振幅或振幅包絡、瞬時相位、瞬時頻率。
    三瞬剖面     瞬時振幅剖面、瞬時頻率剖面、瞬時相位剖面。
    三維地震勘探     在一個觀測面上進行觀測,對所得資料進行三維偏移迭加處理,以獲得地下地質構造在三維空間的特征。
    子波     是有一定延續度的單個地震反射波。或者講僅僅由幾個周期所構成的一種地震脈沖。
    四畫
    反Q濾波     得到的記錄象是經過了低通濾波一樣,稱為Q濾波。設計出一個與Q濾波特性相反的濾波器,對記錄進行濾波,去掉地層的吸收作用,就是反Q濾波。
    反射波     地震波在傳播時,遇到兩種不同介質的分界面,便變會產生波的反射,在原來介質中形成一種新的波,既反射波。地震勘探上習慣叫有效波。它是經由波阻抗界面(反射界面)或地殼中一系列界面反射回來的由地震震源所產生的能量形成的波動。
    反射法勘探     在一次激發后利用反射法來探查地質構造或巖性特征。就是測定由波阻抗分界面上所反射回來的地震波同相軸的到達時間及波形的變化。
    反射界面     能夠反射地震波的巖層界面。它是兩個不同巖層的分界面。可以在大范圍內傳播反射波。
    反射系數     反射波的振幅與入射波的振幅之比,叫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數。
    反射折射波     由折射能量產生的波。它是從折射層不連續處,如斷層反射或繞射回來的。其特征是視速度等于折射層速度和沒有正常時差。包括在各反射界面間曾經多次反射過的首波能量在內的多次折射波。折射性多次反射的結果,往往是在記錄上使折射波相位增多。
    反褶積     一種為把波形恢復到線形濾波(褶積)之前的形狀而設計的一種處理方法。一種用于地震反射及其它資料,目的為提高反射同相軸的可識性和分辨率的數據處理技術。反褶積的目的是去掉先前濾波作用的不良影響。
    分貝/倍頻程     表示曲線陡度的單位,這些曲線是濾波器特性曲線之類的參數和頻率之間的關系曲線。
    分辨率     是指分辨出兩個十分靠近的物體的能力。
    互均化     對一道進行濾波,使其頻譜和相鄰道的頻譜相匹配(包括相位移動,各頻率成分的振幅調節)。
    互相關函數     兩個波形之間的相似性或線性相關性的一種量度,或者說一個波形作為另一個波形的線性函數的程度的量度。
    井間地震技術     將震源置入井中并在臨近的一口或幾口井中放置接收器的井下地震方法。
    氣槍     一種海洋地震勘探的震源。
    升頻掃描     頻率隨時間而增加的一種可控震源的掃描。
    水波     出現在水上的一種面波,通常是由風力引起。
    水底地滾波     一種出現在水底或海底的假瑞雷波,有些類似于陸地上的地滾波。
    水平迭加     就是把共深度點道集的記錄動、靜校正以后迭加起來。
    水平基準面     地表平緩區域高差小于100米,低降速帶厚度變化不大時而建立的基準。(靜校正)。
    無規則干擾波    無一定頻率、無一定視速度的干擾波。
    五畫
    白化     將某一通頻帶中所有頻率的振幅調到相同的水平。是反褶積的一種方法。
    白噪     指具有均勻頻譜的噪音。
    包絡     也叫包線。包圍著高頻信號的低頻曲線,通常是平滑連接相鄰波峰或波谷畫出該曲線。
    長波長分量     當剩余靜校正量的變化波長大于或等于排列長度時,叫做長波長分量。
    電測深法     一種直流電阻率或激發極化法,電極間距逐步增大以得到給定地面位置上越來越深的消息。
    電法勘探     通過測量地表或近地表的天然或感應的電場或電位差,繪制礦藏分布圖,或用于地質圖、基底填圖。
    電纜波     在速度測井過程中,能量沿著懸掛檢波器的電纜傳播的波。
    電剖面法     一種電阻率法。應用固定的電極距沿著測線逐步移動,用來探測當沿剖面移動時電阻率的變化。
    對比     就是在剖面上識別和追蹤同一層反射波的過程。
    功率譜     功率密度對頻率的關系曲線。功率譜是振幅-頻率響應的平方或自相關函數的付立葉余弦變換。
    歸零     使記錄道振幅值等于零。有時充零。
    計算機集群系統     是指利用網絡將一組商用高性能微機、工作站或服務器按某種結構連接起來,在并行計算環境支持下統一調度的并行處理系統。
    加權組合     組合時,組內各檢波器或震源在該組的總輸出中起的作用不同。通過改變它們的幾何分布來實現。
    可分辨極限     在地震勘探中,可分辨極限取決于判別的標準。瑞利分辨極限為 。維迪斯極限為 。未偏移地震剖面的水平分辨率經常取為第一菲涅爾帶的寬度。
    可控震源     一種用振動器作成的震源,能用它來產生可以控制的波列。
    尼奎斯特頻率     是指采樣率不會出現假頻的最高頻率,它等于采樣頻率的一半,也稱為折疊頻率。大于尼奎斯特頻率的頻率也較低頻的假頻出現。
    平均速度     一組水平層狀介質中某一界面以上介質的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過該界面以上各層的總厚度與總的傳播時間之比。平均速度小于均方根速度。
    平面波     波前為平面的波,以波面為平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的波叫平面波。它是一種簡單的波,它在垂直于波傳播方向的任一平面上,各點的振動是相同的。
    平臺(計算機)     為計算機工作提供支持功能的硬件和軟件的環境。
    區域均衡     為了在剖面上只突出最強的反射,對整條測線上所有道記錄在空間、時間上進行振幅平衡。
    四維地震     是在油藏生產過程中,在同一地方,利用不同時間重復采集的、經過互均化處理的、具有可重復性的三維地震數據體、應用時間差分技術,綜合巖石物理學和油藏工程等多學科資料,監測油藏變化,進行油藏管理的一種技術。
    正常波散     地震面波的速度在通常情況下隨頻率增加而衰減。
    正常時差速度     在源-檢距變得很小時用來作正常時差校正的一種速度。
    主波長     指的是由主頻率分量所確定的波長。
    主頻     頻譜曲線極大值所對應的頻率,也就是一般說的地震脈沖的主頻率。
    六畫
    次生干擾     是震源激發后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一定的客觀條件而產生的次一級干擾。
    地表校正     對地球物理觀測結果所作的地表異常及地面高程校正。
    地滾波     沿著或接近地表傳播的面波。通常有低速、低頻率和較大振幅的特征。利用爆炸點以及檢波器的組合、濾波和迭加來壓制地滾波。瑞利波是它的主要來源,地滾波有時又稱為假瑞利波。
    地球物理學     利用定量的物理學方法對地球進行的研究,特別是利用地震反射和折射、重力、磁法、電法、電磁法和放射性方法。或者講在地面進行物理測量研究地球的學科。
    地震反演     也稱地震轉換。就是從地震道的波形推算地下地層的波阻抗。
    地震構造圖     就是地震反射標準層的等深線(或等高線)平面圖,它反映了某個地質時期的反射界面在目前的構造形態。
    地震勘探     通過人工方法激發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層中傳播的情況,以查明地下構造、為尋找油氣田或其它勘探目的的一種物探方法。
    地震空白區     觀測不到反射波振幅及到達時間的地區。這種情況往往說明下面有低速層存在,被上面高速層面屏蔽。
    地震速度     是指地震波在巖石中的傳播速度,簡稱地震速度。有時又叫巖石速度。
    地震相     一組反射波的特征,包括反射波的振幅、豐度、連續性及其結構。
    地震學     研究地震波的一個學科,是地球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它所涉及的尤其是關于對天然地震以及用于油、氣、礦物及工程消息的地震勘探的研究。
    地震屬性     就是根據地震記錄測量或計算出來的一些參數,如振幅、速度、時間、AVO、波阻抗、頻率等。也稱地震參數、地震特征或地震消息。也可以表述為:是迭前或迭后地震數據經過數字變換而導出的有關地震波運動學,動力學和統計特征的特征參數,是表征和研究地震數據內部所包含的時間、振幅、頻率、相位以及衰減特征的指標。
    動平衡     也叫道內平衡。是指對一個地震記錄道建立振幅平衡。
    動校正     也叫正常時差校正。用以消除由于接受點與激發點不在同一位置而造成的地震波到達接收點時,旅行時間與法線反射時間之間的差值。
    多波地震勘探     是一種綜合利用縱波、橫波、轉換波等多種地震波對含油氣盆地進行勘探的一種有效勘探方法。海上多次地震技術又稱四分量地震技術(三個分量是速度檢波器,另一個分量是壓力檢波器)。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     就是用三分量定向(P,SV,SH)震源激發,用三分量定向(X,Y,Z)檢波器接收,得到三組三分量地震記錄,總共九分量地震記錄,所以又稱全波地震勘探。
    多波方位AVO     就是利用P-P波,P-S波和S-S波振幅隨炮檢距變化來預測裂縫和識別巖性的一種方法。
    多次反射     超過一次以上反射的地震波。全程多次與短程多次的區別在于:全程多次波明顯,往往與一次波有倍數關系,而短程多次波是尾隨一次波到達,給一次波加上個尾巴。
    多次覆蓋     對同一段地下界面進行多次重復追蹤。比如對同一界面追蹤了兩次,稱為二次覆蓋。
    多道處理     不同道的數據以某種方式組合起來(如迭加、互相關等)以確定處理參數的處理方法。
    多道濾波     幾個道按照設計好的不同特性進行濾波,再把它們迭加起來作為一道輸出。
    各向同性     在任何方向測得的物性均相同。
    各向同性介質     在沉積巖地層中常把薄層、薄互層以及含有水平裂隙的地層稱為橫向各向同性介質。
    各向異性     物質的物理性質在各個方向上有不同的特性。通常指沿地層界面或垂直地層界面的速度變化。
    觀測系統     地震勘探中激發點與接收點的相互位置關系。
    觀測系統圖     激發點與接收點的相對位置圖。
    合成地震記錄     也叫正演模型試驗,也稱為理論地震記錄。是由人工制作的反射地震記錄。制作時需要假定某種波形通過某種模型而進行傳播。依據速度測井資料得出的反射系數曲線函數同一個地震子波求褶積而構制成的。
    全程多次波     在某一深層界面發生反射的波在地面又發生反射,向下在同一界面發生反射,來回多次,稱為全程多次波。
    全反射     入射角超過臨界角時所產生的反射叫全反射。當入射角等于或大于臨界角,能量不是反射就是產生轉換。
    同態反濾波     也叫對數分解法。對地震記錄頻率取對數,把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數分離開來,同時求取地震子波和確定反射系數,達到反濾波的目的。
    同相軸     就是波至。地震道上有規律地出現的一組形狀相似的振動曲線。表明新的地震能量的到達。
    異常波     相干波不是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常指折射波、反射折射波、繞射波、面波和多次反射波。
    優勢頻帶     指信噪比大于1的頻帶寬度。譜值超過一定門坎值T的頻帶寬度,對歸一化振幅譜而言T=0.707或T=0.5。
    自動增益控制     用其輸出振幅來自動控制地震放大器的增益的一個系統。
    自適應水平迭加     是質量好的道、差的道、很差的道在迭加時參于的成分多、成分少和不參加的一種方法。
    自相關     一個波形同自身的相關。
    七畫
    采樣定理     或稱基數定理、尼奎斯定理。頻帶有限函數可以用對它等間隔取樣的一組離散值近似表示,取樣數對最高頻率每周不能少于2個。
    采樣間隔     即相鄰兩次讀振幅值間的時間或空間間隔。也叫做采樣周期。
    采樣率     采樣間隔的倒數。
    層速度     在某一深度間隔上求出的地下界面的速度。或者講地震波在層狀水平介質中某一層中的速度。
    層序界面     是指不整合或與之相對應的整合面。
    層狀介質     地層剖面是成層狀結構,每一層速度是均勻的,但各層的速度是不相同的介質稱為層狀介質。
    初至     一個波的開始。地震記錄上最早記錄到的來自已知源的波所引起的信號。
    串音     一道從其它道無意地拾取信息或噪音而造成的干擾。
    低速層校正     對地震反射時間的校正。低速層校正是靜校正的主要分量。
    低速帶     在地表附近一定深度范圍內,地震波傳播速度比下面的地層地震波速低得多,這個深度范圍的地層叫低速帶。也稱風化帶或風化層。低速帶的厚度是變化的,它受巖性、密度、速度、衰減的影響,尤其是受潛水面的影響。
    均方根     一系列測量數據平方平均值的平方根。零延遲未歸一化的自相關值就是均方根。
    均方根速度     把層狀介質反射波時距曲線近似地當作均勻介質的雙曲線型時距曲線求出的速度。在地層水平時,迭加速度就是均方根速度。地層傾斜時經過傾角校正(乘以傾角余弦)后就是均方根速度。
    均衡     也叫均化。道平衡是調節不同道的增益使其平均振幅在某個分析時窗內是相等的。互均衡是將各道頻譜相互匹配或與預定的一條曲線匹配。
    均勻介質     反射界面以上的介質是均勻的,地震波傳播速度是常數的介質稱為均勻介質。
    擾動     一種暫時性的,對地球物理場有相當大影響的干擾。比如磁暴就屬于這一類的擾動。
    聲波     空氣中傳播的波。速度為340米/秒左右,較穩定。
    時變濾波     使頻率的通放帶隨記錄的時間而改變。時變反褶積有時用來補償在較大的記錄時間上反射波能量向低頻方向的移動。隨時間變化設計不同濾波因子的濾波叫時變濾波。
    時差     地震波到達不同檢波點的時間差。震檢距離不同產生的時差叫正常時差。反射層傾角不同引起的時差叫傾角時差。由高程和風化層的變化產生的時差叫靜態時差。
    時間厚度     是指一個地層頂底反射時間之差。
    時間偏移     一種偏移方法。通過偏移,使實際資料更接近于波動方程或者是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速度更加接近于實際。但它不是真正的深度偏移。
    時間頻率     單位時間內的周期數。空間頻率是指單位距離上的周期數。
    時間切片     或等時切片。也稱為水平切片剖面。它是通過三維數據體所得到的水平切片或剖面。
    時間域     把一個變量表示成時間的函數。表示成頻率的函數就是頻率域。
    時距曲線     波至時間與炮檢距的關系圖。或者講波至時間隨炮檢距的變化曲線。
    時頻分析法     把時間域信息和頻率域信息聯系起來進行分析的方法稱為時頻分析法。(地震信號的頻譜特征隨時間的變化規律或隨橫向沿層的變化規律,是研究地層結構和巖性變化的重要信息)。
    時深轉換     是指將時間剖面轉換成深度剖面。
    時延地震     利用不同時間上地震響應的變化來監測油氣藏的變化的一種地震方法。四維地震就是時延三維地震。
    吸收     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將能量以熱擴散形成傳遞給周圍介質的現象。地震波的吸收一般為0.25dB/cycle(周期)。
    運動學     研究專有的物質和力的運動,地震上就是時間和速度的作用。
    折射波     入射波以臨界角入射到一個高速層的頂面,便沿這個界面傳播(滑行),并以同樣的角度折射到地面。
    折射波法地震勘探     利用首波來查明地質構造的勘探方法。首波能量在臨界角附近進入高速介質之后就在該高速介質中沿著近于與該介質界面(折射難免)相平行的路程傳播。勘探中,確定首波的到達時間并據此繪出折射面的埋藏深度。
    折射靜校正     根據偏移道的初至時間對表層變化所作的旅行時校正。有時用專門采集的淺層折射資料來作,但通常所用的都是CMP資料。
    縱波     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
    縱測線     激發點與接受點在同一條直線上的測線,稱為縱測線。
    縱剖面     三維地震勘探中,在與接收線(或線束)相平行的方向上切出的測線或剖面。
    走向     和傾向成直角的水平方向。也可以講一個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
    八畫
    變密度      一種顯示方法,其感光密度和信號的振幅成正比。
    變面積     地震記錄的一種顯示方式,涂黑面積的寬度大致與信號的強度成正比。
    表層校正     對地震反射時間作校正,以消除由于高程、表層速度等因素變化造成的影響。
    波長     波在一個周期內傳播的距離。
    波動     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它是一種不斷變化、不斷推移的運動過程。
    波動地震學     地震波動力學是從介質運動的基本方程-波動方程出發來研究地震波的特點,這種研究地震波的方法及內容稱為波動地震學。
    波谷     二相鄰波峰間波形的最低部分。
    波剖面     描述質點位移與空間關系的圖形叫波剖面。在地震勘探中,通常把沿著測線畫出的波形曲線叫做波剖面。
    波前     地震波從爆炸點開始向地下均勻介質中各方向傳播時,在某一時刻把空間中把所有剛剛開始振動的點連成曲面,則該曲面稱為該時刻的波前。
    波散     由于速度隨頻率變化引起的波形畸變。在波傳播過程中,波峰和波谷可能向著波的起始處而運動。在大多數情況下地震體波的波數是很小的,而面波在近地表速度層中可以表現出明顯的波散。
    波數     符號為K。波數就在垂直于波前的方向上每單位距離內波的數目,它是波長的倒數。有時講波數為零,就是指所有的波前都同時到達檢波器排列。
    波數濾波     在空間采樣及混波中對某些波數進行濾波。
    波尾     如果在某一時刻把空間中所有剛剛停止振動的點構成的曲面叫作波尾。
    波至     一個波列的開始。
    波阻抗     地震波速度乘以密度。反射系數取決于波阻抗的變化。
    抽道集     是按某一規律從野外測線的全部地震道中分選出一些道的集合,選取道集的過程叫抽道集。
    單程時間     經過校正的反射波到達時間的一半,即t0/2.
    底波     與海底界面有關的面波。淺海域,淤泥較厚時,常觀測到這種波。
    迭代     利用逐次逼近法的處理方法。每一次逼近都以前面的為基礎,并使得收斂于所要求的解。
    迭加偏移     就是先進行水平迭加,然后再作偏移處理,也叫迭加后偏移。
    迭加速度     就是使共反射點迭加取得最佳迭加效果的速度。根據正常時差測定和常速模型所計算出來的速度。一般由速度譜求得,用來作共中心點迭加。當偏移距趨近于零時,迭加速度趨近于正常時差速度。
    迭前深度偏移     是對多個非零炮檢距同時實現波場外推的一種處理方法,它不要求欲偏移的剖面為自激自收的零炮檢距剖面,而能實現真正的共反射點偏移歸位。
    非縱排列     反射法的一種布置方法,炮點與檢波線不在一條線上,離開排列有較大距離。也叫非縱排列。
    構造     一個地區巖體的總的格局、形態、排列或相對位置,這是由諸如斷裂、褶皺、熔巖人侵諸多因素決定的。
    歸一化     或規則化、標準化。按照某一標準形成的數據比。歸一化的值通常是無因次的,進行歸一化常常是由比例關系來完成,以使某值等于1,某值可以是均方根、最大值等。
    規則干擾波     具有一定的頻率和視速度的干擾波。
    空變濾波     隨空間變化的濾波因子進行濾波叫空變濾波。因為地震反射波隨著地層結構的變化,在空間上各道的地震反射波頻譜成分是變化的。
    空間假頻     由空間采樣造成的假頻。空間取樣間隔必須小于視波長的一半,即在一個波長內空間采樣個數不得少于兩個。道間時差要小于波的周期的一半。
    拉夫波      一種地震面波。與具有剛性的表層有關的一種地震槽波,其特征是水平運動垂直于傳播方向而無垂直運動。它也叫Q波、奎威林波、Lq波、G波或SH波。拉夫波的傳播方式取決于地層內波節面的多少。
    拉伸     指子波的伸縮變化。正常時差校正所引起的子波波形變化。
    盲區     指從爆炸點到折射波開始在觀測面上出現的那一個地段。也可以講不能觀測到折射波的那個區帶。
    鳴震     交混回響、即鳴震。水層中的短程多次波所產生的振鳴或混響。夾著水層的海水面和海底的這兩個界面之間形成多次反射。鳴震產生的波有穩定的似正弦形的波形,延續時間較長。
    視波長     沿檢波器排列所見的波列上被記錄的速度。時距曲線斜率的倒數。視速度通常是沿排列的方向進行測定。
    直達波     由震源直接傳播過來到達接受點的波。
    周期     質點完成一次振動所需要的時間。就是波峰傳播一段對于波長的距離或兩個相臨波峰通過一固定點所需的時間。它是頻率的倒數。
    轉換波     當波傾斜人射到一個界面上產生反射或折射時就互相轉換,由一部分縱波產生橫波,由一部分橫波產生縱波。它是一種傳播方向與振動方向均不同的波形。
    組合     一組檢波器按造設計的相互位置,連接到一接收道同時接收,或同時引爆的一組爆炸點。也可講一組檢波器或爆炸點的安排法。
    組合爆炸     同時在兩個以上的井中激發。作用類似檢波器組合的效果。
    組合檢波     每個地震道上用多于一個檢波器來接收,其圖形有面積的、直線的或是垂直的,用以壓制具有某種視波長的同相軸。
    組內距     組合檢波器組內相鄰檢波器之間的距離。
    九畫
    背景     平均干擾水平。系統的或者隨機的,需要的信號迭加其中,常指總的噪聲,并不取決于是否有信號存在。
    標準層     在一個較大的地區內能產生具有明顯特征的反射波的一個巖層或一組巖層。
    標準層速度     沿標準層傳播的折射波(首波)的速度。
    垂直迭加     將在同一位置激發所得到的一組地震記錄,不經動、靜校正就進行組合迭加。
    垂直入射     也叫法向入射。射線呈直角入射到界面上。在各相同性介質中等價于波前垂射到界面,即波前與界面的夾角等于零。
    降速帶     在低速帶與高速層之間,有一層速度偏低的過渡區叫降速帶。
    界面     兩種不同介質的公共接觸面
    亮點     是指在地震反射剖面上由于地下油氣藏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對增強的“點”。
    臨界角     使折射線正好沿兩介質的接觸面傳播時的入射角。
    臨界距離     反射時間等于折射時間的炮檢距。
    臨界傾角      與區域傾角相反的傾角。
    脈沖      一種波形。其持續時間比有意義的時間范圍要短,且初值和終值相同(通常是零)象波那樣的傳播,但沒有波列周期特征的一種地震擾動。
    脈沖反褶積     期望子波為一尖脈沖或脈沖時的反褶積,也稱白噪反褶積。
    脈沖濾波     當其一個數據的數值在超過周圍數據平均值門欄值時即為噪音的情況下,從數據中將噪音除去的一種濾波,通常是用平均值來代替。
    面波      沿著表面或在表面附近傳播的波動。通常指地滾波、瑞雷波、拉夫波、水力波等。同時也叫界面波或長波。
    炮檢距     激發點到任一檢波點的距離。
    拾取     在地震記錄上選擇一個有效波,例如拾取反射波同相軸。
    首波     產生折射初至的波。是一種以臨界角入射產生的折射波。
    相干加強     是指用增強反射波的同相性來提高信噪比、改善迭加剖面質量的一種修飾性處理方法。
    相干濾波     加強相干同相軸的濾波。
    相干性     兩個波列的相位相同的性質。也叫同相性。
    相干噪音     相鄰道之間有著系統相位聯系的噪聲波系。
    相關      兩道之間的線形相關程度,兩道相似性的度量。
    相關迭加      是指將反射波的地震信號與震源掃描信號在現場進行實時相關運算,將各次震動接收的反射信號進行實時迭加運算的過程。
    相關度     兩個時間函數或函數的一部分之間的相似性的量度。
    相關系數     一個函數同另一個函數符合好壞程度的一種度量。
    相速度      相位的視速度。
    相位     帶有周期性的運動的一個循環。從一道到另一道或從一張記錄到另一張記錄追蹤地震同相軸時,一般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波的某一特定波峰或波谷上(相位)。習慣把一個波的振幅極值稱為相位。
    相位對比     就是在時間剖面上,識別和追蹤同一層反射波的相同相位。
    相位譜     相位隨頻率而變的關系曲線,它是描述分振動的相位與頻率的關系。相位譜和振幅譜統稱為頻譜。
    相位畸變     由于相位時移與頻率不成正比而產生的波形變化。
    相位響應     說明系統或波列相位特性的相移-頻率關系的曲線。具有相同振幅頻率響應的濾波器但相位特性不同,并對通過這些濾波器的脈沖的形態起到不同的影響。相位譜也就是相位響應。
    信號反褶積     以所記錄到的子波為根據而進行的一種確定性反褶積。
    信噪比      即能量(有時用振幅)除以同一時刻的全部剩余能量(噪音)。有時采用總能量作為分母。或者講信號與噪聲的振幅比或能量比。
    選排      將所有地震道,根據其采集座標按照某一公共的準則將其并排地顯示出來。共中心點道集是將相同中心點的各道放在一起顯示,一般都在動校正和剩余靜校正之后顯示。共偏移距選排成同距選排是顯示炮檢距相同的若干相鄰反射點的資料。
    真傾角      三維傾角。它與在某些方向上的傾角分量不同。
    真振幅恢復     消除野外記錄過程中增益變化的影響、球面發散的影響和其它與時間有關的能量衰減的影響。
    十畫
    倍頻程     頻率之比為2(或1/2)的兩頻率之間的間隔。濾波器的衰減頻率常以每倍頻程的分貝數表示。
    蜂值      或稱波峰。地震子波的最大上升(正向)幅度。它和波谷相反。
    浮動基準面     在地形起伏很大的地區,應用一個高度可以變化的基準面,以盡量減小對地下構造形態的畸變。如果采用一個恒定高度的基準面,則地形的強烈起伏就會引起畸變。如果采用一個恒定高度的基準面,則地形的強烈起伏就會引起畸變。地震勘探需要靜校時,工區地表高差大于100m,無法采用水平基準面而建立的與地表起伏有關的基準面。
    高保真度     是指采集系統接收并記錄的地震信號真實的描述質點振動特征的程度。二者越接近,保真度越高。如滿足了寬頻帶、低畸變、大動態、高阻尼的幾個特征,就達到了高保真要求。
    高速層      一個巖層,波在其中的傳播速度大于上面一層的傳播速度,它能形成折射波。
    高壓線干擾     靠近高壓電傳輸線使電纜或儀器感應的電壓,其頻率為標準輸電頻率或其諧頻。當電纜或檢波器絕緣不良時易發生。
    監視記錄     作檢查用的記錄。在野外地震激發時,同時或激發后繪出的紙帶記錄。
    寬線剖面     它是一種簡化的三維地震勘探方法,它是由若干條等線距的平行測線組成。
    旁瓣      也叫付瓣。非主要通帶。在組合的方向特性圖及速度濾波的道間混波中多有應用。
    射線      從從一點傳播到另一點的路程。它與波前垂直。
    射線路徑     地震波所走的路程。一條(在各向同性介質中)到處垂直于波前的線。在射線追蹤法中,射線路程對于確定波的到達時間十分有用。
    射線平均速度     就是地震波沿射線傳播的總路程與總時間之比。
    射線速度     也稱為群速度。在能量傳送方向上的速度。在各向異性介質中,射線速度通常與相速度的方向不同。
    射線追蹤     對于一個速度分布已知的模型,根據奎奈爾定律對到達個檢波點的射線進行追蹤以確定波到達各檢波點的時間。通俗的講就是給出一個地下構造的速度模型、炮點和檢波點的位置,尋找由炮點出發經模型界面反射到達檢波點的路徑。
    衰減     傳輸過程中信號振幅的減小。比如地震信號的強度隨距離的加大而發生的減小。
    速度建模技術     就是地質約束加地球物理方法,它幫助解釋全過程。速度建模采用層剝離技術。
    速度濾波     也稱扇形濾波。根據有效波和干擾波的視速度的差別進行濾波。
    速度掃描     采用各種不同的迭加速度進行掃描,看看采用哪一種迭加速度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速度子波     描述巖石質點運動速度而不是描述位移情況的子波。
    透過系數      透過波的振幅與人射波的振幅之比,叫透射系數。
    透射波     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兩種介質分界面時,一部分能量透過分界面,在第二個介質中傳播形成投射波。又叫透過波。
    彎曲測線     是指各個激發點和接收點的連線在空間分布上非共線性的測線。
    預測反褶積     用地震記錄道的前面部分的資料對該道校后部分做預測和反褶積。可預測某些類型的系統干擾,例如混響和多次波。預測值和實際值之差稱為預測誤差。預測反褶積也可用于多道處理,從相鄰道預測某一道的方法。
    預處理     對原始地震資料進行最初的處理,以便把野外磁帶的數據變成適合計算機后續處理的記錄格式。
    真振幅恢復     恢復一個地震道在任意瞬間的振幅的技術。
    振幅恢復     是從地面檢波器記錄到的振幅中消除波前擴張和吸收因素的影響,使其恢復到僅與地下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數大小有關的真振幅值。
    振幅控制     為了監視處理效果和顯示成果,把深、淺層差別較大的振幅控制在某一范圍內。即將強振幅減弱,弱振幅相對放大。
    振幅譜      也叫頻譜。振幅隨頻率而變的關系曲線,它是描述分振動的振幅與頻率的關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不卡乱辈伦在线看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中文字幕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蜜TV|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2022| 欧美人和黑人牲交网站上线| 人妻中文字幕不卡精品|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字|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亚洲卡1卡2卡新区网站|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日韩在线视频线观看一区|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免费入口|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不卡|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不卡|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精品国产AV最大网站| 日韩深夜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无遮挡真人祼交视频| 国产白嫩护士在线播放| 四虎永久精品在线视频| 日日噜噜夜夜爽爽|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波多野结系列18部无码观看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