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中國千年科舉,這一屆為什么是史上最牛?

     最愛歷史本尊 2019-03-06

    1

    50歲那年,文壇大咖歐陽修,受命擔任科舉考試的主考官。

    正是春寒料峭時,各地士子收拾行囊,滿懷希望,進京趕考。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金榜題名,那是當時千萬讀書人畢生所愿。

    這一年,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看似平凡,其實并不平凡的一年。

    科舉考試,一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

    從當年正月初六,歐陽修權知貢舉,到三月初五,奏名進士,各科共錄取899人,其中,進士388人。

    一甲三名為,狀元章衡,榜眼竇卞,探花羅愷。

    都不認識?沒關系。同年考中進士的還有:

    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蘇軾、蘇轍、曾鞏;

    宋明理學的引路人張載、程顥;

    以及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干將呂惠卿、曾布、章惇等。

    這一年試舉,光輝照耀整個大宋。

    2

    蘇軾與蘇轍是在父親蘇洵的陪同下進京的。

    老蘇很勵志,年少時讀不下書,四處交游,快意任俠。等成了家,有了孩子,他才知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自27歲始,蘇洵發奮求學,曾連續六、七年宅在家,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并立志,學業未成,絕不提筆寫作。

    什么時候開始讀書,都不算晚。大器晚成的蘇洵終于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學者,開創蜀學。

    有些遺憾的是,蘇洵一生都沒考中過進士。

    嘉祐二年,三蘇進京。

    希望就落在孩子們身上了。嘉祐二年,20歲的蘇軾和18歲的蘇轍進京參加省試(相當于明清時的會試),一舉成功。

    蘇軾、蘇轍考中時這年紀是什么概念呢?

    可說是天縱之才。

    要知道,清代的才子蒲松齡一生考了N次鄉試,一直到70歲,連個舉人都沒考到,更別說進士了。當然,也正是因為屢試不第,聊齋先生才有機會為我們留下一部名著。

    蘇軾與蘇轍的成功,有一定原因是搭了當時古文運動的便車。

    宋初曾一度流行西昆體和太學體等文體,其中,西昆體矯揉造作,太學體險怪艱澀,都是文壇毒瘤,卻受到廣泛推崇。

    作為當時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看不下去了,想趁這次試舉好好整治不正文風。

    評策論的考卷時,歐陽修的好友,同時也是考官之一的梅堯臣,發現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觀點新穎獨到,行文不落俗套,讓人嘆為觀止。

    歐陽修一看,確實不得了,策論第一舍他其誰,又轉念一想,這該不會是老夫的弟子,曾鞏所作吧?

    為了避嫌,歐陽修將這篇文章評為第二,等到名次揭曉后,才知道,這篇文章竟出自蘇軾之手。

    歐陽修心悅誠服。

    只是,蘇軾文中有一句“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陽修實在想不起出自何處,對此耿耿于懷。

    后來,歐陽修當面問起蘇軾。蘇軾說,那是我編的啊!

    有才的人叫創作,無才的人那叫瞎編。

    歐陽修還是不住給蘇軾點贊,他在給梅堯臣的信中說:

    “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宋仁宗在讀過蘇軾兄弟倆的文章后,那叫一個激動,當即立下flag:“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

    后世也都領會蘇東坡的曠世才情,直至今天,中小學教材中要求“背誦并默寫”的,除了李、杜的詩,最多的就是蘇軾的詞了。

    蘇軾一點兒都不考慮學生們的感受,相比之下,乾隆皇帝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就沒有一首收錄在中小學教材里,多么愛護祖國的花朵。

    3

    歐陽修會錯把蘇軾的文章認成是曾鞏的,是因為他對曾鞏這位得意門生相當看重。

    唐宋八大家中,最沒存在感的,曾鞏要算第二,沒人敢當第一。

    可在宋人眼中,曾鞏可一點兒都不打醬油。在文學上,他主張遵經明道、文道并重、文以經世,是古文運動的中流砥柱。

    自打年輕時,曾鞏就是歐陽修的小迷弟,常以歐陽修為表率,“言由公誨,行由公率”。這才是追星的正確姿勢。

    年輕的曾鞏鼓起勇氣,給偶像寫了一封自薦信,并附上自己寫的《時務策》。

    歐陽修畢竟是位善于發掘人才的伯樂,史書說他“獎引后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

    看到曾鞏的文章,歐陽修十分贊賞。可惜,曾鞏這人時運不濟,他擅長寫文章,但應試能力太菜了,一直被埋沒。

    于是,歐陽修撰文為這位粉絲叫屈,寫了篇《送曾鞏秀才序》,贊揚了曾鞏一番,還順便把當時的選官制度批判了一下。

    歐陽修說,不是你的錯,全是考官的鍋。由此可見曾鞏的才氣。

    在歐陽修的鼓勵下,曾鞏鍥而不舍,終于在嘉祐二年高中。

    唐宋八大家,嘉祐二年的進士就占了三位。

    這一年試舉,北宋古文運動旗開得勝。蘇軾、蘇轍、曾鞏等人為文壇注入新鮮血液。

    4

    嘉祐二年考中進士的,還有曾鞏的弟弟曾布。

    曾鞏潛心治學,在政治上鮮有成就,而曾布就不一樣,他踏入政壇如魚得水,日后成為叱咤風云的人物,是新黨的得力干將。

    這人脾氣犟,為人剛直,倒是和他上司王安石很像,被梁啟超評價為“千古骨鯁之士”。

    打虎親兄弟。嘉祐二年,有好幾對兄弟同科及第,除了蘇軾兄弟、曾鞏兄弟,還有林希、林旦兄弟,王回、王向兄弟等。

    不過,那個時代,對后世思想影響最深的,還屬理學家“二程”兄弟,程顥、程頤。

    其中,程顥也是嘉祐二年進士,而程頤雖然名聲在外,但和蘇洵一樣,一生都沒考中進士。

    兄弟倆師承濂學開創者周敦頤,提出“理”是萬物本原,“存天理,去人欲”等主張,開創洛學。

    而后來與程朱理學齊名的陸王心學,實際上也肇始于程顥。

    兄弟倆可說是引導了以后幾百年思想史的發展。

    二程的思想后來由朱熹等人發揚光大,影響深遠。

    嘉佑二年,榜上有名者,還有另一位理學家張載。

    張載是關學的開創者,主張“氣本論”,算親戚關系,還是二程的表叔。

    叔侄關系很不錯,二程就差唱起來:“我家的表叔數不清,沒有大事不登門…”

    程顥常和張載在寺廟中坐而論道,叔侄倆談天說地,無所顧忌。程顥豪言,古往今來也就咱倆聊天可以聊到這個高度。

    人生在世,總得給自己立個小目標,張載沒想掙一個億,卻留下萬古流芳的四句話: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可說是歷代讀書人的崇高理想。

    可惜,宋代以后,作為官學的理學逐漸變得壓抑變態,以至于到了“以理殺人”的地步,二程和張載等人的理想徹底跑偏了。

    5

    科舉說到底是選官制度,不是新概念作文大賽,嘉祐二年涌現了這么多文化名人,自然也少不了政壇精英。

    從神宗在位時(1067—1085)的王安石變法,再到哲宗在位時的(1085—1100)元祐更化、紹圣紹述,都有嘉祐二年進士們的身影,新黨中有呂惠卿、章惇、曾布等,中間派及舊黨中則有蘇軾、蘇轍、程顥等。

    雙方在朝堂之上明爭暗斗,甚至各自黨派內部也矛盾重重。

    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任參知政事,開始執掌政權,主持變法。

    呂惠卿是變法的二把手,在老王眼里,小呂是位好同志。

    王安石比呂惠卿年長11歲,常一起討論經義,兩人意氣相投,結為莫逆之交。

    王安石變法,事無巨細,都要與呂惠卿商量,大部分章奏出自呂惠卿之手,青苗、募役、保甲等法都是由他制定。

    有我老王吃的,就有你小呂一份。可是,呂惠卿這人不厚道。

    王安石還在前線振臂高呼:“兄弟們,上啊!”回頭一看,自家人都在互撕。

    先是,呂惠卿和曾布交惡。

    熙寧三年(1070),呂惠卿因父喪離職,曾布暫代他改定募役法。

    等到呂惠卿回朝,發現曾布擅自改動了自己擬定的新法,絲毫不念及自己的勞動成果。

    呂惠卿一向小家子氣,和曾布這梁子就這么結下了。

    熙寧七年(1074),曾布被卷入市易務案。

    市易法是為抑制兼并、增加財政收入實行的新法之一,市易務是市易法的執行機構。

    市易法的原則就是由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等市場短缺時再賣出,以此限制豪商大賈對市場的控制。

    曾布不得要領,指出市易務的判官呂嘉問派官吏到各地購買貨物,禁止商人先交易。

    呂惠卿趁機利用曾布這直性子,誣告他背叛新法,王安石居然信了。

    此案導致曾布被罷官,這是新黨內部第一次分裂。

    王安石變法困難重重,呂惠卿曾是他最得力也是最信任的助手。

    同年,王安石因朝野輿論,第一次罷相。

    呂惠卿接任參知政事,瞬間自我膨脹直得瑟,完全忘了自己是王安石一手提拔的。

    執掌朝政后,呂惠卿任人唯親,專橫跋扈,借機收拾政敵。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跟呂惠卿早有過節。王安國熱衷于吹笛,王安石曾勸他少沉迷玩樂,王安國卻反要老哥遠離小人。他所指的小人,就包括呂惠卿。

    呂惠卿上臺后,將王安國削職放歸鄉里,沒過多久,王安國就病死了。

    這可是恩人的親弟弟。

    呂惠卿垂涎新黨領袖之位,不肯讓老上司王安石回朝,借用祭祀赦免的舊例,向宋神宗推薦任王安石為節度使。

    那點小心思,宋神宗當然知道,立刻質問他:“老王又不是因罪被罷免,為何要以赦免的方式復官?”

    第二年,王安石東山再起,回朝執政,搞了這么多小動作的呂惠卿慌慌噠。

    王安石很生氣,后果很嚴重,他很快將呂惠卿排擠出朝。呂惠卿從此屢遭貶謫,疲于奔命。

    盡管呂惠卿是變法的先驅,在邊境也忠于職守,卻再也難以進入政治中心,被新、舊黨共同嫌棄。

    忘恩負義,真的會遭報應啊。

    6

    與此同時,舊黨反對新法的火力一點兒也不小,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從熙寧年間就對新黨連續炮轟。

    朝堂之外,至交好友飲酒賦詩,朝堂之上,新舊兩派黨同伐異。有時候,同樣一撥人,在生活中是朋友,到了朝廷,就成為政敵。

    蘇軾與章惇的恩怨極具代表性。

    章惇是蘇軾多年好友,二人感情深厚。

    據說,有一次,蘇軾和章惇一起出游,路過一處獨木橋,橋邊景色宜人,橋下是萬丈深淵。

    章惇跟蘇軾提議:“要不咱倆一起過去,到對面石壁上題個字?”

    豪放的蘇軾難得冷靜一回,覺得沒必要冒這個險。

    章惇不怕,大笑一聲,快步走過,在石壁上寫下“蘇軾、章惇來游”,然后從容不迫地走回來。

    蘇軾對章惇說:“子厚兄以后能殺人。”

    章惇問,何出此言。

    蘇軾笑道:“你連自己的命都不顧了,還會顧惜別人的生命嗎?”

    一語成讖,多年以后,章惇確實差點兒要了蘇軾的命。

    作為新黨干將的章惇被時人評為“承天一柱,判斷山河”。

    章惇的科舉生涯也有幾分傳奇色彩。

    嘉祐二年,章惇進京,高中進士。可章惇一看,狀元居然是自己的族侄章衡,當場就不爽了,拒不受敕,打道回府。兩年后,重頭再來,又一次考中。

    社會我章哥,就是這么自信。

    王安石變法期間,章惇和呂惠卿等人一樣,是草擬和制定新法的骨干,而作為舊黨的蘇軾一向心直口快,好議時政。

    元豐二年(1079),蘇軾身陷烏臺詩案,被政敵群起而攻之,命懸一線。

    章惇不懼被新黨同僚排擠,仗義相助。他撰文勸慰蘇軾,并上書神宗:

    “蘇軾弱冠之年就擢進士第,23歲應直言極諫科,評為第一。仁宗皇帝見過蘇軾,將他視為一代之寶。如今反而將他置于牢獄,臣實在擔心,后世借此事說陛下聽諛言而惡訐直啊。”

    在章惇等人的援助下,宋神宗網開一面,將蘇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同時受牽連的還有他的弟弟蘇轍,被貶為筠州鹽酒稅監。

    這一年,作為朝臣的蘇軾“死”了,作為文人的蘇東坡卻“活”了。

    謫居黃州期間,蘇軾過著清貧的日子,能用來打發度日的,不過幾畝薄田,幾壺濁酒。

    他詠古抒懷,“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他豪放灑脫,“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他樂觀曠達,“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他慨然長嘆,“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同時,蘇東坡也有哀傷的一面。在黃州的第三年寒食節,蘇軾作了兩首五言詩,揮筆寫下有“天下第三行書”之稱的《寒食詩帖》,“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郁郁不得志的惆悵之情溢于紙上,

    有“天下第三行書”之稱的《寒食詩帖》,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7

    風水輪流轉,宋哲宗即位后,改元為元祐,皇帝年紀尚幼,舊黨領袖司馬光在宣仁太后的支持下上臺執政,力主廢除新法,新黨倍受打擊,史稱“元祐更化”。

    蘇軾被召回朝,這會兒輪到章惇倒霉了。

    元祐元年(1086),司馬光等舊黨上書要求廢除募役法。章惇據理力爭,立刻遭到舊黨攻擊,其中還包括蘇轍寫的的論狀。

    一向自視甚高的章惇,心都涼了,不久就被貶知汝州,元佑年間一直被貶到嶺南,比蘇軾當年還慘。

    狂傲的人一旦自尊心受到打擊,難免都會性情大變,章惇正是如此。

    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親政,次年改元紹圣,再次起用章惇、曾布等新黨舊臣,恢復變法,史稱“紹圣紹述”。

    章惇的命運再一次發生轉折,而他重新得勢之后,便對舊黨進行報復,他對老友蘇軾的最后一絲仁慈也消耗殆盡。

    紹圣元年(1094),蘇軾作為舊黨份子,遭到清算,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蘇軾繼續發揚樂觀主義精神,寫下詩句“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好不逍遙自在。

    章惇可沒有蘇軾的氣度,經過大起大落的他,內心早已扭曲,他看不慣蘇軾的瀟灑,心里滿是憤恨。

    章惇給蘇軾挪個地,直接將其貶到最偏遠的儋州(今海南儋州)。

    此時,蘇軾已年近六十,去了,恐怕就沒命回來了。

    8

    元符三年(1100),年僅24歲的哲宗,英年早逝,沒有子嗣。

    風頭正勁的新黨再次詮釋,什么叫,生命不息,內斗不止。

    章惇和曾布在立儲一事上起了分歧。

    曾布等人認為,應立哲宗的弟弟端王趙佶。

    孤傲的章惇站在眾臣對立面,認為趙佶“輕佻無行”,不宜繼承大統。

    這一回,章惇站錯隊了。眾所周知,趙佶,便是宋徽宗。

    沉迷于藝術人生的宋徽宗即位后,新舊黨爭也將落幕。

    徽宗即位后,章惇被罷相,貶出京,5年后,病死于湖州團練副使任上。

    就在章惇被貶的這一年,遠在海南的蘇軾遇赦北歸。

    第二年六月,蘇軾途徑京口,偶遇章惇之子章援。章援是元祐年間蘇軾知貢舉時考中的進士,與蘇軾有師生之誼。

    章援擔心,一旦蘇軾被起用,會報復章家,因此懷揣不安與蘇軾通信,請他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對章惇一家多多關照。

    蘇軾當即表態:“某與丞相定交四十余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增損也。”

    當初,章惇欲置蘇軾于死地,如今,蘇軾不僅沒有怨恨章惇,反而發自內心地表達對友人的關愛。

    在烏煙瘴氣的朝廷,這樣的博大胸襟真是難能可貴,與章惇的心狠手辣形成了鮮明對照。

    遺憾的是,蘇軾等不到施展抱負的那一天,也等不到章惇的和解,65歲的他,在北歸途中,病逝于常州。

    一生瀟灑的蘇東坡終究沒有等來官場得意的那一天。

    章惇離京后,曾布本有機會一家獨大,偏偏宋徽宗信任的是另一位權臣,蔡京。

    蔡京先是揪住了曾布的把柄。

    曾布有意提拔自己的親家陳佑甫為戶部侍郎,蔡京上奏說:“官爵是陛下的賞賜,宰相哪來的權力私自授人呢?”

    曾布在朝堂之上,與蔡京爭辯,沒想到越說越激動。

    蔡京的親信,尚書右丞溫益當面呵斥,甚至直呼其名:“曾布,你怎敢在皇上面前如此失禮?”宋徽宗對曾布開始有些不耐煩。

    隨后,蔡京又想對曾布加以貪污的罪名,命開封知府呂嘉問逮捕曾布諸子,進行威逼利誘,以此來給曾布羅列罪名。

    這個呂嘉問,正是當年市易務案中被曾布彈劾的那位。曾布估計跟他八字相沖,這輩子倒了兩次霉,都跟他有關。

    失去了宋徽宗的信任,曾布被一貶再貶。

    大觀元年(1107),72歲的曾布在潤州知州任上去世,嘉祐二年進士中的最后一位權臣黯然落幕。

    在政壇上幾經浮沉的曾布,功勛卓著,日后卻與章惇、呂惠卿等一起被史官列入《奸臣傳》。

    對新法有功的曾布等人,竟被評為“奸臣”。

    而他哥哥曾鞏,一生為官廉潔,一心專研學問,在《宋史》中被給予了很高評價,其文章與王安石、歐陽修齊名,“卓然自成一家”。

    同年考中進士的兄弟倆,評價如此大不同。

    章惇和曾布先后離京后,宋徽宗命蔡京將前兩朝參與“黨爭”的大臣列出來,整理成一份黑名單。

    于是,蔡京七拼八湊,找出“元祐黨人”309名,將這些人定為奸黨。蘇軾、章惇、曾布等赫然在列。

    宋徽宗不許黨人子孫留在京師,且列名的人一律“永不錄用”,隨后由蔡京手書姓名,發至各州縣。

    這些英才,斗爭了大半輩子,最后居然什么也沒得到。

    嘉祐二年初春,士子們躊躇滿志,一心為國效力,卻在不知不覺間分道揚鑣。

    有的人眼睜睜看著理想破滅,有的人在漫漫長路上漸漸迷失,還對同年舉起了屠刀。

    參考文獻:

    (元)脫脫:《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版

    曾棗莊:《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貢舉考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王連旗:《北宋嘉祐二年進士研究》,河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东京热|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动漫| 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少妇人妻偷人偷人精品| 国产午夜福利免费入口| 日韩幕无线码一区中文| 欧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西西人体大胆444WWW| 2020国产欧洲精品网站| 夜夜爱夜鲁夜鲁很鲁|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成年女人喷潮免费视频| 免费看成人毛片无码视频|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午夜无码免费| 亚洲av成人免费在线| AV喷水高潮喷水在线观看COM| 精品 日韩 国产 欧美 视频| 丰满人妻被黑人猛烈进入|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软件| 在线涩涩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国产午夜手机精彩视频| 国产AV福利第一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男女爽爽无遮挡午夜视频| 人妻少妇456在线视频|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中文字幕人妻系列人妻有码| 国产高清在线男人的天堂|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青青国产揄拍视频| 日韩免费无砖专区2020狼|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国产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