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題主說的求情,是指抱著萬歷皇帝的大腿,磕頭如搗蒜,求他不要抄張居正的家,滿朝文武里確實沒有。 如果題主說的求情,是指在萬歷皇帝下令抄家以后,對萬歷皇帝說張居正忠君為國,任勞任怨,或者對負責抄家的刑部侍郎丘橓說,閣下手下留情,下手輕點,別讓咱們的小皇帝萬歷,在歷史上留下“覆巢之下無完卵”的后世罵名,這樣的求情倒是有。 尤其是張居正的兒子張敬修在不堪逼問而自縊以后,朝廷百官反應激烈,更多人開始給張家求情。 張居正死后被抄家的原因:萬歷皇帝抄馮保的家是誘因,遼王案是導火索,報復張居正是初衷,抄沒張家財產是目的!在小皇帝萬歷當政的前幾年,始終有三座大山壓在他的身上,就像三團巨大的陰影,陰森森地籠罩在小萬歷的周圍,揮之不去,陰魂不散。 這三座大山就是,萬歷的母親李太后,內閣首輔張居正,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 張居正死去以后,萬歷帝開始獨攬大權,他早已經對馮保很痛恨。他痛恨馮保的直接原因,是馮保在小萬歷當皇帝的前幾年里,始終為李太后監視萬歷的一言一行。 只要萬歷皇帝稍有做的不對或者不好的,馮保那邊立馬就會通報李太后,接著李太后就會把小皇帝叫到自己宮里,勸誡或者訓斥。 李太后訓誡小皇帝萬歷,往往又會搬出張居正。李太后經常對小皇帝萬歷說,如果張師傅知道了你怎么樣怎么樣,他會怎么想怎么想。小萬歷對張居正,既有敬服,又有畏懼。 有御史看到張居正已經死了,就又開始攻擊馮保。當時有個叫李植的御史,給萬歷皇帝上疏彈劾馮保,直書馮保的十二大罪。 同時,馮保在司禮監的對手張誠、張鯨也在萬歷面前攻擊馮保。他們說馮保貪污腐敗,家資富饒,甚至勝過皇上。 于是,明神宗萬歷下旨逮捕馮保,并派人去抄馮保的家。 這一抄不要緊,卻驚呆了剛剛成年的萬歷皇帝。據史載,總共從馮保家里抄出金銀一百余萬兩,各種珠寶更是無數。 萬歷皇帝嘗到了抄家的甜頭。于是他又打起做了近十年首輔的張居正的主意。張居正雖然死了,他的家財肯定還在,萬歷皇帝這么想。當然,張居正畢竟做了多年首輔,朝里朝外,很多都是張居正的人。包括內閣里那幾個,都是張居正提拔上來的,只能一步一步來。 現在除掉了張居正在司禮監的盟友馮保,已經成年的萬歷,也對自己的母親李太后不那么畏懼了。下一步就是對付死去的張居正。 萬歷首先做的,就是廢除張居正變法里的那些新法。接著詔奪張居正生前死后的榮譽,先奪了他的上柱國和太師,再奪了他的文忠的謚號。最后,把在錦衣衛當錦衣衛指揮的張居正兒子張簡修廢為庶民。 御史們一看萬歷皇帝在報復張居正,有些人坐不住了,開始攻擊張居正和張居正的黨徒。當然,此時的內閣首輔申時行是張居正提拔的,他已經在盡力維護了。 然后,有個御史羊可立,又把多年前,張居正構陷遼王朱憲?的事扒拉了出來,接著遼王妃開始訴冤,遼王妃在訴狀里控訴張居正說,遼王府的萬千家財,都進了張居正的府里。 萬歷皇帝一聽到萬千家財,抄家的心思更加急切了。萬歷皇帝打定主意要抄張居正的家!萬歷皇帝要抄張家的消息傳出來以后,立刻有大臣提出反對意見,實際上就是委婉地為張家求情。 比如,左都御史趙錦上疏說,當年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時候,也抄過大奸臣嚴嵩的家,結果抄家人員肆意妄為,竟然連累了嚴嵩老家周圍的好幾個府縣?,F在朝廷又要去抄張家,恐怕對當地老百姓也會不利。“恐遺害三楚,十倍江西民!” 張居正是湖北荊州江陵人,古為三楚之地,故曰恐遺害三楚;嚴嵩是江西新余分宜人,故曰十倍江西民。 再比如,吏部尚書楊巍上疏說,張居正是輔政大臣,侍候皇上十年之久,任勞任怨,為皇上效犬馬之勞,皇上這么干,恐怕會傷了天下臣民的心,堯舜這樣的圣主肯定不會這么干。 其實,這些都是給張家求情呢! 但是,小皇帝萬歷報復心切,再加上對金銀珠寶的熱切欲望,和抄家抄出的快感,因此對這些人的求情一概未理。他仍舊派出了以司禮監太監張誠和刑部侍郎丘橓等為首的抄家大隊!抄家大隊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張家的財產。朝廷和民間,早已經有傳言說,張家有白銀二百萬兩之巨。 至于抄家的罪名,有三條,一是謀反,二是叛逆,三是奸黨。丘橓素來跟張居正是政敵,他抓住這個機會,也要報復張居正。 丘橓等人來到江陵張家以后,荊州府和江陵縣的大小官員全部到場,親自封了張府。張家人全都躲在深宅里不敢出來,沒有食物了,也不敢出去買。 據史載,在此期間,張家餓死了十余口人。再加上丘橓等人刑訊和逼供,張家人有死絕的危險。 可是,令萬歷皇帝和丘橓失望的是,他們從張家,一共只搜出黃金一萬兩和白銀十萬兩,至于傳說中寄存在宅外的二百萬兩白銀,怎么也找不到,丘橓對張家人,尤其是張居正的兒子們刑訊逼供,也問不出結果。 這時候,張居正的兒子張敬修忍受不了拷問和毒打,憤然自縊身亡了。張敬修自縊之前,還留下了一封血書,傳播當世。 張居正另一個兒子張懋修,也不堪拷問,想要投井自盡,結果沒死成,然后他又絕食,仍然沒死成,終于留下了一條性命。 張敬修的死,震驚了朝廷,朝廷百官紛紛開始為張家求情,其中包括首輔申時行、內閣輔臣許國、六部的堂官侍郎和張居正的學生、舊僚等大臣。申時行曾經給丘橓去信,告訴丘橓,別讓咱們的小皇帝留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千古罵名。 內閣輔臣,大學士許國也給丘橓去信說,閣下千萬手下留情,別讓后世罵咱們這輩人重財輕人。 張居正的學生于慎行,更是痛徹心扉,給丘橓去了一封信,言詞沉痛,慷慨陳詞,為張家求情。這封書信,當時傳頌天下,文武百官爭相誦讀。 但是,這些書信,丘橓都置若罔聞。我們前面說過,丘橓跟張居正是政敵,張居正當政時,不喜歡丘橓,曾經打壓過丘橓,丘橓報仇心切,對張家人心狠手辣,也就不足為怪了。 除了給丘橓去信,朝廷里的官員也上疏萬歷皇帝,給張家求情。比如,內閣首輔申時行聯合六部大臣,乞求萬歷皇帝對張家從寬處理。 比如,刑部尚書潘季馴上疏說,張居正的老母已經年逾八旬,性命旦暮就可能不保,求皇上特旨寬宥她吧。 在朝廷百官的求情氛圍中,丘橓等人在張家,又實在拷問不出更多財產的情況下,萬歷皇帝終于松口了。 他下令,在張家給張母留下一座空宅,另外留下四十畝田地,以讓張母安度晚年。 至于張家的子孫,自殺的自殺,充軍的充軍,可謂家破人亡! 萬歷皇帝早先曾經對張居正說過,待張居正死后,“只是看顧先生的子孫便了?!?/span> 張居正恐怕萬萬不會想到,他的小皇帝學生萬歷在他死后,是這么看顧他的子孫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