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華東師范大學研究者在中國15個超市銷售的海鹽、湖鹽和井鹽中均發(fā)現(xiàn)了塑料微粒。 2017年,中國僅快遞業(yè)使用的塑料袋就高達147億個。 2018年1月,中國科學家在南極也發(fā)現(xiàn)了塑料微粒,還發(fā)現(xiàn)南極水域塑料微粒的含量“甚至高于地球海洋中的平均水平”。 科學家在南極發(fā)現(xiàn)微塑料 / 朝聞天下 這次的塑料污染,和網(wǎng)紅打卡圣地“巴厘島”掛上了勾。 最近,微博一則視頻引起瘋狂圍觀,幾百萬的播放量,揭開了一個令人瞠目的事實: 一場風暴過后,巴厘島著名海岸——庫塔海灘(Kuta Beach)堆滿塑料垃圾,曾經(jīng)美麗的海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風浪將海洋里的垃圾悉數(shù)留在了海灘 / 《Shocking Plastic Pollution On Kuta Beach In Bali》 原視頻博主在此生活了17年,畫外音里他有些難以置信:“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景象。” 在此生活17年的印尼網(wǎng)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景象 / 《Shocking Plastic Pollution On Kuta Beach In Bali》 而之前,它長這樣: 數(shù)據(jù)表明,僅2010年,印度尼西亞就有3.2億噸垃圾排入大海,每天有將近50噸垃圾被沖上海岸,超過島嶼本身負荷量的10倍。 印度尼西亞2010年的垃圾排量就十分驚人 /《Bali's Beaches Are Overwhelmed With Trash》 2015年,印度尼西亞就被冠上了“全球第二大海洋污染國”的名號。 作為印度尼西亞最重要旅游勝地和經(jīng)濟來源之一,從名不見經(jīng)傳,到每年接待數(shù)以百萬計游客,巴厘島本身面臨的塑料污染越來越嚴重。 據(jù)巴厘島環(huán)境局統(tǒng)計,巴厘島游客每天生產3800噸垃圾(也即每年1387000噸),僅僅只有6成能被填埋,剩下的都進了海洋。 而被人們稱為“第八大陸”的太平洋垃圾帶(面積達160萬平方公里,近1/6個中國的大小,中心區(qū)域厚度可達30米),其中塑料也不過87000噸,還是常年累積的數(shù)。 每到雨季,巴厘島那些被海水“完美”掩蓋的垃圾就被卷上來,赤裸裸扔在人們眼前。 面目全非,只用一瞬。 1 白色污染 沒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塑料污染絕非突然察覺,巴厘島的嚴重污染,也早有人感知到。 大約十年前,英國潛水家 Richard Hornor 來此,想為他的潛水事業(yè)畫上新的一筆。 巴厘島不僅有 Manta bay 和 Manta point 兩個潛水勝地,還有神奇的海洋生物——魔鬼魚。 為了享受巴厘島得天獨厚的海洋風貌,Hornor 幾乎每年都會來 Manta Point 潛水,甚至想過在巴厘島定居。 只是2017年Hornor的下潛,迎接自己的不是蔚藍的海水和豐富的海底生物,而是在海水中“自由飛舞”的垃圾。 塑料袋、游泳衣、破罐子……它們緊緊地堆積在海平面上,仿佛隨時要纏繞住他的身體。 魔鬼魚在努力躲避,但垃圾依然不停往它們口鼻上撞。 巴厘島水下飄滿垃圾 /《Bali's Beaches Are Overwhelmed With Trash》 對于巴厘島的原住民而言,旅游業(yè)是他們生產生活的最主要依傍。 在巴厘島南面的Melati村,全村從事旅游業(yè)的原住民就有1200人,幾乎等于全村人口的總數(shù)。 面對每天游客隨意丟棄的塑料垃圾,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在游客身后撿。 但微薄之力根本趕不上垃圾被制造的速度,每到漲潮,海水依然會把堆積如山的塑料垃圾卷走。 巨大的垃圾排放,不僅巴厘島遭難,許多著名海灘同樣難逃毒手。 有著“萬島之國”美名的菲律賓,曾宣布關閉引以為傲的美麗海島——長灘島。 根據(jù)菲律賓2017年給出的數(shù)據(jù),長灘島在一年中接待過高達200萬的游客,帶來將近10億美元收入。 大量涌入的游客平均每天制造垃圾約115噸,而長灘島現(xiàn)有設施日均處理能力只有30噸。 由于長期嚴重的海洋污染,長灘島清澈的海水變得污濁不堪。 因此,菲律賓不得不做出全面封島4-6個月、重新開放后限制登島游客數(shù)量的決定。 其實,人類對于海洋的污染遠不止旅游一項活動這么簡單,生活垃圾也在逐漸侵蝕著海洋系統(tǒng)。 在紀錄片《塑料海洋》中,澳大利亞記者 Craig?Leeson 為人類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在一次尋找藍鯨的旅途中,Leeson在一片原始海洋中居然發(fā)現(xiàn)了人類的產物——塑料。 于是,他與國際一些專家花費4年時間,從世界20多個地方調查了海洋在塑料污染下的脆弱現(xiàn)狀。 在斯里蘭卡南部的印度洋,他們發(fā)現(xiàn)在1600米深的海底,隱藏著很多大小不一的塑料瓶。 深海海底的塑料垃圾 / 《塑料海洋》 在北太平洋,Leeson團隊又發(fā)現(xiàn)了覆蓋在整個海面上方的塑料微粒。 因為長時間風吹雨曬,塑料被陽光、海水、鹽逐漸分解,成為了肉眼難以識別的塑料微粒。 它的最大來源,是日常使用的磨砂類護膚品、牙膏等生活用品。 在悉尼東北部的豪勛爵島,Leeson團隊從一只死去的海鳥胃里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驚人的塑料碎片。 通過稱重檢驗,這只海鳥胃中的塑料碎片重量大約是它體重的15%,這些塑料碎片無法被正常消化,也就意味著它臨死前一直在負重掙扎。 負責解剖的 Lavers 博士說,“如果我們按照人類的標準計算,就相當于在你的胃里,有6到8公斤的塑料制品。想象一下你會過著什么樣的生活。” 肚子里全是塑料的鳥 / 《塑料海洋》 2 施暴者 最終會被暴力所傷 盡管《塑料海洋》最后提到了某些國家對白色污染的控制,但對于全球龐大的排放量而言,保護海洋依然任重道遠。 首先是陸源污染物源源不斷進入大海,據(jù)《科學》雜志報道,每年有800萬噸的塑料流入大海。 信天翁以海洋食物為生,常誤食塑料或以此喂養(yǎng)幼鳥,最終死于饑餓和脫水;當環(huán)保攝影師 Chris Jordan 呈現(xiàn)上面照片時,很多人都不相信這種殘酷的死法,以為照片是假的 / 《害死信天翁的塑料垃圾》 聯(lián)合國發(fā)表的《海洋及沿海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藍圖》提到,海洋面積占地球表面的約70%,但只有1%得到了保護。 漁業(yè)、捕撈、石油開采泄露、受污染的廢水未經(jīng)處理排入海洋……在這個孕育人類生命的地球上,人們毫無節(jié)制地透支著它的包容和饋贈。 當環(huán)顧潔凈秩序的現(xiàn)代生活,總以為人類已經(jīng)足夠文明。 但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暴露了無數(shù)人丑陋的姿態(tài)。 梭羅筆下的世外桃源瓦爾登湖,在一批批游客的到訪后變得渾濁不堪,尿液造成嚴重污染,影響了湖內生態(tài)。 Stager 教授表示,瓦爾登湖已經(jīng)瀕臨毀滅。 2017年瓦爾登湖 人類在破壞和制造污染上的能量是驚人的,過去的50年,全球留下了70億噸塑料垃圾。 印度每年生產560萬噸塑料廢物,消費最多城市——新德里的貧民窟附近垃圾堆積成山。 新德里垃圾堆成山,甚至有人以撿垃圾為生 / 參政消息 不僅城市會被垃圾淹沒,就連世界第一珠峰珠穆朗瑪峰,也淪為世界第一高垃圾山。 作為曾經(jīng)的登高者朝圣的圣地,珠峰的游客逐年增加,2018年來到珠峰景區(qū)的游客達到14萬人次。 人們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垃圾,睡袋、氧氣瓶隨地可見。 登山者會在山上挖洞當作廁所,在珠峰上留下了多達12噸的排泄物,而這些會造成污染和安全隱患,甚至會傳播疾病。 3 醒醒吧 需要拯救的是人類自己 George Carlin?曾用戲謔脫口秀說出一個真相:地球不需要人類拯救,人類需要拯救的是自己。 “地球經(jīng)歷過比人類更糟糕的事,地震、火山噴發(fā)、地殼變動、太陽黑子、磁暴,被行星、隕石轟炸了成百上千年,還有宇宙射線,冰河世紀……地球會永遠存在,我們人類會滅絕。” 我們以為將廢料垃圾污染物排到遙遠的荒地和海洋就能安然無恙,卻不知扔出去的垃圾,遲早要吃回來。 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科學家在深海生物中發(fā)現(xiàn)了塑料纖維,可見垃圾污染之深。 而這種塑料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將有害物質轉移到生物體內,隨著魚類貝殼類等海鮮搬上餐桌,進入人類體內。 有數(shù)據(jù)顯示,如果一個人每天吃海鮮,有可能一年吞下多達1.1萬個塑料微粒。 去年10月的UEG Week上,研究人員發(fā)布報告稱在人體糞便中檢測到了9種塑料。 ![]() 值得注意的是,最小的微塑料能進入人體的血液、淋巴系統(tǒng)、肝臟。 《塑料海洋》導演也表示,這些化學物質會進入食物鏈,對生殖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內分泌紊亂,兒童及胎兒發(fā)育問題都有影響。 地球正用微妙的循環(huán),讓人付出代價。 會自愈、會自我清潔的地球,擁有漫長的宇宙生命,而在愈加惡劣生存環(huán)境中毀滅的,只是渺小的人類。 當人們真正明白這是場自救時,可能才會更明白其迫切。 就像環(huán)保攝影師?Chris Jordan?說過的,“在人們看到吞食塑料死掉的信天翁慘狀時,會感到憤怒、悲傷、羞恥,而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對它。 一旦我們能感同身受,可能會有新的選擇。” 污染和破壞不可逆,行動比懺悔更有價值。 珠峰清道夫們冒著雪崩、高地、極端天氣的危險,冒死將珠穆朗瑪峰上的垃圾搬運下來。 與他們相比,普通人從日常小事做起也值得贊揚。 拒食野生動物、拒絕過度包裝、節(jié)約用水、垃圾分類…… 不要以為這些小事無意義,每一件環(huán)保行為,都將在地球微妙的循環(huán)作用中,延續(xù)人類的生命。 |
|
來自: 平治天下行 > 《保健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