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錯過的九江古鎮古村落我們都渴望一片凈土,和煦的陽光照耀著青石板路,路上行人寥寥,穿行其中甚是愜意。九江古鎮古村落,在景色怡人的山間而落,這里有山有水,就像是從畫里走出來的鄉村。它還有滿滿的人情味,生活在這里的人都在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故事,你不能錯過!都昌石樹圍屋 “石 樹圍屋”位于都昌汪墩石樹村新妙湖畔,始建于清乾隆年間,距今有近300年的歷史,是一棟深庭大宅式的清建老屋。門前有一條水系緩緩注入鄱陽湖的新妙湖, 便利的水運交通,成為“石樹圍屋”選址在此的重要因素。石樹圍屋隱匿于鄉間的古宅大院,保存的也算完好,正門門樓有紅石刻戲臺人物、動物圖案等,天井多為 紅石鋪就,是都昌古建筑的典范。圍屋因位于石樹村南,被當地百姓稱為“南邊圈”。 都昌蘇山鄉鶴舍村 鶴 舍始建于東漢末年,成村于明代初期,發展于清代中葉,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全村為袁姓一支聚族而居,是一個耕讀并重,農商并立的歷史古村,全村現有 208戶,800余人。鶴舍村山青水秀,環境優美。左有小溪繞村而過,小橋流水,涓涓不斷;右有公路,交通方便,南來北往,車水馬龍。村內巷道縱橫交錯, 村前池水明清如鏡,村外群山,環抱連綿。成片的古屋在青山綠水的陪襯下,顯得別具風貌。都昌汪墩鄉南門圈 汪 墩鄉屬濱湖丘陵地區,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多山,中部丘陵壟田交錯,西部港汊縱橫。都昌汪墩鄉南門圈建筑群始建于康熙戊寅年,距今300余年,整座大院建筑 面積達7000平方米,共有房屋120間,大小天井48個,祖居至今14代人,八十年代居住達40余戶近300余人。盡管年久失修,遭大水被淹,但大院依 然保存較好,其亭臺樓閣雕梁畫棟盡顯華美,屬典型江南風格庭院結構,整體上看卻有如贛南圍屋一般氣勢,在整個九江確屬罕見。修水漫江鄉尚豐村漫 江鄉是修水縣的一個聞名鄉鎮,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茶工祖師羅昆化的故里,也是修水聞名的鄉鎮。從漫江鄉集鎮出發往東步行10多華里有一個聞名的古村落 ——尚豐村。后人稱為“將軍村”,是因此村落出過多名進士、尚書、將軍的緣故。這里的千年螺絲崖古道和尚豐村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塵封的故事。現在的尚豐村秉 承勤奮讀書的傳統,各戶人家都考上大學,也許再過數年,尚豐村將會是另一道風景。修水縣杭口鎮雙井村雙 井村位于修水縣杭口鎮東部,距縣城5公里,是修水縣重點旅游開發區,已成功獲評4A級鄉村旅游點。雙井村境內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是江西詩派始祖、北宋著 名詩人黃庭堅的故里,享有“華夏進士第一村”的美譽,是江西八大名茶之一“雙井綠”的源產地。雙井村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素有“杭山擁翠、碧水 揚波”的美名。主要有山谷墓、明月彎、釣魚臺、上天梯、高峰書院、十里秀水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永修吳城古鎮吳 城古鎮是江西四大名鎮之一,曾經繁華一時,王勃、蘇軾、文天祥、朱元璋、孫中山等歷史名人曾涉足于此,有著諸多的文化遺跡,石堤、點將臺、吉安會館、望湖 亭等處的殘墻斷壁、碑文石刻,無不向游人講述著歷史的滄桑。 吳城位處鄱陽湖、贛江、修水交匯點,自古為江西水運、商貿集散的輻射之地。因毗鄰鄱陽湖,水草茂盛、魚蝦豐富,所以每年冬天都會有大批來自俄羅斯、西伯利 亞等地的北方候鳥前來這里覓食過冬。國家級鄱陽湖候鳥保護區便建于此。德安桂姓古村落德 安古村位于江西省德安縣愛民鄉紅巖村巖泉桂家和百家塘桂家。桂家的百余處老宅均為馬頭墻,中有天井,外部為粉墻黛瓦,老宅之間百米長青石板小巷有數10 條。桂家的祠堂安放著雕刻極為精美的“先祖神像”,據有關文物專家分析,這兩處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真實全面反映了江西古代傳統民間建筑特色。義門陳家是德 安存在三千多年的古村落,是歷史上書院文化的最早發源地,舉世聞名的東佳書院遺址就在這里,老宅之間百米長青石板小巷有數10條。彭澤縣浩山鄉 古 色古香的兆吉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芬芳醉人的小山竹海萬畝竹林、活靈活現的野生動物園……八百里大浩山縱橫交錯,回腸蕩氣,驅車行駛在彭澤縣浩山鄉盤山公 路,只見這個曾經無人問津的窮山區如今已被打造成富有生態休閑文化魅力的旅游勝地。浩山鄉是彭澤縣一個山區鄉,屬革命老區,區域面積156.6平方公 里,11個行政村,1.5萬人口。這里山林資源豐富,飛禽走獸多,生態環境好,又有著紅色資源,是人們旅游避暑的好去處。湖口流泗鎮莊前潘村 流 泗鎮位于湖口縣東北部,是湖口縣北大門,瀕臨長江,名勝古跡環抱,區位條件優越。莊前潘村整體呈橢圓形,四座祠堂按家族四房分布散列村中,每間祠堂門前有 二個旗鼓石,彰顯其門庭顯赫,歷朝該村出九至三品官員30余人。村莊主要傳統建筑柘塘書屋、古戲臺、傳統民居位于村中央,其建筑風格既有徽派,也有贛派。 村內遺有“柘塘書屋”故址,屬徽派風格,四水歸堂的大八間,外觀青磚黑瓦,室內木柱支架,木板墻體,木雕窗欄。 |
|
來自: 品謀圖書館館藏 > 《中國古村落、古城、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