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心理咨詢室工作的時候,經常聽到來咨詢的爸爸媽媽們談到自己的小孩時,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 “我家孩子干什么好像都提不起勁,又內心,怎么辦好?” “我家孩子啊,一年級很活潑,到了二年級的時候,突然不愛說話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孩子大了,聽不勸了,說什么都不愛搭理,也不愛和人溝通,哎……” “有時候,看到孩子一個人在角落里玩,其他小朋友都成群結隊的,挺孤單的。” 這種類似的問題,說起來,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不活潑,不陽光。 如何培養一個心理陽光的孩子呢? 法國兒童教育學界的專家,給出了幾條可操作性的建議。 他們認為: “一個陽光快樂的孩子,是一個能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心理陽光的孩子,真的會更快樂更開心,真的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克服生活的困難,發掘自己的優勢。 六個有效建議 第一,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影響力,真的不容忽視。 生活中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像,夫妻關系不和,常吵架,孩子性格也會有缺陷,常常有想法不敢說,缺乏主見。 所以,要想養出一個心理陽光的孩子,首先必須給與他足夠的愛。 這個愛,不是溺愛的愛,而是父母相親相愛傳遞出來的愛。 被愛包圍的孩子,安全感十足,自信心也很強,從來不會活在別人的眼里。 因為,有個穩固和諧的家庭給他們撐腰,他們敢于展示自己的個性。 第二,正視他的缺陷 世上不可能長出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孩子也如此,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人。 即便是雙胞胎,都存在著差異。 如果孩子和別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耳朵形狀有問題,或者性格與行為很偏激…… 家長一定不要否認這些事實,甚至因不敢直視而在孩子面前也扭扭捏捏。 因為否認改變不了事實,只會徒增煩惱。 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接受現實,并積極和孩子討論溝通,尋找解決辦法,不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第三,訓練孩子獨處的能力 有獨處能力的孩子,內心會更強大。 相反,缺失獨處能力的孩子,一旦出現獨自待著的環境下,會因為恐懼、不安、憤怒等情緒而表現失控。 大喊大鬧;哭得撕心裂肺,猶如被拋棄了一樣…… 這種不安全感,長久存在的話,對孩子來說,是陰影,內心能陽光起來嗎? 所以,訓練孩子的獨處能力真的很重要。 正如心理學家說: 安全感不是依賴感,如果一個孩子需要熱情而穩定的感情聯系,他也需要學會獨處,比如讓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間里。 第四,孩子發火的時候冷處理 孩子鬧脾氣,家長怎么對待他,這對孩子性格的塑造有很強的聯系。 專家說,對于孩子的哭鬧,耍脾氣,大人需要去“回應”,而不要事事“滿足”。 簡單說,就是冷處理。 你可以靜靜的看著他鬧,但是不要立馬心疼的抱抱啊安慰啊妥協啊…… 這只會讓孩子覺得:原來爸媽吃這招誒。 以后,就有得你煩了。 所以,適當的懲罰,并貫徹到底,很重要。 建議,說“不”的策略: 不要干巴巴地說不,要給孩子解釋為什么不行。 即便孩子聽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對他的耐心和尊重; 家長之間要意見一致,不能一個說行,一個說不; 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時,可以給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第五,放手讓他做 孩子天生好奇,腦袋瓜子里什么想法可能都有。 讓孩子“嘗新”,是一件很鍛煉孩子的事情。 孩子提出自己想法時,不要說這不行那不行,什么都禁止孩子去做。 這只會磨滅孩子的自信和勇氣,失去“付出才有收獲”的體驗。 如果事情不是危險的,就放手讓孩子嘗試。 不要過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說話,替孩子做決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這件事,也許孩子可以自己做了。 讓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將來他會更積極主動地做事。 第六,走進孩子內心 能像朋友相處一樣,和孩子相處。 多跟孩子溝通,交心,走進孩子的世界,你才能清楚的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而不是一出現問題,就一臉懵逼的問:怎么回事?怎么辦? 試想一下,當你的朋友向你傾訴的時候,你是不是能很快的給與朋友安慰或建議? 對的,要讓孩子像朋友那樣,遇到不開心、不順心、或是感到很困惑,壓力滿滿的事情時,也能坦然的和你聊起。 這個時候,你才能有針對性,有信心的給與孩子引導和幫助,避免孩子內心堆積陰暗、不滿等一切負面情緒,及時把孩子帶到陽光大道上來。 當然,首先,你自己得是個積極樂觀,善于解決問題的引導者,孩子可信任的人。 道理一說,大家都明白。 但,最難的是做到!!! 用一句很俗的話來說:貴在堅持。 善于尋找,積累,強化那些美好的積極的事物,是給孩子生活的最甜蜜禮物。 每天都生活在一個有愛,有溫度,有信任,有收獲,有成長的家庭環境中,孩子自然陽光向上,茁壯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