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學報《Stanford Daily》刊登了一個悲傷的故事。 該校女博士生馬爾瓦(Marva Shalev Marom)因為經濟拮據,沒錢吃飯,只能靠摘校園果樹上的果子維生。 ![]() 斯坦福大學官網顯示,馬爾瓦是人文與科學學院猶太研究中心的三年級博士生,她的研究方向是猶太教育和種族不平等現象。 據介紹,馬爾瓦來自以色列,按照相關政策,外國留學生無法在美國打工賺錢,而她的積蓄不足以應付當地的消費水平。 馬爾瓦說,雖然學校有助學金,但扣掉學雜費后,每個月只能剩下500美金(約3350元人民幣),生活捉襟見肘。 為了節約開支,馬爾瓦住的是最便宜的宿舍,每天只吃一頓飯,只購買必須的生活用品。 ![]() 后來,馬爾瓦從前輩那里學到了一招。 斯坦福大學的校園環境很好,有很多果樹,像梨子樹、枇杷樹、無花果、橘子樹等等。 在前輩的指點下,馬爾瓦買了一個采摘器,每天到樹上采集果子吃。 現在,果子已經成為她重要的食物來源,而校園里果樹的種類與分布情況,她也一清二楚。 ![]() 學報記者采訪馬爾瓦時,她的錢包里只有18美金(約120元人民幣)。 但是,馬爾瓦仍然表現得積極樂觀。她說:“在猶太文化中18是個吉利的數字,它代表著人生。” 學報報道稱,像馬爾瓦這樣因為貧困成為“采果人”的外國留學生,在斯坦福并非個案。 來自墨西哥的博士生伊拉恩(Irán Román)說:“很多人的生活輕而易舉,但對我們來說,每天都在為生存而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