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話說經過第「一招」練聲法,第「二招」應當粉墨登場。方法━━全身放松,深深吸入一口氣,跟著微微乘著氣息由 I 至 I 歌唱,再吸入另一口氣,快速而又暢通的亮聲「呵」出音階。此法有助增加氣量以及發聲明亮。不過,有些練唱者共鳴較淺窄,可能經過有「動機」的鍛煉發覺喉緊氣速。如遇到這情形。請倒一杯溫暖的白開水,……詩曰:喝一口,拍拍胸口。繼而用手按摩全頸及喉嚨,如此這般,有助血液循環及開闊胸腔及口腔共鳴。 三、話說「兩招」過后,應該輪到第「三式」上場。請兩手輕傍左右兩邊肋骨(腰上一點),然后吸氣,在吸氣時要感覺到兩邊肋骨橫向擴張,手請仍保持原狀,跟著收小腹把氣呼出,呼氣之時保持擴張兩邊肋骨。然后放松全身,再重覆一次、兩次、三次一直到十七、八次吸氣。這「一式」的目的是,把肺活量增強,同時亦提升人體張力。唱歌的首要條件是有聲有氣。好了,是否覺得胸口漲悶,甚至頭重喉嚨干涸?用一小茶匙紅茶葉加些冰糖,重溫上次所寫的:「喝一口,拍拍胸口。」不過今回拍的地方范圍多幾處,連腹部亦拍拍它,對練聲練氣非常有效。 四、第四式。眼望遠方,咀吧唱喜愛的歌,唱歌時候,兩手輕按小腹,即所謂意守丹田。為什么須要兩手輕按小腹?這樣可以帶動思想集中。人的意念非常飄忽,按小腹是把聲音確保「夠深」,即在丹田發聲。既然開始了丹田發聲,即是練習歌唱有更高的要求,如此,如此,請各位網友切記一、二、三式,不可有所偏廢。 五、丹田發聲是所有圓潤、明亮、美的聲音出發點。不過要達到聲音通透明亮,真的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可如愿以嘗。努力加油進入第五式━━合咀“Hum”1 2 3 4 5 6 7 I 再從高聲區“Hum”回起音點。練聲時兩旁肋骨微微向橫擴張,聲音要發自小腹直通達至鼻梁,而喉嚨一定要放松。目的:是發展鼻腔及口腔之間的共鳴。又是一句老話,溫故知新。 六、第六式,震音及彈跳音━━ 1.吸氣,氣要吸得深。 2.用唇打出 1 2 3 4 5 6 7 I 音階,發聲時,兩邊肋骨微擴張,小腹與雙唇配合彈跳。 3.咀巴張開成圓型,以「呵」音配合腹部彈跳,從 1 至 I。目的:練就一把有力及有彈性的歌喉。 七、重點是練習咬字清楚。首先把發聲部份調整, 一.拍拍胸口,清清腔口。 二.吸氣要深,吸氣時兩旁肋骨向橫擴張,目的是調節共鳴通順。 三.放聲吐出“開、齊、撮、合”四個字,原因━━開,是把口腔張大;齊,發出齒音;撮,讓字音集中;而合的意義是鍛煉唇音。這是練習吐字清楚的第一步,請各位緊記各式練習。 八、有朋友問:唱歌走音,高音不成,低音不就,想一展歌喉,可惜開口難聽,我該如何?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大的唱歌缺憾,現在就“走音”作題目。 1.慢慢擴張“橫膈膜”,深深吸氣,支持著不要把氣呼出。 2.支持的氣息到了頂點,馬上用手以快速節拍;拍拍胸口大聲用不規則的“呵”音隨氣而“呵叫”。 3.兩手前后左右拍打及按摩頭部,力度要適中,目的是令頭腔共鳴提升。注意:這招非初學者的歌唱“良方”,如果初來訪客,敬請由歌唱第一式作起步點,后會有期。 九、練習連音━━首先吸氣,吸氣時兩旁肋骨微張,氣吸至七分滿便可以,因為吸氣太深,太滿反為令人容易泄氣。唱出FA音,由1---/2---/3---/4---/5---/6---/7---/i再以MA音重復以上音程,每唱四拍吸一次氣。記著練音階的時候,吸氣呼氣要安靜,發聲不要讓聲音震抖。 目的:這一式是訓練歌聲的穿透力。一連九式高唱入云音波功,各位有心練歌朋友;可有一招一式按部就班練聲練氣練唱歌?我用“暫別篇”這名字;是有用意的。「聲音」是看不見的東西,要擁有一把好嗓子,要經過很多不同的訓練方法,很多時不是依書而習,就可以得上歌唱大道。因才施教,因生理條件而判斷練聲方法,是至理名言。我這九式練聲法,是獻給各方朋友作為打好聲底基礎的歌唱良方。請各位朋友持之以恒,將每一式反覆練習,時間定然證明你們聲音亮麗了 歌唱中學會仿”呵欠“著名的歌唱發聲方面的生理學家那蓋爾先生,在他1909年所著<嗓音生理學>一書中,曾有這樣一段話:"借助于“呵欠”,很容易實現喉頭低位置,使嗓音飽滿。 運用“呵欠”的方法對學習聲樂的朋友,確實會自然的降低喉頭的位置,同時能改善咽腔在發聲時的空間狀態,并對歌唱時的聲音的效果非常有利。 重點強調: 1、運用“呵欠”的方法時,重要的不是“呵欠”本身,而是仿“呵欠”的動作。 2、“呵欠”時的咽腔形狀就是我們發聲所要的狀態,來達到我們所需要的好的聲音效果。 3、“呵欠”對糾正喉部緊迫(張)解決喉頭上提的不良習慣,更是行之有效! 聲樂教學中至今仍采用“呵欠”的方法形象地控制好咽腔的動作。喜歡歌唱的朋友們,有時間不妨試試....張開嘴巴仿"呵欠".....什么叫歌唱發聲的“關閉”及如何練習很多朋友問起過這個話題,在此簡略說說作一介紹,歌唱是一種很直觀、很感性的藝術,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領會歌唱的真諦!還有理論和實踐要有機結合。我的說法妥與不妥,僅供喜歡歌唱和有一定歌唱基礎的朋友們參考一同共勉! 歌唱發聲的"關閉"技巧起源于意大利.大約1800-1820年間,當時意大利的一些男高音在高音區發聲時,使用了這種發聲訓練,這種訓練就是合理地把聲音唱到音域最高限度,并保持園韻、動聽達到歌曲的聽賞藝術表現力。 1、 什么叫“關閉” 在歌唱過程中,當聲音進行關閉時,就在舌根和會厭肌之間形成一個寬大的空間。聲音就在這個空間中產生共鳴,并且送到硬腭的前端靠近上牙床的地方。這個過程就叫“關閉”。 2、如何練習“關閉” (1)在低聲區用a來練習,唱中聲區略高點的音要有o的感覺。 (2)在中聲區用o來練習,意義是為唱高音u作準備(鋪墊),值得提醒唱o時,喉頭位置穩定不變。 (3)高音區用u來練習,要先找到u的口型感覺,注意聲音的豎立,頭腔共鳴,喉頭的穩定。 最后提醒朋友們唱a、o、u的母音變化不要用喉頭作,要用唇部作,喉頭里仍然保持a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