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天下誰人不渴望做皇帝,對于那些皇子們來說簡直就是心癢癢。因此皇位爭奪戰經常在皇帝登基之前所發生,為了這個至高無上的權利很多人都費盡心機,因此在它的背后會有非常多的慘烈事件。今天要說的就是明成祖朱棣的故事,一個叔叔和侄子搶皇位的故事,雖然很不光彩,但是他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值得做這個皇帝。 開國皇帝朱元璋有后代非常多,其中競爭力非常強的只有前四個兒子,但是老大非常受到朱的喜歡,因此早早就把皇儲所決定了。很可惜老大沒有活過朱元璋就死了,留下了一個兒子朱允炆。也許是對大兒子的思念和朱允炆的優秀,朱允炆順利地接過了父親的權利,坐上了皇位。雖然大家有所怨言,但是礙于朱元璋的面子大家也就沒有說話了。后來朱元璋一死,皇位背后可以說是暗流涌動,建文帝的那些叔叔們都盯著這個位置呢! 朱元璋在建國的時候希望自己的子孫后代可以永遠擁有江山,于是就分封了很多的諸侯王,每個人都受命鎮守一方。隨著國家日趨強大,各大藩王也都開始割據一方,對于中央來說這可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當時建文帝在輔政大臣黃子澄的建議下開始削藩,一開始各大藩王都沒啥預料,因此大都下場很慘。就那么下來其他的諸侯王都非常害怕,于是燕王朱棣就用計把其他幾個諸侯王聯合在一起,開始打算反抗中央的統治。 其實燕王心里非常的虛,畢竟人家是中央部隊人數多,天下人都支持的。自己作為叔叔居然想和自己的侄子搶皇位,天下人一定會恥笑自己的。好在朱棣常年南征北戰,軍隊實力非常的強,自己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統帥,最重要是自己不反抗下場遲早和他們一樣。戰爭期間朱棣有好幾次大的挫敗,但是用能夠逢兇化吉,加上建文帝為人軟弱仁厚,所以軍隊不敢對燕王軍隊下死手。結果朱棣就在命運的幫助下成為了新的帝王,他并沒有貪圖享樂,反而將國家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修《永樂大典》傳承千秋文化,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弘揚大明國威,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心系天下百姓人人安居樂業。如果朱元璋知道朱棣有那么多作為,肯定不會很生他的氣。但是如果朱棣知道自己的后代都是奇葩皇帝,一定悔不該當初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