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穴位是聽宮穴 都有誰答對了呢 聽宮為經穴名。出《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別名多所聞、聽多聞、窗籠。屬手太陽小腸經。聽宮是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聽指聽聞,宮即宮室,此指耳竅,此穴在耳部,有通耳竊之功,故名聽宮。 【腧穴釋義】 聽宮。聽,聞聲也。宮,宮殿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體表經脈的氣血由本穴內走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顴髎穴傳來的冷降水濕云氣,至本穴后,水濕云氣化雨降地,雨降強度比顴髎穴大,如可聞聲,而注入地之地部經水又如流入水液所處的地部宮殿,故名。 多所聞、多聞。多,大也。所,修飾詞。聞,聞聲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氣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為空洞之處,產生的回聲既響又長。理同聽宮名解。 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本穴中的氣血物質既有手少陽經耳門穴地部流來的經水又有足少陽經瞳子髎穴流來的地部經水,故本穴為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 附注:手、足少陽與手太陽經交會穴。 聽宮的別名:聽多聞,多所聞《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窗籠《黃帝內經靈樞·根結》馬蒔注。 出處:《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聽官,中其眸子,聲聞于耳,此其輸也。《針灸甲乙經》:聽宮,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 特異性:聽宮穴為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耳屏正中與下頜骨髁突之間的凹陷中。 【穴位解剖】 有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經及三叉神經的第3支的耳顳神經。 【功能主治】 功能:聰耳開竅、宣耳竅、寧神志。 主治: 1.耳鳴、耳聾、聤耳等耳疾; 2. 齒痛。 【穴位配伍】 配翳風、外關主治耳鳴、耳聾; 配頰車、合谷主治牙關不利、齒痛。 【刺灸法】 張口,直刺1~1.5寸。留針時應保持一定的張口姿勢。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耳聾、中耳炎、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