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中年女人,活得面目模糊 上周我無意看到一位久違的老友在菜場掉淚。 我很咤異,向來內斂的她,在紛擾的農貿市場竟然忍不住地情緒崩潰。 后來在我詢問下,她陸續道出了緣由。 二胎來了后,因為瑣碎的事情,婆媳紛爭不斷。而他的先生沒站在她這一邊,又無力反抗他媽媽,選擇了躲得遠遠的,圖個清靜。 她因為孕期休假,本職工作也面臨著全新的競爭。她老板有意向讓新人取而代之,雖然沒有失業,卻被變相降級了。 更糟糕的是,年底她爸爸還罹患重癥,生命里最痛的喪失與告別來得如此猝不及防。 剛才連走路的時候,她都被地上的小石頭絆了一跤。 在這一瞬間,她的眼淚突然奪眶而出。 這一年,她說第一次感覺到了寒冬里蝕骨的冷意,這屬于中年的悲涼與無力。 人到中年,四面八方的壓力席卷而來,無數個日夜淚與痛交加。 精力疲乏,家庭困局,事業兩難,身材走樣,雜物繁瑣……不敢老,不敢喪,生活充滿了各種不快樂和悲傷。 我聽了很感同身受。 講真,在現實的兵荒馬亂里,哪個中年女人不是吊著一口氣,一路斬妖除魔?哪個不是四面楚歌一腔孤勇,在奮力泅渡? 當然中年男人也面臨著這樣的情況,這是很多中年人共同的處境。 從面目模糊到活成一道光,隔著姿態的轉變 王小波曾說:在中國,中年女人是一種自然災害。 中年已經很難,中年女人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多少中年女人在順流而下,就有多少中年女人在選擇逆流而上。 最近重新翻紅的演員劉敏濤,曾一直活在標準的“乖乖女”與“賢妻良母”的人設期待里。 她從小懂事聽話,努力讀書,她本人成名較早,卻在事業上升期因為到了合適的婚齡就結婚生女。 婚后丈夫不喜歡她拍戲,她就鮮少露面。七年的婚姻,她開始變得壓抑而迷失。 她覺得自己在越發嚴重的內耗里變成了一個“面目模糊的賢內助”。 她無數次質疑,痛定思痛,最終她決定走出這段婚姻。 “既然循規蹈矩、隨波逐流的生活并沒有給我帶來預期的幸福,反而讓我在本該神采飛揚的大好年華,活得卑微而蒼白。那不如就做我自己、靠我自己、放飛自己、成就自己,隨心所欲地去冒險去生活,試試自己的極限到底在哪里。” 這是她上個月在《我的中年叛逆》演講里給出的答案。 離婚后,她的人生開啟了全新模式。她剪短頭發,接各種難度迥異的角色,去旅行,去探索更多未知的自己。 當年和前夫一起,沒有吃成的抹茶味冰激淋成了她心里的一個梗。 多年后,她離婚,重返日本,吃到了縈繞已久的記憶里的冰激淋。 她說,那是自由的味道。 其實,那也是“自我”的味道。 人到中年,她終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跟隨自己的內心,徹底地為自己活成一道光。 她把這形容為“中年叛逆”。她說,“中年的叛逆已經沒有了破壞力,它也許不像八九點鐘的太陽驕陽似火,卻像冬日的暖爐,溫溫的孕育著,不燙手,剛剛好。” 這種叛逆,并非傳統理解上的退行或者是具有殺傷力的叛逆,而是對自我的重構與探索,是以全新的姿態重新飛翔。 因為無數中年女人為所有人而活,卻很少為自己而活,更不用說活出自己。 而她借由這場叛逆,告別了冰冷的婚姻,重新踏上了尋找自我的旅程。 她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以真實的姿態按自己的意愿熱烈著活著,也更深層次地認識自己。 她也因此觸碰到了真實的自我,發現了深藏于心的力量,綻放出了全新的生命活力。 這種叛逆溫和而動人,讓我們看到屬于中年的美好。 我們也可以換個姿態,擁抱中年 既然中年如此艱難,生活逃無可逃,那么不如迎難而上。 其實,對于中年的生存困境,只要我們愿意,依然可以擁抱我們的中年,活出全新的力量感。 我們可以從這四個角度,嘗試積極自救: ● 我的主場,我說了算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過:“你生命的前半輩子或許屬于別人,活在別人的認為中;那把后半輩子還給自己,去追隨你內在的聲音。” 他認為中年是我們內在自性開始重新覺醒的重要時機。 是的,生命的價值,始于覺醒的那一刻。 我們都聽過那句話:“我”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我找到自我,擺脫外物的束縛,突破主流價值觀的枷鎖,盡情地參與到我的生命里。那么,我依然可以重新定義自我的價值,依然可以做自身命運的救贖者,依然可以成為我真的想成為的那個人。 ● 放下年齡的標簽 對中年女人而言,首當其沖的危機感,大多是年齡危機。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感受:一定的年齡沒有達成世俗意義上的必選項目,好像已經成了失敗者,焦慮與恐慌層層疊疊,無數個日夜撕咬著我們的心。 但是美國多年前的《欲望都市》,四個紐約城里的中年閨蜜,從不因為自己的年齡而喪失對生活和愛情的熱情。 她們清楚地知道決定人生質量的不是年齡,縱然生理數字在增速,可是心理年輕,就永遠不會暮氣沉沉。 而反之,如果斤斤計較著自己的年齡不放,做什么事情都怕來不及了。 背負著的都是年齡的標簽,給自己帶上了沉重枷鎖,才是真的無藥可救。 從此刻起,深呼吸,重建自己的心理認知,去掉年齡這個包袱。 忘了年齡,才能回歸自由。 ● 破執,不要回頭 國內的女演員里,我特別服劉曉慶。她當年叱咤風云,幾乎活成了所有中國女人心中的偶像。 而后來因為偷稅漏稅,她付出了422天的牢獄之災。 在漫長的牢獄生涯里,她堅持跑步,洗冷水澡,自學英語,看書,無懼自己的生存處境。 而出獄后,她負債累累。人到中年,外面的世界早已經換了天地。 但是,她的強大就在于從巔峰跌落到谷底,她從不回頭。 她只專注于解決問題本身,為了賺錢,選擇了漂在橫店,以新人自居,認真對待各種角色。 她說:“劫后重生,不知道多珍惜重出江湖的機會。” 這就是她的態度,活在此時此刻,不會一而再地咀嚼失去的榮光,沉溺于痛苦成癮,而錯過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很多人,之所以一手好牌被打爛,是把大好時光用來淪陷在“已失去”里無力自拔,導致人生越來越無望。 卻忘了,過去的過錯與錯過,都統統過去了。 我們要完成的,是與所有已經發生的后悔與喪失進行誠摯的告別。 你只有放下,才有可能得到新的東西。 ● 允許自己平庸與失敗,這是中年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我一個老友,年少時成績很好,畢業后初期工作發展也不錯,后來因為各種原因,事業停滯不前。 她為此頹廢了很多年,總是活在求而不得的痛苦里,導致生活也過得迷糊混亂,人到中年,更是覺得人生無望。 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歸咎于她不能接納自己是個普通人,無法面對平庸的現實。 事實上,我們只能接納各種不完美:原生家庭匱乏的可能,婚姻失敗的可能,孩子平庸的可能,事業無力的可能,自己泯然于眾人的可能。 只有坦然面對自己的瑕疵,放棄自我苛責,停止批判自己,那個受傷不斷的內在小孩才能在溫暖與愛里被療愈。 這個過程會讓我們不斷地回歸到真實我,當你找到真實我,你神色清明,輕裝上陣,被壓抑的生命能量反而會次第流動。 接納平庸與失敗,這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我曾老去,如今正風華正茂 特別喜歡魯米的一首詩: 破曉的微風訴說著秘密,別回去睡。你必須尋求你真正渴望的,別回去睡。 人們在門口舉步不定,兩個世界交接之處,門口又圓又敞開。別回去睡。 你知道嗎?疲憊與麻木絕不是中年的底色。 我們可以為自己的中年,寫一個全新的故事。 你,還要一直站在原地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