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杜牧(唐)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這首《山行》相信孩子們都背過,大人們也是耳熟能詳。語文考試經(jīng)常會考的一個點(diǎn)就是第三句里的”坐“是什么意思?標(biāo)準(zhǔn)答案就是:因?yàn)?。為什么要停車呢?因?yàn)橄矏郯項(xiàng)髁值木吧τ谶@一解釋,蘇老師之前也一直是篤信不疑的。甚至在我教漢字思維課的時候還對“坐”這個字為何引申出“由于”、“因?yàn)椤钡囊馑甲鬟^注解:“坐”的本義是二人跪坐在土地神面前辯解爭訟的意思,之后引申出“因......獲罪”的意思,如連坐、反坐等。當(dāng)然也就有了“原因”的意思。杜牧這首詩里的這一句經(jīng)常被作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只是,真的如此嗎? 讓蘇老師改變看法的是在頭條里,有同行分析說“坐愛”一詞是唐代的固定搭配,即:坐著觀賞或者坐著喜歡。然后舉了不少例子:唐代元稹的《月三十韻》中有這樣的詩句:“坐愛規(guī)將合,行看望已幾?!捌渲械摹白鴲邸迸c“行看”是對應(yīng)的,一個是坐著觀賞,一個是行進(jìn)中看。白居易在《玩松竹二首》中有“坐愛前檐前,臥愛北窗北“,很明顯”坐愛“和”臥愛“又是一對,坐無疑就是坐著的意思。這些都是對仗的,再來看看不對仗的:唐代孟郊在其《送淡公》一詩中有這樣的句子:“坐愛青草上,意含滄海濱。渺渺獨(dú)見水,悠悠不問人?!边@里的“坐愛青草上”,就是在青草上坐著觀看的意思。唐代唐彥謙在其《敘別》一詩中的詩句“夜合花香開小院,坐愛涼風(fēng)吹醉面”,意思明顯就是小院里夜合花香氣迷人,所以坐在那里喜歡讓涼風(fēng)吹著我已經(jīng)喝醉的臉。 在分析了同行提供的證據(jù)之后,我一時興起,索性搜索了含有“坐愛”一詞的所有詩句,發(fā)現(xiàn)唐宋元明清所有含有“坐愛”一詞的詩詞里面,無一例外,都能用“坐著欣賞”或者“坐著喜歡”來解釋。這就不得不讓我深度質(zhì)疑《山行》里的“坐愛”是不是“因?yàn)閻邸钡囊馑剂???偛荒堋耙驗(yàn)閻?,所以愛吧”?/p> 再來看一下,即便撇開這個“愛”字,“坐”當(dāng)“因?yàn)椤苯忉屧谠娫~里還有哪個典型例子呢?就是兩漢時期《樂府詩集》里的《陌上桑》: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最后一句釋義為“回來后相互埋怨,只是因?yàn)橛^看了羅敷的美貌”,這里的“坐”當(dāng)作“因?yàn)椤敝v似乎也是公認(rèn)的。但真是如此嗎? 先說說“但坐觀羅敷”里的“但”字在這里不是表示轉(zhuǎn)折的,而是“只是”、“僅僅”的意思,如同“但愿”里的“但”。這里的“坐”解釋為“坐著”同樣也沒有問題!為什么回來時會相互埋怨呢?因?yàn)槟菚r只知道坐在田里觀看美女羅敷!耕田、犁地者本該站著勞動的,結(jié)果都坐在那里看美女。這里的“坐”解釋為“坐著“,完全合情合理!現(xiàn)在你或許要問,那么詩句里不就沒有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了嗎?蘇老師在這里要反問一句:誰說詩句里一定要有表示因果的關(guān)聯(lián)詞?詩的末尾兩句表示因果關(guān)系,但沒有因果關(guān)聯(lián)詞的詩句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僅從我教材里“童趣篇”中選擇的詩來看就都是這個套路:”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要么”為什么......是因?yàn)?.....',要么“因?yàn)?.....所以......”,要么“之所以......是因?yàn)?.....',概莫能外。 再來好好討論一下這首《山行》吧!我是向來反對孤證的(同期甚至后期詩人的”坐愛“都是同樣意思,唯獨(dú)杜牧在”腦筋急轉(zhuǎn)彎“明顯有違常理),如果沒有第二首詩里的“坐愛”或者“坐”確定解釋”因?yàn)椤暗脑?,那么杜牧這首詩里的“坐愛”當(dāng)成”因?yàn)椤爸v看似合理,卻未必是作者本意,何況”坐下來欣賞“的解釋也是沒毛病的:詩的名字叫《山行》,即山中行走,所以一直是行的狀態(tài)(盡管是坐在車?yán)铮?,但看到楓樹林就停車坐著欣賞(雖然坐車也是坐,但那是動態(tài)的坐。這里的坐卻是靜態(tài)的坐,無論有沒有下車),從山行到停坐正好是動靜相對。 接著說一下“晚”的問題,”晚“應(yīng)該是欣賞楓林”直到很晚“的意思,當(dāng)然你可以說考慮到平仄把晚放到最后,其實(shí)是晚?xiàng)髁郑蛘甙淼臈髁只蛘咄砬锏臈髁帧0碛型硐迹痴赵跅魅~上顯得更紅或晚秋的楓葉更紅也都是合理的推測。關(guān)鍵在于第一句里的”遠(yuǎn)上寒山“,說明山上是比較寒冷的,那么楓葉結(jié)霜就未必一定是晚秋時節(jié)了。即便杜牧山行是晚秋季節(jié),即便欣賞楓林也是傍晚時刻,但這里的”晚“十有八九是”很晚“的意思,也就是”遲“的意思! 為什么我推斷是”直到很晚“呢?還是要從詩的整體連貫性來看,同樣的,”坐“并不代表”因?yàn)椤?,但第三、四句卻是因果關(guān)系:為什么我會停車坐著觀賞楓林直到很晚呢?因?yàn)檫@里結(jié)霜的楓葉比二月的花還紅!與之前的《陌上?!啡绯鲆晦H。杜牧本來或許是要上山看住在白云生(又作深)處的朋友,按理山上天氣寒冷、山路崎嶇,所以不宜久留,要盡早到朋友家。即便住在山上的不是杜牧的朋友,那么早點(diǎn)趕去那里的“人家”借宿總是明智的選擇,而詩人卻被這楓林吸引,一直欣賞到很晚。是不是這樣的解釋更加合理,前后更加通順連貫?zāi)兀?/p> 從遙遠(yuǎn)地方行車趕來,通往寒山上的石頭路非常陡斜。山上白云生起之處(或白云深處)住有人家。本來要早點(diǎn)趕去投宿的,為什么會停車坐著觀賞山路旁的楓林直到很晚呢?因?yàn)榻Y(jié)了霜的楓葉比二月的花還紅??! 還是那句話:古人的詩詞就如同我們今天的日記,雖然詞句精煉,卻仍是一篇前后連貫、邏輯通順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