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由此可以看出,規矩是何等的重要!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運用家規教誡家人、子弟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端蒙養、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在一些傳統大家族中,有些家規現在還在傳承。只是隨著家庭規模變小,知道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少了。 下面整理了一些老家規: 1、吃魚不能說“翻”,翻魚和翻船同音。 2、家里來客人了,添飯時一定不能說:“還要飯嗎?” 3、不許用筷子敲盤碗。 4、過年下餃子皮破了不能說“破”,要說餃子“掙”了。 5、筷子不許立插在米飯中。因為米飯象征著香爐,只有死刑犯的辭陽飯才這樣插筷子。 6、吃飯不能吧唧嘴,喝湯不許發出吸溜聲。 7、全家人一起吃飯,長輩不動筷,晚輩不能先吃。 8、長輩做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一般來說夫妻要挨著坐。 9、 不許反著手給人倒水或倒酒。 10、吃飯時,雙手要扶碗,不許一只手放在桌下。 11、吃飯時,在盤子里亂翻,會被大人敲手。 12、吃飯時坐哪就一直坐哪,不能隨意換位置,端著碗滿處跑那是要飯的。 13、夾菜范圍不過盤中線。 14、吃飯時不許咬著筷子。 15、不許壺嘴對著人。 16、吃完飯時一定要說“請慢用”,否則會被說沒有教養。 17、遞、接東西時,要用雙手,尤其給長輩。 18、家里來客人,要謹記:茶七,飯八,酒滿。 19、不許拉拖鞋出門。 20、去別人家做客時做客不許進沒有人的房間、不隨意坐別人的床。 21、站不倚門、話不高聲。 22、回家要跟長輩打招呼,出門要說一聲。 有人片面地把這些老規矩視為“陳規陋習”。其實,好的老規矩就是今天的禮儀,值得我們學習與傳承。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
來自: wenxuefeng360 > 《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