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馬鞭草:性味:性涼、味微苦。 功能:通經、散瘀、清熱、解毒、止癢。 主治、用量和用法: 1、閉經:干用1兩,清水煎服; 2、疝氣:干用1至2兩,加瘦肉適量,清水煎服; 3、皮膚痕癢、瘡瘍:用適量,煎水外洗; 4、跌打,配伍用。 (方歌)散瘀清熱馬鞭草,血熱閉經用之寶,治疝須用瘦肉煲,皮膚瘡瘍外洗好。 參考資料:《廣東省中醫驗方交流匯編》內記載:治黃病方:馬鞭草適量煎湯,常飲自愈;治血崩方:馬鞭草兩株、益母草一株,用水煎,沖酒服;治喉痛方:生馬鞭草葉15片,煎水含服。 《廣州市中醫驗方選集第一集》市一人民醫院治馬疽菌感染驗方:生馬鞭草兩半、生狗肝菜兩半、捶爛取汁,和酒少許沖服,渣外敷。 別名:鐵馬鞭、馬板草、龍牙草。 植物名:馬鞭草。 生長換將:本品為多年生草本,生于曠野草地上,村莊附近空地上,路旁等。 分布:廣東各地均有,我國各省亦有。 入藥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點:郊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