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癌癥,男性的發病率都高于女性,甚至一些癌癥的發病率男性是女性的 2-3 倍。 尤其中國最高發的癌癥——肺癌,男女患者比例為 2.67:1;大腸癌的男女比例約為 2:1;前列腺癌更是男性的專屬且較高發癌癥。 肺癌的常規篩查 值得慶幸的是,肺癌并不像肝癌等隱匿不易察覺;在早期時,或即將癌變時,會通過一些癥狀表現出來。 如果你長期置身于吸煙(包括二手煙)、霧霾、油煙等環境,就要注意這些肺癌的報警信號了: 咳嗽久治不愈;肩痛伴有手指麻木;同一部位反復發作的肺炎;短期內持續或反復的痰中帶血;胸痛,尤其是在深呼吸時加重;其他如體重下降、呼吸短促、支氣管炎反復發作等。 1. 一般人群的早期預防: 普通人要預防肺癌,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戒煙。 統計表明,在 10 個死于肺癌的患者中,有 9 個是煙民。除了主動吸煙的人,受害更深的是那些經常被迫吸"二手煙"的人。 2. 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 肺癌篩查并不適合所有人。對于肺癌的高風險人群,目前推薦每年做 1 次低劑量胸部 CT 來進行篩查。 具有以下特征的,視為肺癌高風險人群,推薦進行肺癌篩查: ① 年齡 ≥ 55 歲,吸煙 ≥ 30 包年,且戒煙未超過 15 年; ② 年齡 ≥ 50 歲,吸煙 ≥ 20 包年,有額外的肺癌危險因素(比如家族親屬患肺癌,生活環境中有確切的致癌物等,但不包括二手煙)。 包年是指每天吸煙的包數乘以吸煙的年數,比如 30 包年可以是兩種情況:· 每天抽 3 包煙,抽了 10 年(3 × 10);· 每天抽 2 包煙,抽了 10 年,然后改為每天抽 1 包,繼續抽了 10 年(2 × 10 + 1 × 10)。 大腸癌的常規篩查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我國第四大常見的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也逐年攀升。 早期篩查對大腸癌的診斷至關重要。大腸癌早期很容易被發現,且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患者術后 5 年生存率超過 90%。 大腸癌的早期篩查:大便潛血 + 直腸指檢 + 腸鏡檢查。 大便潛血: 最為常見的結直腸癌早期指標之一。但僅有 50% 的結直腸癌和 30% 的大腸腺瘤,其隱血試驗呈陽性。 直腸指檢: 超過半數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70% 的直腸癌可以通過直腸指檢發現。 通過直腸指診檢查還可明確腫瘤的形狀、質地和移動度等。 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大腸癌的最有效手段。 腸鏡檢查不僅可清晰地觀察腸道,并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 1. 一般人群的早期篩查: 從 40 歲開始每年做一次大便潛血試驗,警惕息肉或腫瘤引起的出血,陽性者需做進一步檢查隨訪。 人在 40 歲以后發生大腸癌的幾率明顯上升。據統計,大約有 75% 的大腸癌患者,都處于這個年齡段。 2. 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 如果符合以下一條,視為高危人群: ① 以前患過結腸癌或者腺瘤性息肉的患者; ② 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③ 有結腸癌、結腸息肉家族史的患者; ④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或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的患者。 建議每年做一次大便潛血檢查,3-5 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前列腺癌的常規篩查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年齡的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會增加。這種癌癥在 50 歲以上的男性中常見。 在中國,70% 以上的患者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或者發生轉移,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篩查尤為重要。 前列腺癌的早期篩查:PSA 檢測 + 肛門指檢。 PSA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查): 一種腫瘤標志物篩查,其準確性和敏感性很高,簡單易行,適合 50 歲以上的男性普查。 肛門指檢: 約有 15-40% 的前列腺癌會在直腸指診時發現,但診斷準確性較低,與醫師的臨床經驗密切相關。與 PSA 聯合應用能明顯提高診斷率。 如果 PSA 和肛門指檢發現異常,醫生會建議做前列腺彩超、MRI 或穿刺等進一步檢查。 1. 一般人群的早期篩查: 前列腺癌是一種與年齡關系密切的癌癥。建議 50 歲以上男性,每年接受一次前列腺癌的常規篩查。 2. 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 ① 年齡 > 50 歲男性; ② 年齡 > 45 歲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③ 40 歲時的基線 PSA > 1 ng/ml; ④ 反復尿頻尿急及血尿。 如果符合多條高危人群的特征,建議前列腺癌篩查提前到 45 歲。 結語: 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各種癌癥治療的關鍵。 癌癥的發生與人們的種族遺傳、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和環境都有很大關系。 定期體檢,避免高脂肪飲食,戒煙戒酒,適當鍛煉……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能明顯降低以上三種癌癥的發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