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臨床癥狀常常不典型,往往被我們自認為是我們常說的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便秘等,而不去醫院就診,從而延誤治療。比如胃癌早期常無明顯癥狀,部分人可有上腹部疼痛不適或惡心嘔吐等癥狀,當作胃炎或胃潰瘍治療后,癥狀可暫時緩解,但短期內癥狀反復發作,大腸癌則以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常為最早出現的癥狀。 消化道腫瘤早期癥狀 1、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吃東西沒有胃口,飯量比以前減少; 2、早期腫瘤不會出現明顯的腹痛,而常出現腹脹、腹部不適; 3、大便的改變:經常腹瀉或者便秘,大便顏色改變,經常出現大便變黑或者像柏油一樣,有的時候還帶有鮮血; 4、進食感覺不暢,有受阻的感覺,尤其是進食硬食后表現明顯; 5、在很短的時間內不明原因的明顯消瘦; 6、感覺乏力、疲憊、氣短,尤其是老年人。 出現早期癥狀應做哪些檢查 1、血常規、大便潛血試驗:如果大便潛血陽性,此時要高度懷疑是否有消化道惡性腫瘤,需抽血查相關的腫瘤標志物,遵醫囑進行消化道造影、電子胃鏡、結腸鏡等檢查,以直接觀察食道、胃、結腸的改變,對發現的可疑地方進行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從而得到早期有效治療。 2、血清腫瘤標志物:腫瘤標志物是指腫瘤細胞產生和釋放的某種物質,臨床上主要用于原發腫瘤的發現、腫瘤高危人群的篩選、良性和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腫瘤發展程度的判斷以及腫瘤復發和預后的預測等。 3、消化內窺鏡檢查:內鏡檢查對發現消化道早期癌有重要價值。65歲以上的老年人應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發現有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的患者,應堅持定期做胃鏡復查,查幽門螺桿菌并根除之。對發現有結腸息肉的患者,建議鏡下切除結腸息肉,并定期做結腸鏡復查。對于一些懼怕普通胃腸鏡檢查、經濟條件又允許的患者,可做無痛胃腸鏡即麻醉胃腸鏡檢查,還可以在無痛狀態下進行癌前病變的內鏡下治療。 4、應重視門診規范體檢:如直腸指診,直腸癌患者中80%的癌腫主要可在簡單易行、無創傷的肛門指診檢查中發現,及時治療可大大改善病情的預后。 避開這些飲食習慣 ? 1、高鹽、高脂肪、高膽固醇膳食 大量進食飽和脂肪、高鹽(咸魚、腌肉等)可腐蝕胃黏膜,破壞胃黏膜屏障,增加胃癌的發病率。高膽固醇、脂肪的致癌作用能通過膽汁酸介導,高脂飲食能刺激膽汁酸及膽固醇的分泌和排泄,促進大腸癌的發病。 2、暴飲暴食、三餐不定 食物粗糙、進食過燙、暴飲暴食、三餐不定時等習慣,易造成食管黏膜的慢性理化刺激、機械性胃黏膜損傷、胃液分泌紊亂等,增加消化系統腫瘤的發病率。 3、飲酒、吸煙 酒精可作為致癌物的溶劑促進致癌物進入食管,造成食管黏膜損傷,為食管癌的發生創造條件。煙草中的化學物質不僅與食管癌有關,而且能增加胃癌的發病率。 4、真菌毒素 糧食、酸菜及霉變食物中某些真菌及其代謝物是發生食管癌、胃癌的重要危險因素。這些真菌(如:黃曲霉毒素)不僅能將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還能分解蛋白質,增加食物中胺的含量,促進亞硝胺的合成。 5、腌熏食品 胃癌高發區的居民多喜食煙熏的肉干、咸魚或蟹醬等。高鹽的腌漬食物對胃癌的發生發展有促進作用,熏制食品中含有較多的致癌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