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談一下怎樣教孩子寫作文。我也會編故事 ——插上想象的翅膀 媽媽,他在編故事 一直以來,睿寧覺得除了童話之外,看起來像是記敘文的作文,必須要記錄真人真事。或許,受年齡小的影響,睿寧對小說,小小說,閃小說都不太了解的緣故吧! 那次,與睿寧一起在一熟悉的小博友的博客閑逛,睿寧一看到那人貌似記敘文的一篇作文,立即義憤填膺,拍案而起:媽媽,他寫的這是編造的,是假的。 由于對那小博友很熟悉,睿寧的理由說的很足。而我也承認那篇文,確實是小博友編造的,不是真人真事。 想了一會兒,我和睿寧開始就憑空編故事這件事,進行了大討論。睿寧不同意這樣的做法,說那是弄虛作假。我則同意小博友的做法,我告訴睿寧,雖然記敘文貴在真實,但是在記敘文文體之外,我們可以編故事,編造的故事當然都不是真人真事,所以這文體也就不能算做是記敘文,可以歸類為小說。比如那小說里的“我”,都不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的自己。 
所以,編故事也未嘗不可。 睿寧還是有些不認同,說那不是說謊嗎?我笑了,這與說謊是兩回事,這就如同童話一般,是另一種文體。聽到這里,睿寧終于不那么激憤了:要這么說,我也能編故事。 好啊,你也編編看。 牛媽妙招一:編故事編什么 可是編什么樣的故事呢?睿寧剛發表過一番豪言壯志,立即犯起了愁。 可以是自己想做而沒做過或做到的事情。 那我想去而沒去過的地方,只是通過書籍等形式了解的內容,我能寫成自己像是自己真正經歷過的事情那樣嗎? 可以啊! 我能把自己想象成去賑災現場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的形象嗎? 能啊! …… 剛剛獲得諾貝爾獎的莫言的《蛙》里的姑姑看來也不是他現實生活中的姑姑的形象了。 聽睿寧想起了莫言,我笑笑:對,《蛙》里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雖然都有他們的影子,但是書中的他們是經過作者藝術加工的。要不怎么說藝術是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呢! 睿寧聽了高興極了:看來我排斥別的小朋友編故事是錯誤的,因為我現在也有了很強的編故事的沖動。 
睿寧,你不論編什么樣的故事,都要記住頌揚真善美,給人展現積極向上的內容。我提醒道。 難道必須有個主題嗎?只是為了給人純粹的快樂的文,行不行呢?睿寧又給我出了個難題,還說外國的作品,有很多都是純粹的給人帶來快樂。 睿寧看來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這或許是不同的國情決定的吧!怎么不行,你能寫出這樣的文也行! 睿寧有話:聽媽媽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看來編故事也是一種本領,我就這樣喜歡上了編故事。 牛媽妙招二:天馬行空任我游 睿寧就是這樣喜歡變換口味,在我們交流了編故事的事情后,他真的喜歡上了它。先是在寫過幾篇游記后,他有了寫想象游記的沖動,也就是編造去國外旅游的故事。洋洋灑灑的一篇《巴西,我來了》,3000多字,睿寧用了兩個晚上就完成了。讀來,如同身臨其境,有人就問,是真的去過巴西嗎?我笑笑,沒有回答。我想睿寧寫這篇作文的成功, 首先得益于他對巴西的了解,通過各種媒體對巴西的了解。由于內容豐富,用詞得當,情感充沛,所以讀來,就如同是真人真事一般。 緊接著,睿寧又開始寫《我與正正做朋友》,兩千字。正正是一個山區的孩子,通過博客,兩個孩子結緣,睿寧給他郵寄書籍,用自己的稿費資助他上學,然后在暑假里去正正家做客,兩個孩子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好朋友。 
后來,睿寧還寫過一個短篇,750字,《蛋糕的味道》,寫的是兩個與爺爺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兒童,為了給媽媽過生日,而給媽媽用面粉和雞蛋做了個很不像樣的蛋糕的事情。那情節很感人,我都想落淚了。 睿寧有話:是啊,編故事也是一種能力。其實,要想編好一個故事,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牛媽教作文 正是在編故事的過程中,孩子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升。那如何讓孩子編出好故事,我覺得不防從下面幾點做起:一、讓孩子認清編故事不是說謊,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而是一種超越的自己的,良好的想象能力的體現。 二、編故事不能脫離現實,故事本事一定能生活中能找到它們的影子,只是編出的故事是經過加工、升華而已。三、孩子要想編出好故事,首先編出的故事先要能感動自己,才有可能。 我記得在好幾篇文章里,都談到過怎么寫作文的問題, 今天又看到這個問題,只是每次問的角度不同罷了。我想問題主一句,你的孩子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高中生?不過不管是哪一級的學生,寫好作文的前提之一就是: 多閱讀。小學課程標準規定:(1~2)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五字;(3~4)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40萬字;(5~6)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00萬字。不過也有人認為,小學畢業閱讀量應該達到300萬字左右。 初中課程標準規定:到初中畢業學生課外閱讀量至少達到(400~600)百萬字以上。高中課程標準規定:高中階段每個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30~40)本書。 國家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定呢?原因就是要提升學生的閱讀量。閱讀量的提升,讓許多中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迎刃而解。 多觀察,多思考。寫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對于小學生來說,能把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即可,能歸納出一個中心是我們的期盼,不能歸納我們也不要有太多的苛責,特別是(1~2)年級學生。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和初中學生來說,不但要求把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表達出來,而且必須明白這種現象反映了什么問題,為什么要寫這種現象,寫這種現象時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體裁,如何進行篇章布局才能最好的表達出自己要表達的思想。 多練習。培養寫日記的習慣。寫作能力的提高,從來不會一蹴而就。寫作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要我們堅持多練筆,時間久了,寫作能力自然會得到不斷提升。當然不包括記流水賬。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除了上面幾點以外,要寫出高水平的文章,確實還需要一點技巧。對于一篇文章,如何開頭, 如何結尾,如何選材,如何進行篇章布局,用什么樣的體裁和什么樣的語言,來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教孩子寫好作文是一門藝術,但這門藝術的起點離不開我上面說的幾點,如果題主認同,別忘了點贊并轉發啊。 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想要作文寫得好,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孩子的作文能稱為好的,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寫出彩了。
 第一,寫出了真情實感,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第二,文采斐然,用詞準確,表達流暢。 第三,邏輯思維清晰,有理有據,讓人無法反駁。 第四,字體優美,卷面整潔,段落安排合理,讓人看到就眼前一亮。 以上四者得其二就可以稱為一篇好的作文了,要是全部都占上了,那就是非常出彩的作文了。當然,想要做到以上幾點沒有長時間的積累那是沒辦法達到的。 那么有沒有捷徑呢?有,我有方法讓孩子在短時間內提高寫作能力,讓孩子作文得高分。沒有文采不要緊,可以借文采;思路不清晰也不要緊,可以借思路;沒有真情實感也不要緊,可以借情感;怎么借呢? 第一:借格式作文一定要"鳳頭豬肚豹尾",開頭一定要攪盡腦汁寫得大氣磅礴,美輪美奐。中間內容一定要豐富多彩,有可讀性。最后的結尾一定要畫龍點睛,觀點明確,令人深思! 格式不要那么繁瑣,一招鮮吃遍天下,就用總分總,快準狠! 第二:借內容內容是關鍵,怎么寫出出彩的內容?孩子自己想是想不出來的。 熟讀兩本書,中華上下五千年和中華成語故事,熟到基本上能把這兩本書中的故事全部復述來。內容就從這兩本書上選擇,自己稍微改動下就是很好的內容了。
 第三:借情感,借文采學生能把意思表達出來就很不錯了,還要寫出真情實感那就非常難了,所以,我們走捷徑借情感。怎么個借發呢? 想要大氣磅礴就借毛爺爺的詩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想要堅定的信念就借愛國詩人的詩詞,"誠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死不休","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古代的詩詞多得很,把優秀的都背下來,看情況能用的就用上。當你腦海中有個一千多個名言警句,那么恭喜你只要運用的得當,你就是文采斐然,假如你用的名言警句連老師都沒有聽過,那你就更厲害了。
 總之,借來借去借到最后借到你信手拈來的地步,作文也就沒有問題了。當然,你想借也要有的借啊。所以,想要走捷徑就把名言警句背個一千多句,中華上下五千年和中華成語故事數讀個幾遍吧。一兩個月堅持下來就會看到成效,一兩年堅持下來,還要擔心作文嗎? 感謝邀請。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基礎。寫作的基礎就是閱讀。要想會寫作文。首先要進行大量的閱讀。 孩子寫作時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肚子里沒詞兒。寫作和蓋房子差不多。要想蓋房子,首先得有建筑材料,磚瓦,木料,鋼筋水泥等。寫作的材料是詞匯和短語。建筑材料得花錢買。寫作的材料是靠平時閱讀的積累。越小的孩子,詞匯量自然就越少,可供他選擇的詞匯很少,就會有很多感情不會表達,很多場景不會描述。看到美的事物時,不知道用什么詞語把自己對美的感受表達出來。這就需要通過閱讀來積累詞匯和表達方式。 閱讀還可以培養對是非的判斷力。通過了解別人的觀點,觀察別人的行為,逐步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和自己的行為準則。有了這些基礎才能寫作文。 除了閱讀外,還應該讓孩子寫日記。這也是鍛煉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讓孩子每天把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記錄下來。一是鍛煉他的認字能力,字一定是越寫越熟練。二是鍛煉孩子的造句能力。或者叫語言組織能力。每天做的事情可能都是一樣的,但要用不同的詞語表達出來。三是鍛煉孩子的觀察能力。每天都寫日記,孩子可能覺得沒什么好寫的,這就要求孩子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發現有趣的事情或值得記錄的事情,而這些東西很可能成為他將來寫作文的素材。 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日記,一開始主要是檢查孩子是否有遣詞造句方面的錯誤,并及時糾正。以后就要看孩子思想觀念上是否正確,并及時和孩子溝通來矯正孩子思想上的問題。 有了這些基礎,孩子的寫作能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按照老師在學校講的寫作原理來寫就行了。 謝謝邀請, 談到作文,人們就會想到寫文章,作家的文藝創作,科學家的學術著述。中小學生的作文訓練,都是作文的范疇。作文并不僅僅是寫文章的活動,它是人們認識生活,進而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達思想感蜻和創造性的勞動過程。古人云:“意在筆先,故得舉止閑暇。”就是告訴我們寫文章耍先立意。意就是文章的主題,是文章的統帥,有了"意”才能構思,才能使材料,結構,表達,語言諸多因素和諧地統一在起,組成有機的整體。才能達到"明事","言理"的目的。其世間萬物"寓意則靈"。才能使結構形式,表現方法,語言驅遣圍繞主題。切不可削足適履。提煉主題時耍到:正確,鮮明,深刻,新穎,集中,使千頭萬緒的材料合而為一,使文章中心顯豁,主題明確。表現主題的方法多種多樣,我認為要簡潔明了,安排精當,依源扣題,夾敘夾議,不空不俗,發之自然,恰到好處。那么如何教孩子寫作文呢?作文是要循序漸進的,首先從說到寫,說話是寫話的先導基礎。孩子小可先訓練孩子把一物一事用口語表達出來,然后指導孩子寫出來,不求修飾,不求長篇大論。只求按一定順序說清楚就行。其次是從述到作,“述"是要孩子按一定的材料,按一定的耍求,用語言文字把意思表達出來。而"作"則是要求孩子自己選材,通過獨思考陳述自己的意見,抒發自己的感情,創造性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述到作家長可幫助孩子列提綱,從孩子身邊的人或參入了的事開始訓練。例如,“述"《媽媽的手》提綱, 媽媽的手靈巧,(縫衣服,做餃子) 媽媽的手勤勞,(春天播種,秋天收獲, 媽媽的手溫暖(生病時,媽媽用他的手…)灬關于媽媽的手是太多的要寫。 “作":清明掃墓》提綱, 開頭[時間:一一四月五日, 地點:一一老家祖墳, 人物:一一家族成員, 事一一掃墓] 深切懷念。我們從兩個提綱中不難發現述和作是有區別的,要做到先述后作,述作結合。再就是從仿到創,孩孑初學作文,一般是大同小異到大異小同,再到獨出心裁的過程。隨著孩子生活經驗的積累,知識面的擴大,詞匯的豐富,寫作技巧的不斷提升,逐漸形成獨立的寫作能力。最后形成從扶到放。“扶”就是要對孩子在作文時具體的指導與幫助,教孩子觀察事物,逐一指導,編寫提綱,提供范文,提供詞語,讓孩子掌握基本的寫作方法。“放"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已大膽的寫,放開思想,無拘無束,把要說的話講夠,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說,筆下就怎么寫,把胸中之意抒盡。千萬不可用"嚴謹”的框框來束縛孩子的思想,當然家長要耐心的對孩子的作文進行批改,做到句通,錯別字改,上下句連慣,表意清楚,自然段清析。修改完后可叫孩子抄讀一下,效果會更好。孩子作文受諸多因素約束,如寫作興趣,閱讀數量,詞匯積累,修辭表達等。不過只要家長能堅持指導訓練,是不存在問題的。(謝謝,望各位評論,共同為孩子學習寫作出謀劃第,同意的請點個贊。) 我覺得寫作文不需要教,你只要多給他看點課外書就夠了,培養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拿我個人的經歷來說一下:我是比較喜歡看書的,然后每次寫作文呢,也沒有覺得有多難,可能其他人寫個議論文,需要想半天的論據,但我有時候愁的是我要用哪個,因為想到的太多了。你與其花那么多錢給他報個寫作班還不如花點錢多給他買些課外書。 我前幾天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中國的老師在給孩子評作文的時候一般都會說,你這兒寫的不好,哪兒寫的不好,從來都不會說你哪哪哪寫得好,所以你可以適當的給你的孩子一些鼓勵,你告訴他你哪兒寫得好,他就知道哪兒寫得好,并且以后寫作文的時候,他就會按照這個好的地方來寫。 寫好作文,我覺得以下幾點缺一不可 第一:大量的閱讀,精選優質的書目進行閱讀,以此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 第二:是寫作方法,寫作技巧的學習; 第三:勤練筆,注重修改,寫的多了,改的多了,才會出好文章; 第四:懂得美,知道什么樣的文章是好文章,才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第五:多關注一些寫作指導類的公眾號,例如微信公眾號:小初高作文幫,微號:xcgzwbbkmf 就不錯,大量的范文賞析,具體可操作的寫作指導、寫作技巧等等吧 小初高作文幫——讓寫作更簡單 小初高作文幫——幫考滿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