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村名溯源
紅薯苗發家致富——李家坡村
黃山宮與太上槐的所在地——李家 坡 村 54
李家坡村位于馬嵬鎮北塬坡1公里處,東鄰新莊,西接乾縣南上官村,北依新堡子,南可俯瞰馬嵬街道全景。全村3個村民小組,290戶,1218人,耕地2572畝。
李家坡村由馮家坡、李家坡2個自然村組成,以馮、李兩大姓為主,其中李家人是清朝中期從縣東高店村遷來,先于馮家在此建村,且李家人口較多,故得村名李家坡村。
李家坡村久居黃山宮與馬嵬驛范圍之內,其古跡與傳說也是不勝枚舉。解放前,村中有菩薩廟、藥王廟、侍郎廟;有皇城遺址梳妝臺、神仙崗;神仙崗在黃山宮西側,相傳,漢武帝路過時在此遇見神仙。村南有老子傳教的黃山宮、賀氏洞、陳氏洞、龍王洞,賀氏洞在清初時是反清復明義軍的藏身之處;還有當年安史之亂時唐玄宗路過插入的“太上槐”;黃山宮西側有寶豐寺、厚天寺,相傳楊貴妃就是吊死在厚天寺西側的溝坡上;寶豐寺東有吉御史陵墓;村西有六冢,有人說是關公“過五關斬六將”六將的人頭冢,但據村中老人說,是楊國忠等在馬嵬病變中被殺同黨的陵墓;村東還有一大冢,據說是當年鎮守此地有功的馬嵬的陵墓,1957年修高干渠時將陵墓毀壞,從中挖出很多陪葬品。
村東南還有尹家墳,四川人尹長亮在興平做官,因看好李家坡的風水,故將其母葬在這里。村南有四眼泉水,相傳大泉眼旁曾住過孫思邈,一次,孫思邈去索寨村時看見一隊送葬的人群,他們所抬的棺材外竟有血流滲出,孫思邈急忙讓打開棺材,發現死者還有輕微脈搏,因此救了一位難產孕婦的命。
黃山宮平日非常冷落,很少有人去朝拜, 近二十年來,黃山宮的窯洞外面也逐步修繕,里面都供奉著神像。
老槐的前后左右也建起了殿堂,正前面的叫“靈宵寶殿”,后面也修了一個大殿,左前方是“武三師”,右前方是“文三師”。在黃山宮的左側不遠處,也修了一個大殿,從新修時所刻的石碑上看,原來這個地方叫廣福堂,重修后叫廣福寺,應該是佛家修行的地方,并與有名的佛教之地樓觀臺相呼應,與中外馳名的楊貴妃墓相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