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至無為
王志強 浙江省溫州市浙鰲中學班主任 哪有教育,只有做人!近來,堅持參加百日經典修心計劃的浙鰲中學教師王志強對此感觸愈深。“讀《道德經》,做明白人,方可成為一名好老師。”在他細膩生動的學習體悟中,我們共同領會《道德經》中的大智慧。 損至無為 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摘自《道德經》第48章 一部《道德經》,仿佛是一部“禁令大全”,寫滿了“不”“無”和“莫”字。我在讀《道德經》的時候,眼前常常出現這樣一位老人:他飽經滄桑的面龐上,帶著慈祥而有點神秘的微笑;他眼神犀利,仿佛一眼就看穿了我的每一個念頭;當我用眼神詢問他,他對我輕輕地搖頭。 老子雖然也教我們怎么做,做什么,但他更多的時候,是不停地告訴我們不要做什么: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自矜自是;不要投機取巧,不要沉迷聲色;不要炫耀強力,不要輕視柔弱;不要求寵,不要美化;不要爭,不要執…… 我讀著讀著,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我會常常迷失,常常痛苦,常常糾結,原來是走在了歧路岔道之上。而且在這條路上走得越快,離幸福的大道越遠。 只有停下前行的腳步,讓自己靜下來,找回前行的初心,返回到正確的起點,重新出發,所有的行動才有意義,生命的旅程才會精彩。 “無為”,不是不走、不做,而是不走岔路,不做錯事。當我走在正道上,每往前走一步都是前進;當我不做錯事,我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在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誰是最好的老師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摘自《道德經》第25章 一部《道德經》,簡直就是一部比喻句集錦,而且喻體大多是司空見慣的自然萬物和生活小事。 “上善若水”“豫兮若冬涉川”“澹兮其若海”“上德若谷”“治大國,若烹小鮮”“天之道,其猶張弓歟”“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諸如此類,舉不勝舉。 老子可不是賣弄他的文學才華,這些比喻,既是信手拈來,又是他的一片苦心。 我讀到這些比喻句之時,仿佛聽到了老子一聲聲輕輕地嘆息:大道近在眼前,為何人們常常視而不見;大道寬闊光明,為何人們總是迷戀崎嶇小徑? 眼前的萬事萬物,或包容萬象,或生機勃勃,或行止有度,或綿延不絕……無不展現出“道”的力量,道的廣闊,道的精微,道的永恒。然而,我們卻很少將眼光在這些自然萬象上停留片刻。 我們的眼光一直投向哪里呢? 因為內心崇拜權力,于是眼光投向了當權者;因為內心崇拜財富,于是眼光投向了巨富者;因為內心崇拜名聲,于是眼光投向了當紅者。 然而,“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原來我們與智者和仁者的差別,只是心之所向。 當我們的心回歸大道,就會發現,自然萬物,生活小事,無一不是啟迪我們心智的寓言,無一不可成為我們效法的對象。我們也會漸漸明白,我們自己就是自然的一份子,我們與萬事萬物本應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什么是真正的“勝”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摘自《道德經》第78章 一部《道德經》,又是一部勵志故事,如“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如“靜勝躁,寒勝熱”,如“抗兵相若,哀者勝矣”,如“大”成于“細”、“難”始于“易”,如“柔弱”勝“剛強”...... 我們都喜歡聽、喜歡講“勵志故事”。雖然版本各式各樣,但幾乎所有的勵志故事都在講述以弱勝強的歷程。我們為他們最后的逆襲而歡呼雀躍,并且心潮澎湃地想象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勵志故事的主角。但似乎,這些故事對大多數人來說,永遠是一個傳說,這似乎也印證了老子所說的“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為什么逆襲的道路“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陽明先生有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我們很想“勝”,但什么是真正的“勝”?靠什么來“勝”? 老子在《道德經》里,已經明明白白告訴我們:“無私”,故能“成其私”;“不自生”,故能“長生”;“為無為”則“無不治”;“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只有真正踐行了“無私”“不爭”,真正地“不自生”“為無為”,才能真正懂得“柔弱”為何能勝“剛強”。 因為此時柔弱的你,已經猶如上善之水,再堅硬的石頭也能穿透,再遙遠的天邊也能到達;能讓荒漠的大地成為綠洲,能讓寬闊的洼地成為江海。 因為有了“愛”,讓看似卑微的、柔弱的、丑陋的、空曠的一切,都仿佛注入了一種神奇的力量,無往而不勝。 道理只在心中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摘自《道德經》第19章 初讀《道德經》,我常常被老子的言辭所震驚。“報怨以德”還勉強能接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就讓我有些驚悚,等讀到“常使民無知無欲”“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等章節時,我徹底迷惑了。 當我不斷剔除心中的偏見和雜質,恭敬地聆聽老子的訓導時,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他老人家所寫的《道德經》,思想自成體系,語匯自有內涵。就像日文中也有很多漢字,但這些漢字在語音、語法和語意上與我們熟知的漢字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理解《道德經》中的一些詞匯的含義,不能按照《論語》或我們熟知的含義去理解。就像有些樹葉,盡管樣子相似,但因為生長在不同的樹上,所以其本質是不同的。我們探究一棵樹的價值,應該從探究這棵樹的種子、根系開始,然后再去探究這棵樹的生命給我們帶來的啟發和庇護,而不是被樹上的幾片別樣的葉子嚇呆了。 帶著這種觀念,再去讀《道德經》中曾經讓我震驚的那些句子,似乎豁然開朗了,老子有些章節所言之“智”“仁”“禮”,并非與孔子一個語境和語意,更多的是脫離了大道的“巧智”“偽仁”“虛禮”,這當然是大智慧的老子所鄙棄的。 讀《道德經》,不是執著于文字,而是為了借之發現心中之道。因為圣人之道,吾性本已自足。 作者丨王志強 來源丨致良知涌泉學苑zhiliangzhiYQXY 編輯丨泰能心理(ID:Tainengxinli-2002) 《泰能心理》第1312期 第六期心理健康輔導員培訓1班開班 泰能心理總403期暨和田地區第41期 和田市教育系統2019年寒假心理健康輔導員培訓1班于2019年1月14日在和田古江小學開班,來自和田市各個中小學、幼兒園的100名教師參加了本次培訓。由張佩老師的基礎理論課拉開心理健康輔導員培訓序幕。張佩老師把心理學基礎理論和自己近半年在和田地區的支教實踐結合起來,理論聯系實際,使學員獲益匪淺。 學員分享 通過第一天的學習,我對心理學和心理健康輔導員培訓都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 我對心理學非常感興趣了,而且我對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 因此這次培訓對我來說,無疑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所以我要把握這次10天的學習,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掌握心理調適方法。回到學校后,我會以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們塑造美好心靈。 ——熱比古麗 伊里其鄉小學 ![]()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我深深懂得,身心健康是教師完美人格的充分體現。二者缺一不可,如何做才能使教師身體和心里都健康積極向上呢?張佩老師的這次基礎理論課,給了我們明確的指導;使我們的精神、軀體充滿了有活力的新鮮血液,使我有些蒙昧的心靈豁然開朗!這次培訓給我們定義了心理健康的標準,讓我們工作學習生活有清晰的指向!從而更加積極快樂,健康向上的走陽光的道路……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從而能夠快樂地探究知識領域,把學習變成樂趣,因而提高教學效率。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什么樣的樹結什么樣的果,什么樣的老師教什么樣的學生。通過此次聆聽講座,不但增加了我刻苦鉆研、努力奮斗的信心和力量。還使我意識到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正確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遇到困難與挫折要勇敢面對知難而進! 正所謂,學人之長補己之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能靈活的選擇讓自己愉悅的心態去思考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積極健康地工作,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們只需給予正確引領!愿我們的快樂可以感染身邊的所有孩子和同事。 ——何紅 和田市玉河幼兒園 ![]() |
|
來自: gong821020 >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