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喝水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 可這件看似簡單的事 很多人卻不一定做的對 吃藥并非一杯水下去就完事 因為并不是所有藥都要喝水 哪些藥用水送服、哪些不需要喝水 需要喝多少水藥效最好呢? 這些藥不需要喝水 通俗一點說就是“干吞” 服用這些藥物不建議喝水 會影響藥效 ??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急救藥品 硝酸甘油片等預防心絞痛發作藥物要在舌下含服,無需用水服用,喝水易影響藥物吸收。 ??強力枇杷露、川貝等止咳糖漿 止咳類糖漿制劑通過附著咽部,作用于病變部位,若喝完止咳糖漿后馬上喝水,保護膜就被沖掉了,止咳作用大大減低。
??含漱劑、咀嚼片 含漱劑用于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輔助治療,含漱后不宜馬上飲水和進食,藥片經嚼碎后表面積增大,藥物在體內的溶解和吸收。 吃這些藥需要少量喝水 即用50毫升左右水送服藥物 且半小時內不宜再喝水 這些藥物需少量喝水 大量則會影響到藥效 ??抗酸、保護胃黏膜藥,如硫糖鋁 藥物被過多水稀釋,覆蓋在受損胃黏膜的藥物顆粒減少,保護膜變薄,治療作用就會減弱。 ??消化道黏膜保護劑,如蒙脫石散 消化道黏膜保護劑,每次服藥只需50ml水沖服。因其具有較強吸附力,可均勻覆蓋在整個腸腔表面,以吸附致病微生物,過量喝水會減弱起吸附作用。 吃這些藥需要大量飲水 即在服藥期間 一天需要喝2000~2500毫升的水 以減輕藥物副作用或減弱特殊藥物毒性 避免腎臟器官損傷 不過對于心臟病、腎病患者 因特殊性,飲水量要咨詢醫生 不要自行決定 ??解熱鎮痛類藥物 如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藥,會使人大量出汗,多喝水可防止體內水、鹽代謝紊亂。 ??治療痛風、結石類藥 服用痛風藥時,每天應喝水2000-2500ml,降低結石及腎內尿酸沉積風險。服用排尿結石藥后應大量飲水,保證每日尿量2500-3000ml。 ??抗菌藥物 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類藥物,其代謝產物易在尿中析出結晶,可引起結晶尿、血尿、尿痛等。因此要大量喝水,減少結晶概率。 ??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等 退燒藥通過加速排汗來降低體溫,故要大量喝水及時補充體液,防止水鹽代謝紊亂。 吃這些藥需用涼開水或溫水 不適宜的水溫 會導致某些藥物在熱水中分解失效 ??維生素類藥物 如維生素B1、B2,維生素C等維生素類藥物,它們的性質不穩,受熱后易破壞失效。 ??活性菌類藥物 乳酶生、整腸生等含活性菌類藥物,遇熱會引起活性菌被破壞,藥效降低。 ??膠囊類藥物 準備100-200ml溫水,先喝一口潤潤,然后再喝水服藥,并把剩余的水喝完,確保將膠囊沖進胃內。 ??抗菌藥物 阿莫西林遇熱不穩定,容易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引起類似青霉素的過敏癥狀。沖服阿莫西林顆粒時應控制好水溫,最好在40℃以下或用涼開水沖服。 ??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 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也不宜用熱水沖服,如金銀花、菊花、梔子、荊芥、柴胡、薄荷、藿香、蘇子、香附等,最好用涼開水送服。 千萬別小瞧吃藥喝水這件事 想要藥到病除 除了吃對藥還得要喝對水 它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也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