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篇文章在十幾年前就發出過,里面談到的看法現在仍值得探討。我們常說“正能量”、“動能”也是文章中提到的應用,故再發出來與大家切磋。 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提出的“使學生學習比較全面的物理學基礎知識及其實際應用,了解物理學與其它學科以及物理學與技術進步、社會發展的關系。”是廣大物理教師認真研討的一個課題。在物理教學中開展STS教育則是一條有效途徑。而STS教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認識、解釋、分析和解決社會中的實際問題。實施這項工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作為物理知識基本要素之一的物理概念已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和層面,我們可以從下面的示例中理解其影響及作用。 一、顯示事物形象 物理概念產生的源泉是科學觀察和實驗,其客觀而豐富的表述應用到社會層面上是既生動又形象。例如: 暗箱。照相機的一部分,關閉時不透光。現用來描述工作中缺乏公開性、透明度的悄悄行為。如 (1)競爭中最讓人憎恨的就是“暗箱操作”。 (2)改變審判“暗箱操作”的做法。 半衰期。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一半成為其它元素原子核所需的時間。現用來描述知識或事物更新的速度。如 (1)職業的半衰期在縮短,不培訓就會被淘汰。 (2)今天工程師知識的半衰期是5年。 黑洞。演變到最后階段的恒星。由于周圍存在巨大的引力場,使它所發射的任何電磁波都無法向外傳播,變成看不見的孤立天體,人們只能通過引力作用來確定它的存在。現用來描述看不見、估計不出的事物。如:“債務黑洞”、“管理黑洞”等。 重心。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點。現用來描述事情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 (1)人才資源分布重心轉移。 (2)人生不能沒有重心,失重的人生是對人生的否定。 湮滅。當一種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相遇時,兩個粒子一起“消失”而轉化為他種粒子的現象。現用來描述事物被埋沒、消滅。如 (1)辦開發區幾度呼聲、幾度湮滅。 (2)教育所一貫充滿著和表現著的人文理想、浪漫激情和創造意識,卻搖晃和湮滅在世俗及功利的包圍之中。 二、揭示問題深刻 物理慨念深刻反映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和物理世界的本質屬性。應用于社會生活則可以更深刻揭示客觀事物內涵特征。例如: 平衡。物體受幾個力的作用,各個力所產生的作用相互抵消,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繞軸勻速轉動狀態,叫物體的平衡。現描述對立的各方面在數量上和質量上相等或相抵。如 (1)學習過程就是一個心理上的不平衡——平衡交替出現的過程。 (2)我們必須學會把技術及物質奇跡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來。 共振。物體或系統與外部振蕩力同步或同相振蕩而產生較強的選擇響應的現象。現描述某人的情感引起他人相同的情感,某事件效應引起另事件相同的效應。如“感官共振”、“師生共振”、“‘授魚’與‘教漁’當和諧共振”等。 升華。物質從固態不經過液態直接變為氣態的現象。現描述事物的提高和精煉。如 (1)創造精神是創造能力的升華。 (2)認識和能力只有通過內化,才能升華成為素質。 反饋。把放大器的輸出電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輸入電路中,以增強或減弱輸入信號的效應。現描述把系統送出來的信息,作用于被控對象后產生的結果再輸送回來,并對信息的再輸出發生影響的過程。如 (1)教師應隨時注意來自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及時調控教學過程的平衡。 (2)市場銷售情況的信息,不斷反饋到工廠。 慣性。物體保持自身原有的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不變的性質。現描述事物保持原有狀態,人們保持舊有習俗的特性。如 (1)歷史上,在陋習的強大慣性下,正義和科學不止一次被當成笑料。 (2)用奴性建造牢獄,用慣性打造枷鎖。 三、展示時代特征 聯系現代社會生活、生產和發展運用物理概念,且相得益彰。例如: 速度。物體運動方向和位置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泛指事物變化發展的快慢程度。 (1)科學、技術乃至社會進步的核心是速度。 (2)人類社會發展中始終都在追求著“速度”,以縮短人際交往的時間和距離。 充電。把直流電接到蓄電池的兩極,使蓄電池獲得放電的能力。現常比喻人們開展繼續教育,進行知識更新。如 (1)人的一生是學習化的一生,要不斷充電,不斷放電。這叫終生教育,或叫學習化的人生。 (2)平時注意學習,經常“充電”。 裂變。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其它原子核,并放出中子的過程。現常比喻事物的分裂變化、發展的速度很快。 (1)建立人才裂變機制。原子核裂變要求一定的條件,人的能量釋放在于機制和環境。 (2)隨著經濟全球化,東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必然會發生碰撞,并在碰撞中裂變。 (3)科學技術“裂變”效應將會導致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 聚變。在極高溫度下,輕元素原子核相遇聚合成較重元素原子核并放出能量的過程。現比喻幾個因素相互作用而產生巨大社會影響。 (1)以博學求聚變,在聚變中求創新,其關鍵是提高知識的相關度和內聚力。 (2)人事制度的巨大變革,這是一種正在發生的類似于原子核聚變式的空前的生產方式革命和道德革命,它必將并且已經制約著社會各個領域的革命發生。 超導。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接近絕對零度的時候,電阻率幾乎接近于零的這種現象,叫做超導現象。 超導現象的發生改變了原來的導電定律,人們制造出新的導電裝置,卻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新釋放的電流卻難以控制。現描述事物的出現、發展趨向難以控制。如“跨國公司的出現、發展和壯大,產生了經濟超導現象”。 四、啟示發展趨勢 物理概念隨著科學技術的前進而不斷發展和完善,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方法等方面都有重要啟示。例如: 聚焦。控制一束光或粒子流使其匯聚于一點的過程。現指在實踐活動中突出重點、選準方向、定住目標。如“聚焦安全”、“聚焦長江三峽”等。而“聚焦成才”,指人們應認識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把目標定在自己所長之處或與自己最佳才能相關度較大的地方,持之以恒,奮發向上。 能級。分子、原子和原子核等在不同狀態下運動所具有的能量值。這種數值是不連續的,好象一級級臺階那樣。能級概念啟示我們:在穩定的系統中,每一個單元根據本身能量的大小而處于不同的地位,所以才能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和有效性。這就是“能級原理”。因此便有“每一個國家、地區的總體人才結構基本上都違背不了‘能級對應’理論”之說。還有的專家提出把人的能力分為六級,實行“能級管理”。 量子。微觀世界的某些物理量不能連續變化而只能以某一最小單位的整數倍發生變化,這最小單位稱為各該量的量子。量子的不連續、跳躍、不可測等基本特性應用到現代社會便產生了一種嶄新的管理理論——量子思維。這個理論認為當今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事件本身是不連續的、跳躍的,呈現一種波動狀態。而確定的、可以測定的漸進思維方式是工業化社會的產物。量子思維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企業可以獲得突飛猛進、超常規跳躍式發展。 熵。廣義的熵是描述任何一種物質運動方式(包括生命現象)的混亂度或無序度。人們認為有序是世界一切財富的源泉,無序則是熵的增加。而一個封閉的系統,只能走向無序和衰落。只有在開放的環境中,系統不斷與外界交換能量、物質和信息,才能較快地發展壯大。人類在以自己的勞動創造商品價值的同時,使地球上資源不斷減少,能量加速消耗,環境日益惡化,也就是熵的增加。因此,科學家提出人類要節約、節育、增智,要從高熵社會走向低熵社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上述四個方面彼此之間存在著聯系,不可決然分開。所列舉的事例也不是只有某一方面的特點,而是說明物理概念已廣泛而深入地滲透社會詞語中,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其滲透速度加快,其作用效果加大。 把物理概念同社會生活、生產和發展的應用聯系起來,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闊他們的眼界,豐富社會詞語,提高表達水平和準確程度。反過來,又加深了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并且有助于解決物理學以外的新問題。比如人們謀求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感受到“熵”的概念在信息論、控制論、宇宙科學乃至生命科學等現代科學領域有廣泛的應用。量子論應用有效性的大量證據,不僅來自精密的科學實驗,而且也來自商業性的發明創造。復旦大學用夸克理論研究經濟問題,還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些均說明: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科學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科學社會化的結果是社會科學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