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女神節(jié) 2019.03.08 今天是女神節(jié), 首先祝每一位女性節(jié)日快樂!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簡稱IWD)的全稱是“聯(lián)合國婦女權(quán)益和國際和平日”或“聯(lián)合國女權(quán)和國際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每年的3月8日是慶祝女性在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等領(lǐng)域做出重要貢獻和取得巨大成就而設(shè)立的節(jié)日。 節(jié)日意義:百年女權(quán)主義運動紀念日。旨在提升公民意識和女性權(quán)利意識,反對性別主義,反對歧視。 節(jié)日起源:20世紀初期一系列發(fā)生在歐洲和北美的女權(quán)運動共同促成了“三·八節(jié)”的誕生。 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中,不乏偉大的思想家推動社會變革。李銀河在其《女性主義》一書中說過,在不同的年代和文化,男性也受壓迫,但男性受到的壓迫是因為屬于某個階層或弱勢群體,而不是由于是男性而受壓迫。相反,女性除了因為階層或弱勢群體而受到的壓迫,還因為僅僅身為女性而受到社會的壓迫。歷史上有許多向統(tǒng)治集團挑戰(zhàn)的革命,但是只有女性主義是向男權(quán)制本身挑戰(zhàn)的(李銀河,2018)。根據(jù)《女性主義》書中的內(nèi)容,接下來,請見證歷史上十位女權(quán)先驅(qū)與十位男權(quán)思想家的“隔空對話”。 本次對話battle,不客觀,不獨立,非第三方 有強烈個人觀點?留言噻~ Ready? Go 男權(quán) 女權(quán) VS Battle 01 柏拉圖 柏拉圖說過:“一個男人可能會因為膽怯或不正經(jīng),下輩子被罰做女人?!?在他的《理想國》書中,未來的統(tǒng)治者、導師不應接近女人、奴隸和下等人。他認為女人貪婪、野心勃勃,會壓抑她的后代和丈夫。在監(jiān)護公共財產(chǎn)方面,他認為女性這方面的天賦少于男性,“女人在各個方面都是弱者?!?公元前4世紀的《律法》一書記錄了他的話,“女人天生的道德潛能劣于男人,因此她相應地就是個更大的危險,也許要比男人危險一倍。” 艾斯泰爾 艾斯泰爾認為:一、女人雖然要服從丈夫,但不一定要承認他高于自己;二、受過教育的人要避免當家庭奴隸;三、女人的生活目標更應當注意改進自己的靈魂,而不是一味追求貌美以便吸引到男性與自己結(jié)婚;她還認為女性應當建立自己的社區(qū),不依賴男人生活。 Battle 02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在生理學上認為,男性高于女性,女性是男性殘缺、發(fā)展不完備的形態(tài)。他說“男人天生高貴,女人天生低賤;男人統(tǒng)治,女人被統(tǒng)治?!?男人是主動的,女人是被動的。男人很活躍,在政治、商業(yè)和文化中富有創(chuàng)造性,女人天性適合待在家里。男人在生殖中起到主要作用,而女人只是孵化他的種子。 瑪麗·戈茲 法國著名女權(quán)活動家戈茲,代表她的俱樂部發(fā)表了第一個“女權(quán)宣言”,主張自由平等的公平權(quán)利不能僅限于男性。她以叛逆的姿態(tài)在宣言中呼喚:“覺醒吧,女人!” 她指出:“女性在行駛天賦權(quán)利時所遇到的唯一障礙是男性們施加給她們的無休止的、霸道的限制,這些限制應通過自然法和理論法加以改革?!保ǜ昶澰诜▏蟾锩笃谟龊Γ?/span> Battle 03 盧梭 盧梭在《愛彌爾》一書中說:“男人和女人是為對方而存在的,然而他們的相互依耐性是不平等的。沒有女人,男人依然存在,沒有男人,女人的存在便有問題。女人依靠男人的感覺而活,依靠男人的獎勵、對她們的吸引力、對她們的美德設(shè)定的價值而活。女人一生的教育都應該依照和男人的相對關(guān)系而計劃,女人要取悅男人,要貢獻給男人,要贏得男人的愛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顧男人、勸慰男人,并要使男人的生活甜蜜且愉悅?!?盧梭抨擊一切的社會不公,卻沒注意到男女的不平等。 沃斯通克拉夫特 沃斯通克拉夫特指出:“既然女性不是一群壽命短促、微不足道的人,為什么要使她們保持無知的狀態(tài)而美其名曰天真呢?這樣勸告我們,要我們僅僅成為文雅的家畜的人,把我們侮辱得多么厲害??!例如,他們十分熱心而又經(jīng)常地勸告我們:要有迷人的溫柔,要用服從來取得支配權(quán)。這是多么幼稚的說法。一個墮落到用這種陰險方式取得支配權(quán)的人是多么不足取啊。” 她主張女性應當打破她們的身體和身體帶來的情感的限制。她說:“我久已認為,獨立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一切美德的基礎(chǔ);即使我生活在一片不毛之地,我也要減低我的需求以取得獨立?!?在《為女權(quán)辯護》一書中,她為女性要求工作權(quán)、教育權(quán)、政治權(quán)和投票權(quán)。她提出兩性充分平等的要求,反對貴族特權(quán),強調(diào)男女在智力和能力沒有區(qū)別。 Battle 04 叔本華 叔本華說:“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她們輕佻瑣碎、缺乏遠見;簡言之,她們永遠不會成熟,只能是大孩子——是介于兒童與成年人之間的一種中間體?!?他不認為女性應該擁有財產(chǎn),甚至說宮廷女人的腐敗是法國大革命的原因。他說:“女人從本性上意味著服從,對于這一點,我們可以把它看作這樣一個事實,即每一位完全獨立的非自然位置上的女人都要直接依附于某個男人,使自己接受他的統(tǒng)治和支配。這是因為她需要一位丈夫和主人?!?/span> 穆勒 穆勒(男性)指出,關(guān)于男性對女性的統(tǒng)治 “這件事上,擁有權(quán)力者比其他事例中的擁有者有更多的防止反抗的手段。每個從屬者都生活在主人的眼皮底下,也可說幾乎是在他的手掌之中,同他比同自己的伙伴親近的多,沒有聯(lián)合起來反抗他的手段,沒有哪怕是局部征服他的力量;另一方面,卻又尋求他的歡心,避免得罪他的最強烈的動機。” 他認為,男性對女性的統(tǒng)治已經(jīng)被當作一種"自然"的秩序被人們普遍內(nèi)化了。他的著作《女性的屈從地位》提出女性沒有理由被排除在領(lǐng)導職位之外,并提出只有當女性選擇了自由后,才能知道她們“自然”的能力是什么樣的。 Battle 05 斯賓塞 斯賓塞的進化論和有機體論認為,男主外女主內(nèi)是最好的制度安排,女人負責扮演好妻子母親的角色,男人負責掙錢養(yǎng)家,就可以實現(xiàn)社會平衡。 波伏娃 波伏娃的女性主義著作的《第二性》,她說:“女人并非生來就是女人,而是后天才成為女人。” 并指出“男性是如何將自己定義為“自我”(self),而女性被定義為“她者”(others)。也就是男性是主體,女性為非主體,女性成為屈從于男性的“第二性”。波伏娃提出了“三部策略”:一、一定要工作,即使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作是受剝削受壓迫的;二、一定要有知識,包括思想、觀察和定義;三、爭取社會的社會主義變革。 Battle 06 康德 康德說:“女性的天性完全由自然需要來定義,缺乏主見。由于這些弱點,女人需要男人的保護。由于恐懼和膽怯,女人不適宜做學術(shù)工作?!?他曾說過:“女學者的學問就像一塊表,只是未來向他人展示炫耀,實際是停擺的,顯示不了時間?!?他還說:“只有女人想做男人,沒有男人想做女人?!?/span> 弗里丹 20世紀30年代,弗里丹指出,看到美國的現(xiàn)狀,令他她想起德國納粹的一句口號——“小孩、教堂、廚房”,目的是為了將女性重新被限制在生理功能中。她的著作《女性的奧秘》就是對家庭主婦的形象說一聲“不”。 Battle 07 黑格爾 “女人擔任政府首腦時,國家就立即陷入危險,因為她們不是靠普遍標準來辦事,而是憑一時之見和偏好來行事。” 蘇珊·安東尼 蘇珊曾在演講中說:“我們組成這個聯(lián)邦,不僅為了使人民得享自由之福,而且要保障自由;不僅為了給我們中的一半及子孫后代的一半人以自由,而是給全體人民,給男子,同時也給婦女以自由。投票權(quán)是這個民主共和政府保障公民自由的唯一手段,要是女性不得運用投票權(quán),那么,向女性侈談自由的賜福就是莫大的諷刺。” Battle 08 尼采 尼采說:“所有衰退的、病態(tài)的、腐敗的文化都會有一種‘女性’的味道?!?/span> 宋慶齡 宋慶齡在日本曾作過關(guān)于女性運動的演講,她說:“女性地位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尺度。我希望中國和日本的女性,爭取實現(xiàn)那個不為動物本能所支配,而由理性所指導的日子。” 她還說過:“我們不但應當反對男子壓迫女子的舉動,我們并且應當反對女子壓迫女子的舉動。因此,女性要求平等,應當先以平等對待同類,打破貧富貴賤的階級界限?!?/span> Battle 09 德爾圖 基督教的德爾圖主教曾說:“女人,為了使你不要忘記,你是使人力走向滅亡的東西,你要常常眼含著懺悔的淚,用祈求的眼光,愁眉苦臉,衣衫襤褸地度日。女人!你該進地獄之門!” 索杰娜·特魯斯 特魯斯說:“宗教缺失了人性就是很糟糕的東西”。她是一位福音傳教士和改革家,原是一名黑奴女性,她在演講《難道我不是一個女人》中,將種族與性別歧視并列,她說:“我唯一的匹配是疲于屈服”。 Battle 10 薩特 薩特的《存在于虛無》是高度性別主義的,他的“為其自身的存在”是主動的、自由的、升華的男性的存在;而“在其自身的存在”是內(nèi)在的、被動的、害怕自由的女性存在。 貝爾·胡克斯 貝爾給出了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的最簡單的答案來回答那些不知道什么是女權(quán)主義的人?她回答說:“這是結(jié)束性別歧視,性別剝削和壓迫的運動?!?/span>
延 伸 閱 讀 Christine de Pizan 《女性之城》 Mary Wollstonecraft 《為女權(quán)辯護》 Virginia Woolf 《自己的一間屋》 Simone de Beauvoir 《第二性》 Berry Friedan 《女性的奧秘》 Kate Millett 《性政治》 Germaine Greer 《女太監(jiān)》 引用資料 國際婦女節(jié)歷史 (2011, March 8). Retrieved fromhttp://www./zh/events/womensday/history.shtml 李銀河 著. 女性主義. 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 SAFEZONE 我是劉京文 掃碼認識我 劉京文 90后 女 性主義 雙語心理師 美國心理咨詢碩士 關(guān)注中國心理咨詢 英語的發(fā)展與應用 個人簡介 微信:tomseaver 微博:京文雙語心理咨詢 喜馬拉雅FM:Tom劉京文 公眾號:90雙語心理師劉京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