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末那大叔 ID:monadashu77 如果你有了孩子,你會選擇自己帶,還是讓父母來帶? 前段時間看到個調查: 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其中專程來照顧孫輩的高達43%。 大數據顯示,姥姥逐漸成為帶娃的“主力軍”。 網友說:因為母親心疼女兒,所以都是姥姥帶孩子。 確實如此,有很多人從小到大,都是被姥姥一手帶大的。 《親愛的客棧》里,王珂為劉濤準備了一份禮物: 一段關于劉濤和她姥姥的視頻,還有一枚姥姥送她的戒指。 劉濤看到這份禮物,第一眼就泣不成聲。 “如果人生可以交換,我可以用任何事,只要讓我再見她一面。” 王珂是陪伴她一生的伴侶,但姥姥她可以用生命去交換的人。 原來有一種愛,真的可以超越愛情、超越生死。 很多母親都對女兒說過:趁媽媽年輕,還能幫你帶幾年孩子。 她們從沒抱怨過,也沒考慮過自己會不會累。 其實,帶孩子并不是姥姥的義務,而是媽媽對女兒愛的延續。 幫忙帶孩子,是因為她心疼女兒,不是因為她有多閑。 她們頭發已經發白,卻還跟孩子一樣早起,買菜煲湯,只為了讓女兒多睡會。 她們看著女兒帶孩子顧不上吃飯,會心疼得親自上手喂飯。 她們的力氣越來越小,記性越來越差,步子越來越緩慢。 可要承擔的卻一點沒有減輕,因為那是愛的重量。 倪萍兩歲時嚴重營養不良,被姥姥從青島抱回家后,長期和姥姥生活在一起。 倪萍兒子,出生才4個月就被診斷出先天性白內障。 “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繼續加重,有可能失明甚至危及生命。” 醫生的這句話,幾乎擊垮了倪萍的全世界。 十年,她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最難熬的日子里,是姥姥一直陪在她的身邊。 倪萍的書《姥姥語錄》中寫道:
之前看了一個節目,有個阿姨講了她心頭的痛: 女兒女婿工作太忙,7年來一直都是她在照顧外孫女。 有天出門阿姨眼花了,外孫女不小心被自己看丟了。 她著急得抹眼淚,只好給女兒女婿打電話。 女兒接電話之后,劈頭蓋臉就是一通罵:“連個小孩都帶不好,真是廢物!” 萬幸的是,孩子在附近被找到了。 但在整個過程,女兒女婿的責罵,還有自己對外孫女的內疚,讓阿姨既難受又委屈。 主持人在聽完傾訴后,生氣地對阿姨的女兒說: “你們帶不了,那你們就別生孩子!” 沒聽到你說“謝謝”,卻聽到你罵“廢物”,真的太寒心了。 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初衷,不是因為對這個新生兒的喜愛。 而是因為心疼自己的女兒,不希望她手忙腳亂,沒日沒夜的辛苦。 每天早上幫孩子穿衣服洗臉,晚上放歌曲哄睡,其實并不容易。 這一切的煩惱,熬夜,煩躁與精力消耗,她都替你扛了。 “天冷了,記得穿厚點”、“今天想吃什么菜”、“你什么時候回來啊”…… 那些她對你說過的話,又對你的孩子重復了一遍。 有些深層次的愛,你為人父母就會理解了。 媽媽把一輩子的心血都放在了你的身上,只要女兒過得好,再苦再累也值了。 聽朋友說,自己已經27歲了,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但有天去公園,媽媽停了下來,捉來一只蝴蝶,說要送給自己。 那一瞬間,她突然很想哭…… 無論多少年過去,只要在媽媽身邊,自己就永遠被人寵愛,被人保護著。 看過一個視頻,老太太患了阿爾茲海默癥,每天都會忘掉之前發生的事情。 女兒為了讓她開心,就經常對她說:“我懷孕了,媽媽。” 媽媽每次聽到這個消息之后,眼睛都會發光發亮。 “那太好了,我會好好帶孩子的。” 有些人哪怕記憶全部丟失了,但她永遠不會忘記愛你。 總有一天你恍然大悟,父母是你花心思,花時間最少,卻最愛你的人。 《請回答1988》里有一段很感人的話: 聽說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即使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的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 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叫,也覺得喉間哽咽。 有個短片說的是,女兒經常抱怨媽媽這做不好那做不好。 后來有天回家媽媽離開了,回到了老家。 她的心突然空了,也才明白到自己做錯了很多。 是什么時候我們開始意識到母親為我們付出很多呢? 是那些細節。 是廚房里擦洗得干凈的碗筷,是給孩子買的好幾冊繪本。 是窗臺上每天澆水的綠籮,是剛曬過折疊整齊的絨被。 那些充滿煙火氣息的痕跡,才是一個家真正的溫度。 有部很感人的電影,男主從小就有特殊體質,可以和逝去的人對話。 外婆在離開之后找到他,讓他傳達一些話給女兒。 媽媽這一輩子,真的已經為你付出了所有。
所以,你要珍惜,也要感恩。 媽媽和姥姥都疼了你一輩子,也教會了你如何去愛與保護。 還有幾天就是過年了,你一定要好好陪陪她們,說一聲謝謝。 別讓愛在心口難開,也可以讓她們看到這些文字。 你的擁抱,對她們而言,就是最大的寬慰。
|
|
來自: 天翼飛揚pj5x5f > 《佛學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