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控制住呼吸和堅持記日志最為重要。 我自己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從好的方面解釋是因為心思細膩,對外界變動過于敏感;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是心理不夠成熟,自控不夠,轉而試圖控制或依賴他人他物,一旦控制或依賴的愿望沒有達成,就容易情緒失控。 所幸知恥而后勇,或者是生活給了我太多的教育,我決心改變這一點。我的體會是:控制住呼吸。當我遇到很令我氣惱的事情,雖然有一瞬間覺得血液都在翻涌,這時,我就告訴自己,平靜下來,慢慢吸氣呼氣,用理智來想想我最佳反應應該是什么。呼吸放慢會神奇地平復心緒波動,這時理智會越來越澄明:生氣有用嗎?除了讓自己血壓升高,損害健康以外,會影響到讓你生氣的始作俑者嗎? 如果TA是和你毫無關聯的人或者不愛你的人,你這番自我的虐心虐身是虐不到TA的,反而,TA把你氣個半死還會因為壓人一頭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悅感。所以,不要做仇者快的事情! 而如果TA是愛你之人,你生氣TA也不好過,說明TA還是情有可原,那么,就不要做親者痛的事情。 所以,算去算來生氣真是不值得。 除了控制呼吸來應對壓力和平復情緒以外,我對付負面情緒和負面行為的另一個法寶是記日志。記日志不是寫日記。日記的風格是心理描繪,過于感性且消磨時間,它是理智的敵人。這種行為太“人性”或者“任性”了,我不贊成寫日記。我贊成的是記日志,也不一定每天記,必要時記一下。日志的突出特點是:敘事簡潔,分析理性。也就是說,簡單記下你認為今天有分析意義的事情,然后剖析自己的應對,找出問題或者歸納收獲。記日志的主要目的是尋求更高效的處理方式,避免重蹈覆轍。 我一直是一個拖延癥患者,而且我的拖延理由比較奇葩:拖到最后一天效率高啊!從現實表現上看,確實是。但是當我學會用日志記錄并分析自己的行為之后,我發現,并不是最后一天效率高,而是此前的幾天,我給了自己更多的理由去分神,比如,才把文檔打開,手機信號提示音一響,我就去看手機。看了一條消息,發現另外一條也很有趣……如此一來,時間分散在各種各樣的雜事上,效率自然不高。為什么在任務截止的最后一天效率高?因為那個時候,時間緊迫,只能強制性地屏蔽了其他事情,集中精力完成它。也就是說只有最后一天才是你的理智戰勝人性弱點的時候。 如果今天的你是昨天的你塑造的,那么明天的你肯定是今天的你成就的。昨日不可追,明日卻可期,它的光明與否取決于你今天的所作所為。你今天做了多少“反人性”的事情,明天就有多少輝煌。套用那本暢銷書的書名,《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我想,只有反人性才能成功! 養氣、節制、勤奮、不抱怨……極盡所能地“反人性”吧,即使不成功,你也可以說,反正我已盡了洪荒之力! 文之末尾,奉上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別人眼里的苦行僧,擁有的卻是人生終極的自由(牛文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