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孫儷在微博上曬出兒子的表白信:“我的爸爸又大又笨,哈哈哈哈”。 有網友說:鄧超在家里真是沒有地位。 一位朋友卻發出感嘆:一家人,沒有了你高我低、你大我小,才有真正的溫情。 我突然想起汪曾祺在《人間草木》中說:我覺得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 “沒大沒小”,才能構建幸福的家庭。 大人適時做小孩 鄧超、孫儷一家,大人小孩玩在一起,可謂“沒大沒小”的典范。 小花妹妹給爸爸的頭上扎滿了小辮,還戴上發夾和小花。 鄧超直呼:“求您放過我吧!”老父親的寵溺和幸福要溢出屏幕。 孫儷帶孩子去游樂園,卻玩得比孩子還要盡興。 看似是純粹的玩,卻加深了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結,也無形中滋養了孩子開朗的性格,讓孩子在盡興的玩中探索未知,建立自己對世界的初步印象。 《小王子》中說: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 大人總是習慣性用自己的經驗指導孩子,卻忽略了孩子和大人有著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人生。 多少家長,一聽孩子喜歡音樂,想考藝校,就覺得孩子不學無術;一聽孩子課余時間看小說,就想方設法阻止,怕耽誤正經的功課。 電影《怦然心動》中,女孩朱莉執著地保護一棵樹而錯過上課,無人理解,爸爸為她畫了一棵樹,他說“那不只是一棵樹,我希望你記得你在那棵樹上的快樂”。 朱莉父親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樂趣,孩子們才得以自由成長,得到全面發展。 相比,男孩布萊斯的父親看似成功,但他好擺架子,除了工作和金錢,他對一切毫無興趣,從不花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之間產生了隔閡。 盧梭曾在《愛彌兒》一書中說:“誰不依戀那始終是喜笑顏開、心情恬靜的童年?你們為什么不讓天真爛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為什么要剝奪他們極其珍貴的財富?” 在幸福的家庭中,大人有時會變成“小孩”,做孩子的玩伴,寓教于樂,一起探索和成長。 小孩適時做大人 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胡可和沙溢的大兒子安吉圈粉無數。 有一期節目,媽媽帶著兄弟倆逛超市,弟弟想打開食品罐,媽媽故意裝柔弱,“哎呀,媽媽打不開,讓哥哥給你打開吧。” 于是,安吉幫弟弟打開了盒子。在弟弟崇拜的目光下,安吉十分自豪。 這一小小的舉動,讓安吉學會了照顧弟弟,替媽媽分擔。 多少父母,總以為孩子小,倒水怕孩子燙著,走路怕孩子摔了,于是事事包辦,總是把“你還小,讓媽媽來”掛在嘴邊,既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也讓孩子將父母包辦一切當成理所當然。 有一天,孩子該承擔的時候不知如何承擔,才怨懟孩子不知感恩。 父母不妨丟掉自己的權威,向孩子示弱,適當地讓孩子做做大人,讓孩子學會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解決問題。 孩子在被信賴和被需要中,才能感受到尊重,才能更理解父母。 陳凱歌的兒子陳飛宇憑借網劇《將夜》獲得超級新人獎,上臺發表感言時口誤,“我希望幾年以后,別人能說我是你爸”,引得哄堂大笑。 隨后,陳飛宇機智圓場,“我希望幾年以后,別人能說,你是陳飛宇他爸”。 臺下的陳凱歌沒有礙于家長的面子惱羞成怒,而是對兒子的調皮自信露出寬容且欣慰的笑。 對陳凱歌而言,兒子不必服從他,他期待兒子的成長,也期待兒子對自己的挑戰。 這樣的父子關系,輕松且充滿相互激勵的力量,父子之間惺惺相惜。這與陳凱歌的教育密不可分。 陳飛宇16歲那年,就被陳凱歌帶到《妖貓傳》實習,在劇組打雜;后來,兒子選擇做演員,他內心并不愿意,但還是將決定權給了孩子。 心理學家克萊爾說:“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在幸福的家庭中,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是當家作主的“小主人”。 夫妻之間不爭高下、平等互愛 著名作家林清玄和太太發生爭吵時,他都會主動讓步。跟太太生氣時,他寫下“不存隔夜之氣”,不論誰對誰錯,晚上睡覺前他一定會向太太道歉。 他說,“如果你低頭就能讓婚姻變好,為什么不去做呢?只是通常人會意氣用事。如果你想想自己千辛萬苦才遇到這個人,就不會那么去做了。” 林清玄的太太對他也是十分包容。林清玄最忙時,一年有300場演講,在不同的國家奔波,而他的太太全心全意支持他,照顧家庭和孩子。 好的夫妻關系,不存在你高我低,不過是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罷了。 想起一個朋友,她和她老公大學時相戀,畢業后一起打拼,兩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但婚后,她操持家庭,事業上漸漸落后于丈夫。丈夫竟跟她講起了“經濟地位決定家庭地位”的理論,他認為自己掙錢多,理應是家里的老大、一切由他說了算。 他諸多挑剔:“這么咸!你是用鹽炒菜還是用菜炒鹽?”“你看你臉上的雀斑,我怎么帶你出去見人?” 后來,她離開了那個男人。他才知道妻子付出了多少。 夫妻之間,最忌諱一方帶著優越感否定、打壓另一方。唯有雙方放棄勝負心,才能共贏。 調查顯示,已婚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滿意度與夫妻和諧關系成正比。妻子越是得到尊重,夫妻關系越和諧,家庭也越美滿。 在幸福的家庭中,夫妻之間不爭對錯,只講愛和奉獻,也在無形中用愛滋養了孩子。 寫在最后: 越是幸福的家庭,越是不存在高與低、大與小的關系界限。 “沒大沒小”,是一個家庭幸福的秘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