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軍隊的國家都會有軍人和軍工企業要軍費,美國人要軍費是為了重啟冷戰大國競爭,但德國人是真的快維持不住軍隊。冷戰結束后德國軍備馬放南山,軍費連年縮減讓德國國防工業抱怨軍費太少,如果不超支,不足以維系部隊現有裝備妥善率。 在本周公布了政府最新支出計劃的細節之后,德國BDSV行業協會評估了軍費對國防工業的影響。雖然2020年德國軍費開支將增加20億歐元(23億美元),達到450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7%,但國防開支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會下降,到2023年將降至GDP的1.25%。 BDSV首席執行官漢斯·克里斯托夫·阿茲波迪恩稱該結果“令人失望”。他還警告說,德國可能會失去其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該預算將“對德國在歐盟防務合作政策和北約中的角色產生負面影響……” 這并非聳人聽聞,德國的戰備能力底下連德國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去年9月24日,德國電視一臺網站刊文稱,最近德軍提供的武器實際狀況報告顯示,德軍戰備情況“讓人眼前一黑”。最驚人的是在其109架號稱“三代半”的EF-2000“臺風”戰斗機中,竟然只有42架可以作戰,這讓許多反對派議員感到“不可理喻”。此外,德國海軍的直升機大部分無法飛行,空軍的254架戰斗機和運輸機中有150架不能飛行。 除了財政預算減少意外,德國BDSV的聲明中稱,政府還減少了對其他國家的武器出口。比如政府近期因也門問題中斷了對沙特的武器出口。 但默克爾似乎更喜歡給移民掏錢,德國總理默克爾周二在柏林的一個智庫活動上發表講話時表示,她無意在國防開支問題上否決財政部長的意見。她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傳統上比社民黨更傾向于鷹派。 這樣低的預算也引來了盟國的不滿,軍事預算占GDP的比例是北約成員國的一個關鍵衡量標準。所有北約盟國都承諾到2024年將國防開支提高到2%,應對俄羅斯的復興。但德國從未達到或者準備達到這一水平,這引起了美國和其他北約盟國的不滿,美國認為,自己掏的軍費太多了。 以上內容為用戶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上傳并發布,僅代表發帖用戶觀點。
|
|
來自: 徒步者的收藏 > 《軍事,國防,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