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瀟灑,那就真的避不開李白,這個在詩詞史上光彩熠熠的詩人,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名篇呀。關鍵是,他的詩歌,讀來還真就讓人覺得氣勢恢弘,瀟灑萬方,這大概就是所謂盛唐氣象的由來吧。 你看—— 他的《江上吟》有: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李白詩中自帶一種無法忽視的底氣與傲氣,或許正因其才華縱橫,才有這樣澎湃的自信:我趁著酒興下筆揮就,就連五岳也要為之震撼,作成詩歌傲視滄海。這是何等的氣魄與胸襟呀!沒這個自信可不敢吹這牛… 再看最后二句,亦是瀟灑到極致:這世間,如果功名富貴都能夠常在的話,漢水恐怕也應該改道西流了吧。人所共同追求的功名富貴在這里如同浮云。 再來《俠客行》: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怎一個瀟灑了得啊。真的是就怕大俠有文化。 吶,說了李白,蘇軾也不得不說。這個好多好多人都喜愛的詞人,瀟灑的詞句那也是比比皆是: 《定風波》: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時不時的,下面這句也在腦海里蹦跶: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希望我老去之時,亦能無懼年齡老去、時光流走的悲哀,有著: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心態。不知道為何,讀到這句,總有種“逆天改命”的雄渾氣魄,喪喪的心態瞬間跑光。 除此,我還想說啊——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這是道路尚遠且艱辛、激蕩人心的瀟灑;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是仰天長笑、慷慨赴死的瀟灑;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瀟灑;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這是縱心自然的瀟灑; 而陶淵明“種豆南山下”,卻收獲“草盛豆苗稀”,即使如此,卻依然“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地從早干到晚,我也覺得字里行間很瀟灑呢。 王維在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也是再瀟灑沒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