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 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國西北地區東部的黃河上游,東臨黃河,西倚賀蘭山。全市國土面積9491平方公里,人口216.41萬人,其中回族人口55.71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5.7%。黃河自南向北流經銀川80多公里,造就了富庶的銀川平原。1957年國家郵政發行的特19《治理黃河》郵票一套4枚,其中第一枚展示了黃河示意圖,在黃河上游“幾”字形的左邊就是銀川平原,銀川城位于銀川平原的核心地帶。
歷史的年輪、多元的文化在這里積淀,中原文化、邊塞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等多種文化激蕩交融,古老的黃河文明,秀麗的塞上水色,神秘的西夏文化,濃郁的回鄉風情,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鄉”的銀川城市鮮明特色。
銀川地區發現最早的居民點是3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的橫城水洞溝遺址和鎮北堡、暖泉等處的新石器文化遺址。銀川建城歷史可以追朔到漢成帝陽朔年間(公元前24年前后),漢建北典農城,俗稱呂城,為銀川建城史揭開了第一頁,至今已有近2400年歷史。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在興慶府筑壇受冊,即皇帝位,建大夏國(史稱西夏),興慶府(銀川)為其首府。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2015年8月23日,中國郵政發行《黃河》特種郵票一套9枚,其中第三枚《塞上江南》展現的是黃河孕育下的銀川平原,郵票右上角為銀川城,后正中是西夏國的陵園-西夏陵。
銀川平原引用黃河水自流灌溉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代自秦、漢、唐以來,大興水利,引黃灌溉,黃河在青銅峽渠首開引了數條干渠,秦渠、唐徠渠、漢延渠等干渠穿越銀川市而過,孕育了富饒美麗的銀川平原綠洲,“不是江南,勝似江南”,這塊平原綠洲被譽為“塞上江南”。解放后又興修了西干渠、西夏渠、艾依河等水系,溝渠縱橫,稻香魚躍,“天下黃河富寧夏”、“中國十大新天府”等美譽均由此而來。
寧夏地方文獻上出現“銀川”一詞,約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詠唱寧夏平原溝渠交織如網、湖泊珠連其間的秀美景色時,用“銀川”形容其水光瀲滟、水映晴光的水鄉風光。由于黃河灌溉體系的形成和地質構造的影響,銀川平原形成許多自然湖泊,星羅棋布,點綴著綠洲平原,歷史上銀川平原曾有“七十二連湖”之稱。進入21世紀,銀川市確立“生態立市”戰略,打造“塞上湖城”。鳴翠湖、閱海、寶湖、鶴泉湖等湖泊得到恢復與保護,被評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得益于生態良好,環境宜居,銀川平原在《中國國家地理》全國性評比中,被評為“中國十大新天府”之一。2003年,銀川市郵政部門制作了“塞上湖城-銀川”個性化郵票全張含16枚票,展現了銀川眾多的湖泊景觀。2006年6月16日,國家郵政局發行《塞上湖城·銀川》專用郵資圖信封,郵資圖展示了銀川湖泊及銀川城市標志-鳳凰碑(也稱民族團結碑),這座碑立于銀川市興慶區鳳凰街與解放街交接處。銀川也被稱為“鳳凰城”,是來自于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相傳古時候賀蘭山飛來一只鳳凰,看到黃河如金色飄帶,兩岸麥浪翻滾,風光秀麗,便久久徘徊,不忍離去,遂化身為一座美麗的城市——銀川。


西夏是中國11-13世紀在西北建立的大夏國的別稱。西夏前期與北宋、遼朝對峙,后期與南宋、金朝鼎足。1038年至1227年,黨項族在寧夏建立了西夏國,李元昊(也稱巍名元昊)稱帝,國號大夏。因為大夏國在宋朝的西面,中原文化中把大夏也稱為西夏。西夏立國189年,前后共歷十個皇帝。西夏疆域范圍轄今寧夏、甘肅大部,陜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和青海東部的廣大地區,東臨黃河,西至玉門,南控蕭關,北抵大漠,極盛時疆域達80多萬平方公里。西夏統治者選擇位于銀川平原賀蘭山下的懷遠鎮(今銀川市)為國都,建成后升為興慶府(后改為中興府)。興慶府有灌溉之利,農業發達,交通便利,在西夏時期發展成為當時中國西安以西最大的都會。可以說,西夏時期造就了現在的西北重鎮銀川市。西夏國創作了文字、印刷、建筑、冶煉等古代文明。(圖7、圖8)西夏文字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分單純字和合體字兩大類,合體字占絕大多數。西夏字筆劃較多,撇、捺等斜筆尤多,這也是它的一個主要特點。活字印刷術是宋代畢昇發明的,可是人們遲遲沒有找到活字印刷的文本,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在西夏故地找到了活字印刷的西夏文本,從而把中國發明活字印刷的歷史提前了100多年。1996年8月22日,西夏陵郵票首發式在銀川承天寺院內(寧夏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首發式。這套郵票四枚展示了西夏陵及重點文物,用主圖和副圖結合的方式表現,《中國集郵報》1996年下半年新郵滿意度調查,對《西夏陵》郵票評價好的占23分,一般占70分,評價差的占7分,總體上客觀準確。西夏的藝術文化多元且豐富,在繪畫、書法、雕刻、舞蹈與音樂都有成就。繪畫方面,以佛教繪畫流傳至今,主要呈現在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與寺廟壁畫等。

歷史上的西夏通信發達,“敕燃馬牌”是西夏王朝傳達緊急軍令時的信牌,也是官府傳遞文書、傳達命令時使者身份的證明。銀川是“敕燃馬牌”的原地、使用地和出土地。“敕燃馬牌”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為銅制,圓形,直徑15厘米,由上下兩塊套合組成,其中一塊刻有西夏文字“敕燃馬牌”,意為“敕令驛馬晝夜急馳”。2007年7月28日,中國郵政發行《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郵票小型張,郵票主圖即為敕燃馬牌。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園,位于銀川市西約35公里的賀蘭山東麓中段。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有9座布列有序的帝王陵和星羅棋布的250多座王公大臣陪葬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因歷代兵燹戰火和人為破壞,金碧輝煌、氣勢磅礴的地面建筑已蕩然無存,但它仍被世人譽為“神秘的奇跡”、“東方金字塔”,吸引著五湖四海的賓客。經歷189年的西夏王朝滅亡了,只有賀蘭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陵臺──西夏陵,仍然默默矗立在風雨之中,展示著神秘王朝的昔日輝煌,留給后人一個又一個謎。1988年,西夏陵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寧夏及銀川市正在申報西夏陵世界遺產。
銀川市是中國唯一回族少數民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25.7%。回漢人民共同為建設富饒美麗的銀川團結奮斗。1999年10月1日國家郵政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團結》全套郵票56枚中第三枚,以及1978年10月25日國家郵政發行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二十周年》紀念郵票中的第二枚,分別表現了回族青年男女和老人的形象。在銀川,清真寺建筑很多,著名的清真寺有南關清真寺、西關清真寺、納家戶清真寺、中大寺等,依托古老的納家戶清真大寺和回族風情濃郁的納家戶村所建的中華回鄉文化園,集中展示了寧夏回族民俗特色。
1988年9月23日,在寧夏成立30周年之際,國家郵政發行《寧夏風光》郵資明信片,其中10-2為“銀川南關清真大寺”;2008年9月23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之際,國家郵政發行《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紀念郵票一套三枚,其中第三枚“和諧家園”表現了回漢人民團結歡慶的場面,畫面背景是銀川市永寧縣納家戶“中華回鄉文化園”。
銀川西部巍然屹立著賀蘭山,賀蘭山在銀川市境內近70公里,面積5.88萬公頃,是阻擋西北冷空氣和風沙長驅直入銀川的天然屏障。位于銀川市賀蘭山東麓西夏陵西南處的三關口,距銀川市約50千米,是寧夏與內蒙古的交界處。明代這里建立了長城,稱為“三關口長城”,曲折蜿蜒,遺跡十分清晰。歷史上的三關口,是一處北出塞外的雄關,自古就是戰略要地。今日的三關口雖已是殘垣斷壁,但不失當年的雄奇險峻。1997年4月1日,國家郵政發行的《明長城》普通郵票,其中20元面值的郵票即是三關口明長城遺跡。2016年8月20日,中國郵政發行《長城》大套郵票全套9枚,展示了萬里長城的雄姿,其中第8枚《大漠關城》表現的是寧夏境內的長城遺跡,郵票正中賀蘭山下就好似蜿蜒崎嶇的三關口長城以及長城旁的西夏陵。
賀蘭山巖畫是古代人類祭祀等刻在巖石上的畫,著名的“太陽神”(也稱人面像)巖畫就位于賀蘭山銀川段的賀蘭口的山腰間。賀蘭口距銀川50余公里,山口景色幽雅,奇峰疊障,潺潺泉水從溝內流出,約有千余幅個體圖形的巖畫分布在溝谷兩側綿延600多米的山巖石壁上,以人首像為主的巖畫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其次為牛、馬等動物圖形。賀蘭口巖畫是不同時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時期的畫像,堪稱是一處珍貴的民族藝術畫廊。1998年9月23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40周年之際,國家郵政發行地方選題郵票《賀蘭山巖畫》一套三枚,其中第一枚《人面》就是分布于銀川賀蘭口巖畫的經典珍品。
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跨寧夏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南坡屬寧夏部分,自南向北橫跨青銅峽、永寧、銀川、賀蘭、平羅、石嘴山等縣(市),是以保護干旱風沙區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動植物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賀蘭山自然保護區面積為193535.68公頃, 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成為干旱區重要的生物資源寶庫。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四合木,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蒙古扁桃、沙冬青、 羽葉丁香、野大豆及瀕危植物花葉海棠、小葉樸、文冠果等。分布有陸生脊椎動物218種,其中鳥類143種,獸類56種,獸類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豹、黑鸛、金雕、大鴇、白尾海雕等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馬鹿、巖羊、藍馬雞、雀鷹、松雀鷹、長耳鸮、紅隼、鳶、胡兀鷲、蜂鷹、大鵟等32種。
紅尾鴝是一類色彩鮮艷的小鳥,這種鳥略比麻雀大些,有4種基本顏色:藍、黑、紅、白。藍色的頭,背部、腹部和尾羽是紅色,翅膀是黑色,上面有大塊白色的長條形翼斑,這類鳥顏色對比分明是其顯著特點。賀蘭山紅尾鴝以賀蘭山為名,因為賀蘭山是它的主要分布區域。 2002年4月1日,國家郵政部門發行了普通郵票普31《中國鳥》,全套9枚,其中4.20元的是《賀蘭山紅尾鴝》。賀蘭山紅尾鴝為中國特有鳥類,是分布在中國中北部及西部的特有種,主要分布在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寧夏中部等地。2002年4月1日,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制作了一枚實寄明信片寄日本,貼賀蘭山紅尾鴝普通郵票,銷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景戳,加蓋“熱愛自然 愛護鳥類”宣傳戳,加蓋“銀川 賀蘭山”郵政日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