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一部分人,對自己的生活迷茫,對現狀不滿。 其實是人們忽視了每天小小的努力,也因此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小改變,就此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 【一】對未來的目標 我要努力學習,考上大學,離開這片窮鄉僻壤,去外面大世界闖蕩,在大城市安家落戶; 我要創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改變自己工薪一族,要到老板,要經濟獨立,實現財務自由; 我要買東西,去哪里,住什么,從來不擔心賬單,不用糾結車票價格,不用擔心房租。 …… 曾幾何時,我們信誓旦旦,我要讓自己的人生獲得自由瀟灑,我們的夢想,我們的計劃,我們的目標,我們的憧憬。就像《萬萬沒想到》里的男一號一樣,“升職加薪出任CEO,想想都有一點小激動”。 ![]() 于是,再苦再累,也會在心底盛開出一朵愉悅的花,想象在夕陽下的奔跑,樂此不疲。 【二】對現狀不滿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隨著時間流逝,我們拼命考試學習、忙于工作加班,忙于戀愛結婚,忙于平常生活,盡最大的努力。我們跟著夢想藍圖,一步步地趕往期待中的目的地。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切仿佛都在計劃之中。 但當遇至轉折點和警鐘的時候,我們環顧四周看看自己所處的位置,卻沮喪地發現:還處在原地啊,即使前進了,卻發現這里并不是我們想來的地方。 網上一段非常盛行且讓人寒酸的故事: 一個畢業幾年的女孩因為點的牛肉面里的肉少,竟和老板爭執起來,結果哭了。 哭的原因不是因為牛肉的多少,而是如她所說:“我難過的是,為什么我30歲了還因為這些雞毛蒜皮跟人爭吵,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另一個是報道: 在南昌地鐵一號線上,一位年輕的媽媽大聲打罵自己的孩子,原因是孩子把車票玩丟了… 一個母親,為了5塊錢地鐵票,在地鐵里打孩子。那位年輕媽媽一個月只能賺900多元,有時候甚至900元都賺不到,常嘆息:“好難賺,錢好難賺”。 ![]() 我們想要考入名牌大學,結果考入不理想的大學,甚至一所九流大學; 我們想要創業改變人生,結果卻做著可有可無的職位,拿著可憐的薪水,經濟獨立,財務自由相差甚遠; 我們想要從來不擔心賬單,結果每月底捉襟見肘,信用卡、花唄、車貸房貸等。 …… 你想要過某種新生活,結果卻困在另一種生活里。 困惑、焦慮、浮躁、接踵而至。現實的生活,讓人不滿但又無法停下腳步。 還有一點就是,急切地想要改變現狀。現狀越差,越沒有積累,就越急切,急于改變。于是,“病急亂投醫”的現象屢屢發生,有的甚至自暴自棄,不敢面對生活,懷疑人生。 其實,我們最大的問題的就是,明知對現狀不滿,知道要改變它,但卻總想著明天再做,改天再行動。 結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還是老樣子。 【三】承認現實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過去,不妨看看現在;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未來,不妨也看看現在。 ——印度佛語 這句話正確地向我們解釋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無論是好還是壞,很大程度上都是受過去的影響。說白了,就是自己目前的“現狀”源于過去的積累。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過去,如果它錯了就承認,如果它正確了就繼續。但是一般對對現狀不滿,多數都是過去的錯誤行為。 仔細回想一下吧,過去的自己。每天晚上熬夜打游戲、看電視、追肥皂劇,肥宅可樂;早上賴床,起不來;早飯不吃,上班沒精神,工作走神;周末睡懶覺,打游戲刷劇;放假吃吃喝喝、玩玩樂樂,全然忘記最初制定的計劃目標…… ![]() 這樣生活幾年,積累到今天,又有什么理由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呢? 如果你有就承認,其實這是認識自己,發現問題方能解決問題。 我們只有意識到過去的人生是多么糾纏不清,才能將自己從過去中解救出來。 ——美國成長導師芭芭拉 意思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清你身邊和你內心的真相。我們所有渴望能清醒地生活的人,都必須找到勇氣,面對并認清意料之外的偷偷靠近我們的真相,認真想想那些“難以想象的事” ,比如原來我是一個消極的人,一個有點浮躁的人,缺乏耐心等。 認清自己,然后改變自己,這樣你的生活才能真正變得美好。 【四】改變從內打破 人,大腦其實閑不住的。如果沒有安排積極的內容,它就會胡思亂想。就像一片土地一樣,要想不讓它雜草叢生,最好的方法就是種植莊稼。 那么,怎么種莊稼呢?我們可以采用元認知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J.H.弗拉維爾提出的概念:即對認知的認知。例如,學生在學習中,一方面進行著各種認知活動(感知、記憶、思維等),另一方面又要對自己的各種認知活動進行積極的監控和調節,這種對自己的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本身的再感知、再記憶、再思維就稱為元認知。 ——來自百度百科 元認知其實一個自我提醒,就像一個鬧鐘提醒自己。當人想憑習慣經驗做事時,它會提醒人做這件事情的前提條件是否發生了改變,以往的經驗還適合嗎?反過來,它又會提醒人們是否有經驗可以借鑒。 更直白的說就是:我以前就是這樣做的,現在才這么被動。所以,我必須做出行動上的改變。 我以前就是打游戲才耗費很多時間,就是刷視頻刷劇我才荒廢一個周末一年,導致計劃未完成。所以,我要停止打游戲,停止刷劇,這樣我的計劃才能完成。 我以前不好好讀書,才淪落到工地打工的,風吹日曬很辛苦。所以,現狀要好好讀書,努力學習,進行再教育,因為不想風吹日曬。 亦或,你在刷劇打游戲時,想想一下,考取證書又遠離了一步;打完游戲又要回到不情愿的工作上。 ![]() “雞蛋從內打破是生命,從外打破是食物”。 ——香港首富李嘉誠所說: 啟動你的元認知,激發內在改變,從內改變。 【五】被忽視的細節——小改變就現在 說自己沒時間,改天再做,其實就是借口。為什么呢? 亞馬遜創始人兼CEO,杰夫·貝索斯說他開了世界上最大的書店,每天都要保持閱讀學習。 身為一個全球500強企業CEO每天都能抽出時間閱讀學習,你再忙能有人家忙嗎? 我們的自由時間花在了心急火燎的回家、匆匆忙忙的排隊、馬不停蹄的工作,等回到家里呢,卻無非是攤在沙發上追劇、刷朋友圈、打游戲、刷微博、看電視,這些東西極易得,而且可以快速滿足,就這樣被大量發泄性娛樂和滿足性娛樂所充斥。事實上,做這些其實對我們的生命沒有什么意義的事情。 再者就是多數人對時間不會管理,也不懂得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 第一步的內心改變在上面已經給出,你要意識到機會成本,如果每天只有一小時自由時間,你是打游戲追劇,還是健身讀書學習,要學會權衡利弊。 第二步如何自我管理,包括時間,精力,金錢等。 美國財務和時間管理專家羅伯特·帕利亞里尼在他的著作《另外8小時》中介紹了如何利用好工作、睡眠以外的另外8小時創造財富。 一天24 小時中你要為睡眠付出8小時,還得為工作8 小時,剩下的8小時做什么呢? 對你而言又意味著什么? 剩下的8小時決定著一切對你來說重要無比的東西:你的健康、你的家庭、你的債務、你的人際關系、你開的車子、你說的語言、你的愛情生活、你的學歷、你旅行的地點、你的銀行賬戶余額…… 被忽視的細節就是另外8小時。那么如何利用起這8小時呢? (1)首先擠出8小時。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一樣,擠擠還是有的。 比如我們可以把早餐流程改下,先加熱早餐,再去洗漱,等洗漱好了飯就熱了。 在通勤方面,可以般得距離公司近些,減少上下班路上時間。 (2)增加娛樂的成本。比如,把游戲、視頻APP卸載,每次使用時故意制作麻煩流程,這樣增加使用成本。 (3)簡化學習成本,強制刻意學習一分鐘。同樣,制造有利于學習的環境,健身的環境,這樣可以激發自己行動的動力。如果沒心思學習,可以用肉體操控精神,很簡單:比如讀書,不管你多不愿意,先讓身體坐下來,打開書,開始閱讀,讀了一會就驚奇地發現,竟然慢慢讀下去了,甚至停不下來;再比如,健身,不管是否情愿來,先到訓練場地,慢慢跑下,拿起鍛煉器材來幾組,發現跑著跑著就跑下去了,鍛煉下去了。 說白了,就是萬事開頭難,只要挺過開頭就成功了一半。 (4)開啟自我提升。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的學習。 一是跟人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跟著你身邊那些你尊敬的人去學,學習他們的工作技能、生活技能等。 二是跟書學習。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帶來的東西遠遠不知是知識,還可以與名人交流,比如你欣賞某個人,但是見不到他,可以讀他的書,通過書來學習。 三是跟事學習。實踐大于真理,說明了行動的重要型。在生活和工作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問題,自己還有哪些不足?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去摸索、不斷的去學習、不斷的去成長,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在事上磨練自己,在困難中成長自己。 總之,我們要不斷學習,終生學習。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你會逐漸發現學習的巨大復利效應。 (5)增添幸福生活。培養興趣愛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你會成為一個有趣的、與眾不同的人。記住是培養積極的興趣愛好,比如琴棋書畫、打球、烹飪廚藝等,而吸煙酗酒打麻將,拒絕這樣的惡習。 (6)建設親密關系。我們都知道只有家庭和睦,親密關系鞏固了,我們才能夠放心、省心、安心的去工作、去生活、去提升自我,所以要把建設親密關系放在你的首位。 ![]() 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在他著作《幸福家庭的7個習慣》中提到過唯有家庭美滿,才能享受真正快樂的人生。 和配偶的親密關系,和孩子的親密關系,和親友的親密關系,我們要花時間去溝通,花時間去愛,花時間去建設。只要你去做,你會發現,親密關系就會大大改善,而這也為你帶來前所未有的動力和幸福感。 【六】別著急,慢慢來 又回到文章最初的話題:對現在的不滿,又急切地想要改變現狀。這往往會適得其反。 如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說:30歲前,別急于賺錢。應該做些具有長遠價值的東西,學會積累,厚積薄發。其實在他30歲前,只是一名普通的財經記者,學習深造,走南闖北,調研各大企業,為他日后創造積累寶貴的經驗和素材。在新世紀2000年之后,他創作的《大敗局》,描述改革開發以后的大企業沒落衰敗,都是他先前的走南闖北調研,積累的結果。厚積薄發,成為了膾炙人口的書籍。 成長是需要耐心的,我們每天學習進步一點點,別著急,多讀書,多去鍛煉,不要忽視每天的小小努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是細節,關乎我們以后能否厚積薄發的資本。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是這樣拉開的,有些人是靜止的,有些人是發展的。在羨慕忌妒別人的時候,想想自己每天的所作所為,是遠離目標,還是一步步接近目標。 ![]() Never stop learning!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曰 改變不需驚天動地,只需每天努力一點,做一點,不要忽視每天微小的努力,量變引起質變。 給自己一點耐心,期待你有一天厚積薄發! 共勉^_^ ● 作者:公子張良(公眾號ID:gongzizhangliang,能量MC2)。211學士學位,劍橋國際高級商務管理學位。文章大道至簡,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深度好文,透過表象看本質,讓我們終身學習,提升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