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先生云:"腹有詩書氣自華。" 古詩詞中充滿了美好的意境,希望所有孩子都不要把這種學習當成負擔,而把它當做一種美的歷程。能在聆聽中感受美,讓他們在以后漫長的人生路中有了更多的勇氣和力量。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走近作者 這是詩人王安石寫的《元日》。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世人稱他為王荊公,是今天的江西撫州人,北宋時期很了不起的改革家。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動改革,力圖革除北宋積貧積弱的弊病,實現富國強兵的夢想。在文學上,王安石倡導古文運動,成就突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詩詞賞析 農歷正月初一,在古代就被稱為元日,這首詩描寫了這一天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景象。人們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春,迎著和煦的春風,人們開懷暢飲屠蘇酒。旭日光輝燦爛,普照千家萬戶,“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古人總是在這一天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到了宋代,桃符被紙張所取代,稱為春聯。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通過對新年新氣象的描寫,抒發了詩人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心態。 詩詞之外 跟我們今天過節不同,古代春節有飲椒柏酒和屠蘇酒的習俗。椒柏酒在東漢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椒是花椒,柏是柏葉,就是用椒、柏浸酒飲用,因為古人認為春節飲酒可以免除百病。相傳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制的,由大黃、白術、桂枝、防風、花椒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經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就成為了過年的風俗。 文字來自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詩說中國文化》 配樂選自音樂家駱集益的《早春初露》以及四季音色的《春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