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敦耕先生拳照 凡氣血、經絡或臟腑損傷而致機體功能紊亂者,統稱內傷。但必須指出,傷科的內傷必有外力損傷的病史,它與內科所稱的七情勞倦、飲食內傷是不同的。內傷在臨床上一般分為傷氣、傷血、傷臟腑三類。因為氣與血有密切的關系,所以臨床上以氣血兩傷最為多見。清代沈金鰲在《雜病源流犀燭》中指出:“跌仆閃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內,氣血俱傷病也。”又說:“故跌仆閃挫,方書謂之傷科,俗謂之內傷,其言內而不言外者,明乎傷在外,而病必及內。其治之之法,亦必于經絡臟腑間求之,而為之行氣,為之行血,不得徒從外涂抹之已也。” 頭部損傷的發病率僅次于四肢損傷,其嚴重者多有后遺癥,死亡率也較高。嚴重的顱骨骨折或顱內損傷需配合西醫診治急救。常見的腦震蕩治療原則是祛瘀生新、調和氣機、平肝潛陽、鎮靜止血。常用藥物有柴胡、細辛、川芎、鉤藤、白芍、菊花、半夏、竹茹、當歸、丹參等品,隨癥加減。本人常用師傳八寶還魂丹,對腦震蕩及頭部損傷有特效。 胸部損傷多由負重屏傷或暴力撞擊所致。由于解剖上的特點,第四至七肋骨受到暴力作用易發生骨折,嚴重者骨折端或異物刺破胸膜,空氣進入胸膜腔,可形成氣胸;若刺破肺和胸壁血管,血液流入胸膜腔,則形成血胸。兩者均需配合西醫診治急救。一般胸脅挫傷,可內服祛瘀活血、理氣止痛之劑。常用《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為主加減,療效頗佳。胸部陳舊性內傷多因傷后散瘀未盡,結而不化所致。有“久傷多虛”與“久傷多瘀”兩說。從本人臨床病例所見,以“久傷多瘀”為多數。常用師傳舊傷祛積散而獲效。另用師傳“劉寄奴湯”治舊傷隱隱作痛,經久不愈者,也有良效。 腹部損傷可分為閉合性和開放性兩大類。閉合性損傷多由拳擊、足踢、車撞、墜墮等鈍性暴力所致;開放性損傷多因槍彈、炸彈、尖刀等利囂所造成。凡開放性損傷以及有腔臟器穿破或實質臟器破裂,均應配合西醫手術急救。單純腹壁挫傷一般癥狀比較輕微,無腹膜炎或內出血徵象,腹痛、觸痛和腹肌強硬大多局限于受傷部位。肋弓下及上腹部挫傷,用《醫林改錯》膈下逐瘀湯,臍周及下腹部挫傷,用《傷科補要》舒腸活血湯。根據中醫“六腑以通為用”的理論,凡腹部挫傷務必通其大腸(用瀉下藥),則瘀血易于消散;如小腹部位挫傷務必通其膀胱(用利尿藥),則脹痛易于消除。通大腸常用桃仁、大黃、枳實,通膀胱常用琥珀、車前、通草。 由于傷科疾患的病理離不開氣滯血瘀,古人有“損傷一癥,專從血論”之說。所以無論骨折、脫位、傷筋、內傷等癥,其內服藥物均離不開活血祛瘀、理氣止痛。歷代傷科醫者在臨床中探索各種丹膏丸散,行之有效則傳之于后世。因此,傷科臨床內服藥物只要對癥下藥,便可應手奏效。這是一般的情況,本文所述就是傷科內治用藥的常規。但若患者受傷前有宿疾或有明顯寒熱虛實見癥,那么,處方用藥就必須考慮標本緩急,并根據“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的治則來進行,這樣才能切中病情,提高療效。那種認為傷科不必“辨證論治”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所以,傷科醫生一定要俱備內科學基礎,才能勝任傷科的診療工作。 [附方劉寄奴湯] 劉寄奴15克、澤蘭15克、金錢草30克。水3碗煎取1碗。每日1劑。連服3劑。有效可續服,直至疼痛痊愈為止。 劉寄奴為菊科植物奇蒿與玄參科植物陰行草等的干燥全草。奇蒿習稱“南劉寄奴”,味苦,性溫;功能活血通經、消積;主治月經不調、經閉、跌打損傷、胸腹脹滿等癥。陰行草習稱“北劉寄奴”,味苦,性寒;功能清熱利濕;主治濕熱黃疸、小便黃赤等癥。本方所用系南劉寄奴。 澤蘭為唇形科多隼生草本植物地瓜兒苗或毛葉地瓜兒苗的全草。中國各地都有分布。夏季莖葉生長茂盛時割取地上部分,曬干,切碎生用;味辛,性微溫;歸肝、膀胱經;有活血祛瘀,利尿退腫的功效。有以菊種植物蘭草或單葉佩蘭作澤蘭用,但功能主治不同,不宜混用。 金錢草為報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過路黃(四川大金錢草)的全草。中國江南各地均產。主產于四川、浙江等省。夏秋開花期莖葉茂盛時采收,洗凈。鮮用或陰干用。味微咸,性平。歸肝、膽、腎、膀胱經。有除濕退黃、利水通淋、清熱消腫的功效。 現代研究表明,金錢草含酚性成份和甾醇、黃酮類、氨基酸、鞣質、揮發油、膽堿、鉀鹽等。其煎劑有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臨床用治結石有效。 |
|
來自: 天使之劍 > 《痛癥;傷科、跌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