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國展作品有幾個趨勢: 一是作品尺寸越來越大,從四尺到六尺,到八尺,到丈二甚至丈八,越寫越大。 二是“好色”,以前用的都是本色純白宣紙,現(xiàn)在花花綠綠,五顏六色,放眼望去,展廳如掛滿萬國旗。 三是拼接成風(fēng)。一件作風(fēng)由大大小小若干件小作品,以多種形式粘貼在一起。我曾在一次展覽上看到當下很火的徐右冰,一件作品由24件小品拼在一起。 似乎不大不“色”不拼接,就引不起評委的注意,書家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字外,放在做形式上。 回到問題本身,宣紙的選擇是與所寫書體、字體有極大關(guān)系的。 一般來說,篆書、隸書、楷書可用半生熟宣,或者生宣中的特種凈皮或凈皮,行書丶草書可用生宣中的凈皮棉連或凈皮。 但行草書具體到不同風(fēng)格的字體,宣紙的選擇又有很多講究。比如,寫二王小行書,必須選半生熟宣,否則細節(jié)處無法表現(xiàn)。 而要想表現(xiàn)董其昌淡墨神韻,除了要用熟宣外,墨還必須用油煙。 王鐸一路大氣磅礴、墨色酣暢的書體,一定要生宣,方可表現(xiàn)漲墨的效果。 更多文章,敬請關(guān)注千年蘭亭。 |
|
來自: 雪山飛狐fp6glc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