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詩佛王維,世人想到最多的就是那一首首山水詩,靠著山水詩的成功他擠進了唐代頂級詩人之列。讀王維的詩,有時候真的說不上哪里好,畢竟字?jǐn)?shù)不多,也不慣于用典,甚至稍生僻一點的字他都不用,《畫》是如此,《鳥鳴澗》是如此,《山居秋暝》也是如此。于是他便成了小學(xué)生最喜歡的詩人之一,畢竟他不像其它詩人一樣總是“啰啰嗦嗦”寫上一大堆,既難讀又難背。 但凡事皆有例外,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苦熱行》,就是王維的一首看似很“啰嗦”的詩。在一個炎熱的夏日,王維步行去寺廟,或許是路上太過炎熱,一時有感寫下這首詩。 《苦熱行》 唐.王維 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長風(fēng)萬里來,江海蕩煩濁。 卻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被收錄在《全唐詩》中。全詩共80個字,如題意一樣是寫在夏日行走的苦熱,但令人稱道的是全文找不到一個“熱”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佛是如何形容天氣炎熱的吧!首句是烈日似乎充滿了天上地下,天上那被照透了的紅云就像綿延不絕的群山一樣,這是夏日炎炎時的大環(huán)境,詩人用極大氣的筆墨一語道盡。第二句是寫草木和江河,樹葉也怕了這烈日,燒卷了成一團;河流就更不必說,都快被烤干涸了。 第三句寫路上的行為,“輕紈覺衣重”本來是穿著輕巧的粗布衣服,卻被汗水浸濕變得沉重起來;“密樹苦陰薄”無奈之下,眾人只有到處尋找樹下乘涼,但那陽光卻似無處不在,連茂密的樹木都樹蔭不多。第四句“莞簟不可近”是指天氣太熱,那竹涼席子都被烤得滾燙,讓人不敢靠近休息;“絺绤再三濯”大家只有將粗布作為汗巾,用涼水洗了又洗來去去暑。 然而這種種避暑的行為,在夏日炎炎中,終究不大起作用,于是詩人只能用上一招“心凈自然涼”了。第五句詩人無奈之心,將自己放空,“思出宇宙外”,想象自己在天地間徜徉,那里“長風(fēng)萬里來,江海蕩煩燭”,詩人得到了片刻的涼爽之意。最后兩句是抒情,詩人終于到達了目的地,一入禪寺,他備感涼快,這股清爽之氣正是來自詩人心中的寧靜。 這首詩與王維諸多名作想比,略顯冷門,但卻句句來自詩人的切身感受。詩人通過細致的觀察,不用一個“熱”字卻令讀者感同身受,這是本身最高明之處。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和小編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