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鐵路企業將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鐵路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安全生產的持續穩定、客運和貨運的“雙豐收”,保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齊頭并進,除了始終嚴格安全風險管理、強化市場營銷等以外,最終取決于鐵路企業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技術水平。 這是因為,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企業人才的競爭。實踐證明,一個企業如果有一支業務技術精湛、裝備優良、素質良好的職工隊伍,這個企業將充滿生機和活力,就會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反之,一個企業如果是一支業務技術不精、濫竽充數、素質不高的職工隊伍,這個企業將是死氣沉沉、無戰斗力,必然在市場競爭中敗北。 那么,如何提高職工學習業務技術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變“要我學業務技術” 為“我要學業務技術”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要與時俱進,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并嚴格落實站段、車間(科室)的業務技術學習制度。一是在業務技術學習內容的需求上,要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學習的內容要與從事的工種緊密聯系,要管用,“用得上,用得著”,不能“吃大鍋飯”,學習與從事的工種“不搭界”的東西,既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又挫傷了職工學習業務技術的積極性;二是在業務技術學習內容的程度上,要堅持“先易后難” 的原則。先從容易學習和掌握的內容學起,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循環漸進,把學習內容引向深入,既可以培養職工的學習興趣,又能不斷提高職工的業務技術素質;三是在業務技術學習內容的時間上,要堅持“統籌兼顧”的原則。“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能借故安全生產任務重,要完成,就把學習業務技術的時間給擠占了,使學習業務技術時間得不到有效保證,變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重要”,最終只是“走過場”,在臺賬上做假。所產生的危害也是顯然易見的,挫傷職工學習業務技術的積極性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帶壞了風氣;四是在業務技術學習內容的檢查考核上,要堅持“獎罰分明”原則。不僅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認真安排學習內容,而且要有組織、有檢查、有考核地嚴格抓好學習內容的落實。不能“打糊涂仗”,搞“你好,我好,大家好”,對業務技術學習搞得好的組織和個人,要實行獎勵,反之,要進行處罰。以此激勵先進,鞭策后進。 第二,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各種激勵機制,使業務技術學得好,技能精湛、能獨擋一面、在本職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職工能“名利雙豐收”。一是在“名”的激勵上,要建立學習宣傳機制,充分應用各種新聞媒介,如墻報、板報、報紙、廣播、電視、手機信息平臺、召開表彰大會等,全方面、多角度大力宣傳表彰等,使他們能“報紙上有名、電視上有影、廣播里有聲”,“香”名遠播,家喻戶曉,名聲在外;二是在“利”激勵上,要建立各種“看得見、摸得著”、“立竿見影”的獎勵機制,如實行重獎、組織外出旅游或療養、相應地聘任為各級技師,提高他們的工資獎金待遇,有針對性的培養,把他們選到工長、副工長,以及干部管理崗位上來,使他們有“想頭”,更有“奔頭”;三是在“懲罰”考核上,站段、車間、班組,應建立相應技能等級鑒定和評價考核機制,做到“獎罰分明”。要注重做好日常的檢查考核工作,實行動態管理,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考評,優勝劣汰,勝者上,庸者下,不論資排輩。對業務學習不認真,因業務技能水平不過關而不能勝任本職工等情況的,除按規定給予考核,降職降級降工資獎金待遇等以外,還必須下崗或轉崗分流、離崗進行集中培訓,直至考試鑒定合格才能復崗;四是要把職工的業務學習、崗位練兵活動的情況納入車間(科室)、班組日常的一項重工作來抓,并量化成車間(科室)、班組月度檢查考核指標,進行認真的檢查考核,對業務學習、崗位練兵等活動組織開展得好,職工的業務技術素質得到有效提高,在日常的工作中發了積極作用,保證了安全生產的車間(科室)、班組,要進行表彰獎勵并升格等級,相應地提高工資獎金待遇。同時,對所在的車間(科室)領導、班組工長、副工長實行獎勵,并作為評優、評先、升職和選拔任用的一項重要指標,以此促進車間(科室)領導、班組工長、副工長注重抓好職工的業務學習、崗位練兵活動的積極性。一句話,要讓他們有“想頭”和“盼頭”,激發他們的“滿腔熱情”。 第三,要搭好平臺,經常性地開展卓有成效的各種業務技術學習活動。一是段、車間、班組等層層組織開展技術比武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要防止“上比下不比”,也就是段的層面開展職工技術比武活動,車間、班組這一層面不開展,不進行認真的選拔,而是任意抽出認為平時業務技術好的職工直接參加段的技術比武活動,有的甚至年年參加段的層面比武活動都是“老面孔”,有的職工成了比武“專業戶”。二是開展“你問我答” 的“一口清,問不倒” 活動,評選“崗位明星”、“技術能手”等,并對評出來的“崗位明星”、“技術能手”等,給予相應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授予榮譽稱號,對符合技師聘任條件的,不受年齡、資歷、文憑等限制,直接聘任為各級技師。對符合班組工長、副工長任職條件的,經過任職培訓合格,可聘任為工長、副工長,并進行跟蹤動態管理,釆取“送出去”或“請進來”的培訓方法,提高他們的科學管理水平,對符合干部選拔任用條件的工長、副工長,選拔到干部崗位上來,切實保證“一線培養干部,干部來自一線” 的正確用人導向得到有效的落實。三是開展“科技攻關”、“生產破紀錄”、“獻絕活,解難題”、“經驗介紹”、“技術觀摩”、“技能操作表演”等活動,全方位、多用度地為職工提供施展才華的條件和機會,增強職工學業務技術的使命感、光榮感,更好、更進一步地促進職工學業務技術的主觀能動性;四是開展“先進操作法”、“獨門絕技”等命名活動,以職工的名字將其在安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某項絕技相應地命名為段、車間、班組“先進操作法”、“獨門絕技”,并在段、車間、班組相應的工作崗位上推廣應用;五是開展“拜師學藝”、“學成出師”活動,要莊重的舉辦“拜師學藝”、“學成出師”儀式,體現對師傅的應有尊重,增加師傅教徒、帶徒的使命感、榮譽感。要簽訂好師徒合同,規范好學習內容,保證學徒出師效果。同時,要為師傅發放一定“教徒獻藝”津貼,讓帶徒職工“有利可圖”,增強他們的積極性。 第四,不拘一格,采取形式多樣的培訓方式。一是要緊密結合崗位需求,段、車間必須有計劃、有部署、有內容、有目的的開展崗位業務技能培訓,并建立健全相應的培訓組織和制度,抓好落實;二是要堅持“不培訓,不上崗,不提拔,不重用” 的原則,相應地舉辦各種類型的崗技能培訓班,嚴格組織,認真授課,把好培訓考試關,切實保證每一次的培訓都是“實打實”的,不“走過場”,實現通過培訓提高參與培訓職工業務技術素質的目的;三是要注重培訓授課的師資力量,在培訓過程中,必須聘請相應的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授課,邀請身懷絕技的“崗位明星”、“技術能手”等職工進行“現身說法”,言傳身教,傳授技藝。四是要堅持學習理論與現場操作相結合,把學習課堂辦到車間、班組,把實際操作擺在生產一線、作業現場,讓職工“身臨其境”,學以致用;五是要堅持脫產培訓與業余培訓相結合,就地培訓與“走出去”培訓相結合,根據現場作業崗位業務技術的需要,靈活采取培訓的形式和方法;六是要鼓勵職工參加與工作崗位相關的各種院校的自學考試和函授,通過自學的渠道獲得相應的文憑,自學成才。并對自學成才的職工給予相應的精神和物質獎勵,以此激勵更多的職工走自學成才之路,多渠道提高職工的業務技術素質。 總之,要想方設法地為職工學習業務技術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使職工學習業務技術成為理所當然、責無旁貸的自覺行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提高職工的業務技術素質,為保證鐵路企業的安全生產和增強市場競爭力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技術支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