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很喜歡看書,喜歡的原因很簡單: 爸媽很忙,弟弟很小,無聊到沒有小朋友玩兒的時候,就把自己想象成書里的主人公,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各種歷險,跟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或喜或悲。 所以,每次翻開一本新的書,我都會覺得新鮮又興奮,而且一定是一頁一頁的細細品讀,生怕錯過了什么重要情節。 閱讀一本好書的過程,仿佛打開了一扇神奇的大門,里面是充滿了未知的劇情和結果,永遠不知道接下來的一頁會發生些什么。 可以說,是閱讀帶給了我無窮無盡的想象,而恰恰也是閱讀激起了我對文字無限的興趣,我小時候特別喜歡寫作文,因為覺得自己可以把所見所聞編成好玩兒的故事去引導別人想象。 那個時候的我,每次看著自己的作文被當作范文朗讀和見報,都會很竊喜,因為大家都被我編的故事吸引了。 而這份兒時自我探索形成的好奇心好像深入到了骨子里,長大后的我,喜歡嘗試各種各種新鮮的事情,愿意去挑戰新的任務,愿意去了解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喜歡去學習新的知識。 很多時候,沒有受虐傾向,也沒有為什么,只是想多了解一些未知而已。那種隨著逐漸深入而帶來的興奮感,像極了兒時讀書的感覺。 直到最近,我陪著兒子讀了一本叫做《敲門小熊》的書,我才恍然大悟,其實任何的探索和嘗試,都是在敲開一扇未知世界的大門,很多愿意去挑戰未知的人,只是因為好奇,想去看看。就像球球很喜歡的那句小熊的口頭語——“沒有干什么,就是想敲一敲”。 書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先生的作品,已經出版過,這次的版本我特別喜歡,封面就像是一扇門,讓人忍不住想要打開,據說是畫家田宇用其最喜歡的顏色和材質拼接而成,而不是畫上去的。 故事其實很簡單,描述了一只小熊,只要看到小房子就想打開看看,然后敲開了無數的漂亮小房子后,有一天突然有人說,“你這個愛好很特別,我也想和你一起去瞧一瞧。” 于是,有許許多多的人開始跟著小熊一起去敲門,隊伍越來越長。 正像書中所說的,沒有什么中心思想。卻用了很好玩兒的方式來呈現內涵,書中假借評論家的嘴描述了敲門的深意,卻被小熊的一句話“你們說的什么啊,我一點也不明白”而讓整個故事又變回了一個童話。也正是這一對比,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成人和孩子思維的不同。 那只呆萌的小熊讓我看到了兒時打開一本本書時興奮的自己,也讓我看到了對于一切沒摸過沒嘗過的東西兩眼放光的球球,莫名的感動。 球哥看的哈哈大樂,跳下床自己跑出去咚咚咚地敲門,等我打開后說上一句,“沒有干什么,就是想敲一敲”,如此反復。 我在想,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簡單,他喜歡一個東西不會有那么多的因為所以,也許只是想摸一摸,也許只是想嘗一嘗,也許,只是好奇而已。很多時候,恰恰是我們在用成人的思維在強加給他一些經驗和結果。 因為是繪本,文字很少,但插圖卻極具表現力,每一個被小熊敲開的漂亮房子里都有很多神秘的細節。 球球告訴我,有像火箭一樣的房子,還有里面有滑梯的房子,有開心的房子,還有幸福的房子,而這一次,我沒有問他,開心的房子和幸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我想,一切的未知還是留給他自己去探索和感受吧,何必要破壞他的新鮮感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