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其實就是一場爭論史的,而且往往從單挑演化成群毆,有的時候會有大神定乾坤,有的時候大神都深陷泥潭無法自拔。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和世界大戰一樣影響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那在人類科學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戰役?這些大戰的結果又是什么?今天,我就來說道說道。 1,跨越千年的論戰:地心說vs日心說如果要問科學史上第一次交火和戰線最長的一次是哪一場戰役? 那必定是:地心說與日心說的對決。這場戰役跨度近2000年,交戰雙方多次易主。結果卻出乎意料。 地心說 vs 日心說 雙方第一次交交火是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古希臘的先賢們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亞里士多德和歐多克斯為首的地心說派,另一派也很強,由阿基米德和阿利斯塔克為首的日心說派。雙方難分伯仲,都有城邦接受了雙方的觀點并加以使用。這次交火的結果是數學大咖托勒密在宗教庇護下一錘定音,從此地心說稱霸學術圈長達1400年。 托勒密 不過后來,有個叫哥白尼的人跳了出來,他表示不服,要為日心說而戰。于是,雙方進行了第二次交火,交戰雙方陣容十分強大。地心說的后臺是統治歐洲的天主教,而日心說這邊有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看上去,幾個人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強大的宗教對抗。 哥白尼 萬萬沒想到,伽利略先是發現了木星的衛星,打碎了“所有的天體都繞行地球”的假設,接著提出了慣性的概念,解決了地球自轉的問題。而開普勒更是提出了誤差小到極致的數學模型,江湖人稱:天空立法者。兩個人聯手掀翻了地心說。你以為這就完了?你錯了。 這時候,大神牛頓出馬,不僅把埋葬地心說的土踩得更緊實,還進一步埋葬了剛剛稱霸的日心說,從此江湖再無中心論。人類的視野被推向了全宇宙。所以,牛頓其實解決了人類用肉眼所能觀測到的世界的物理規律,也被我們稱為宏觀低速的世界 正是這場耗時2000年的論戰,使得科學開始走向了正軌。 2,誰先燉了芝諾的烏龜?是牛頓還是萊布尼茨?那第二次科學史的大會戰是什么時候呢?其實就發生在牛頓時代,大家要記住,在科學圈,沒有逾越不過的大神,只有跨越不了的理論,成為史詩級理論的創立者是無上榮光,彪炳史冊。 話說那是一個牛頓霸權的時代,誰都想與之爭鋒,一舉拿下科學江湖的武林盟主之位,而這個位置上有個明珠:微積分。為什么微積分如此重要? 這事要從科學史的四大神獸說起,青龍、白虎、朱雀...噢,走錯片場了,抱歉!是芝諾的烏龜, 拉普拉斯獸、麥克斯韋妖、薛定諤的貓。這些神獸都代表著一個悖論,它們都引發了科學史的著名論戰,并且推動了整個科學的進步。而困擾學術圈最久的就說芝諾的烏龜,上千年都沒有人解決得了。那什么是芝諾的烏龜呢? 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曾提出:
這個也被叫做芝諾悖論,一經提出,整個希臘學術圈一片嘩然,不知道如何反駁,它一直阻礙著科學的發展。直到微積分的提出才得以解決。也就是說,微積分其實是數學史上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牛頓和萊布尼茨為了爭奪第一,開始互噴,這也帶來了一個慘痛的后果。英國的學者開始排斥與歐洲的學者交流,自我封閉。 于是,短短幾十年內,英國學術圈一蹶不振,世界學術中心的地位就被法國給奪走了,對于微積分和牛頓力學的深化和夯實徹底與英國科學家們無緣,完全是由歐洲的學者完成的。我們現在使用微積分時,所用到的符號都是萊布尼茨創立的,而不是牛頓的那一套,原因就在這里。 所以,牛頓與萊布尼茨的論戰,改變了兩個地區科學的發展。 那后來科學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論戰呢?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比如:進化論之戰、波爾與愛因斯坦、從大陸漂移到板塊運動、微生物之爭、地球年齡之爭、霍金的賭局等等。這我們以后再細細道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