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本山你會想起什么?春晚舞臺上的趙本山嗎? 在宜興,人們把丁蜀的黃龍山叫做本山。本山綠,指的是產自丁蜀黃龍山礦區的綠泥。 本山綠產于黃龍山巖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僅數厘米厚,位紫泥上層與巖板間。產量少,是一種珍稀泥料。 ▲黃龍山深井綠泥礦料原狀 表面油性充足 很多人會誤以為,紫砂泥是以燒成后的色澤作為起名依據的,其實不然。 在古時候,紫砂泥的稱謂是由挖礦的人根據礦料的顏色起名,并不是說礦料叫什么燒出來就是什么顏色。 ▲黃龍山四號井綠泥 本山綠礦料成灰綠、黃綠色,因此被叫做本山綠。 原礦中石英含量較多,黏土成分較少,所以燒結溫度較高,較容易開裂,不易燒成,其礦物組成為水云母,高嶺石,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 ▲本山綠 子冶石瓢 燒成后顏色一般情況下多數是呈現黃色相,帶有青色,呈現出冷色調。 由于本山綠比較稀少,加上泥性比較難把握,成品率低,所以價格自然也高。所以,有的人動起了歪腦筋,那段泥來冒充本山綠。 分辨本山綠與段泥 看顏色: 段泥是指綠泥與紫泥、紅泥的共生礦,在宜興方言中“段”與“團”同音,意為這種泥料是多種泥料團結在一起的。 ▲黃龍山五號井 1420℃燒制 本山綠供春壺 因此,根據成分比例不同,段泥燒成的顏色有變化,諸如:古銅、棕黃、金黃、灰暗黃等。但卻沒有像本山綠一樣成冷色調的。 看泥料: 綠泥叫嫩,基本不含砂;段泥含砂量大,骨多肉少,所以更容易成型。本山綠泥摸起來很溫潤。 ▲細節對比 吐黑: 最重要的一點是,吐黑是由于燒制溫度不夠,泥料沒有到達其結晶度,所以吐黑是在使用久了其茶垢和鐵離子呈現出的效果。 ▲段泥吐黑 ▲高溫燒制 本山綠瓜韻 本山綠雖然稀少,但遠沒有那么神秘。撥開迷霧,是李逵還是李鬼,明眼人一下就看的出。若愿與我成為朋友,可加私人 微信: 1846019116在朋友圈分享我的紫砂生活,以及紫砂知識,偶爾也會分享好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