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hhhh,春節前,冷冷會持續更新到1月底,只是頻率會比之前有所降低。大概4天更新一次。然后,大家最近快放假了,不談學習,我們談談心理思維等等吧。 我們是怎樣確認自己交到了朋友的?一般來說,是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有聊得來的共同話題,彼此認可對方身上的某些好的特質。 那你想過沒有,你是怎樣確認自己交到了好朋友呢? 是對方特別優秀,一直引領著你激勵著你往前走嗎?是對方特別完美,無微不至,讓你覺得如沐春風嗎? 電影《心靈捕手》劇照 / 01 / 還真不是。我們喜歡優秀的人,那些閃閃發光的特質,比如在某個領域很厲害,比如多才多藝,比如性格nice,會吸引我們忍不住想靠近。 但「光環」本身,也是天然的屏障,你只能停留在它的外層,與光環里的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 唔,這里的「光環」,沒有那么高大上。可以理解為,優秀的特質所形成的相對完美的表象。唔,還要再多解釋一句,「優秀」用「優點」替代,也許更好一點,包括能力、性格等各方面。 如同我們的朋友圈一樣,在生活中,不論我們是否能意識到,我們總是在進行印象管理。(羅蘭·米勒《親密關系》) 這個時候,我們是朋友。互相欣賞,非常近,但是沒法再近一點了。但不可否認,這些特質很重要,它們符合社會以及人際關系運行的規則,這些是敲門磚,是成為朋友的重要一步。 / 02 / 是哪個時刻,我們成為好朋友呢?是「看到」對方的時候。 「看到」什么?很多很多,弱點、性格中的小擰巴、某些笨拙、某些失敗和無能為力、某些難堪的經歷,諸如此類,那些隱藏在暗處,不輕易示人的事物。 電影《心靈捕手》里,西恩教授對威爾講過一段話:像那樣的小事很奇妙,那是我最想念的事,這些小特點讓她成為我太太。她也知道我所有的小瑕疵,人們稱之為不完美。其實不然,那才是好東西,能選擇讓誰進入我們的世界。 如果讓我回想,我和我的朋友們成為好朋友的那一刻,有那么幾個瞬間,比如高二某天深夜,她在宿舍走廊里拽著我,突然莫名其妙蹲下去哭泣的時刻;比如某次元旦晚會,大家開開心心,而她消失不見,我知道她害怕熱鬧,大概躲在某個地方哭,去校園角落里找到她的時刻。 是那些別扭的、奇怪的、不那么討喜的「缺點」和「弱點」,被我看見的時刻。 / 03 / 優點會吸引別人,弱點才可以讓別人「看到」你,并且從「朋友」成為「好朋友」。 能看到真實的對方,也就是你走進他光環里的時刻。但光環不會打破,只是對你不再有屏障。 我們同好朋友之間,與同其他人之間的差別,就在于這些共享的「黑暗面」上。——這些真實的另一面,只有我能看到。這是信任,是聯結,是情感的寄托,是特權。 好朋友在對方眼里肯定不是完美的,如果你要維持完美的形象,就沒有辦法成為好朋友。 是這些弱點、瑕疵和不完美,才能讓彼此建立深刻的聯結。 也許,比共同的興趣愛好更能成為好友的,是:這一點,別人都把我當有病,但只有你理解我。 / 04 / 經常有胖友跟我說,冷冷,你的留言板比文章還好看,不要打我。 哈哈哈,這也是我超級喜歡的一件事啊。大家真的很愿意給我留言,而且特別真誠,我電腦里截了一堆圖hhhhh。 和別人家的留言板不一樣的是,你們的一條留言,內容趕得上別人家十幾條。驕傲~所以我文章開頭會有“如果進度條太長,是因為留言”這個提醒,留言板比文章長好幾倍,笑。 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冷冷是真實的,我沒有掩飾自己是個普通人,有很多缺點,會焦慮會拖延會糾結會敏感會擰巴會失敗,寫文靈感不斷的原因是「久病成醫」。是這些你們「看到」我的時刻,讓我們達成了聯結,并且愿意讓我「看到」你。 / 05 / 不僅僅如此,不僅僅是朋友之間,戀人也是一樣的。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這樣描述托馬斯對特麗莎的感受:
吳曉東老師(北大中文系教授)在《從卡夫卡到昆德拉》中對此有段評論:
太完美了不真實,太完美了就會有失可愛。 優點吸引別人,弱點讓彼此建立深刻的聯結。不畏懼于袒露真實,不執著于掩飾自己。愿你也有很多「看到」和「被看到」的瞬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