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之所立,乃六祖慧能也。 其偈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一種禪悟,即在參禪之人斬斷思慮,明心見性,去妄存真,注重直覺,留意當下,頓悟成佛。 與禪同理,藝術者之所以為藝術,關鍵處亦在于顯示本性,啜飲著藝術家心靈最深處之甘泉。由此而言,禪可謂直入本性之藝術,藝術則為直入本性的"禪"也。 縱觀中國文化藝術之發展歷史,自唐代禪宗勃然而興達到鼎盛,歷經宋元明清流傳不衰,禪悅所給予歷朝歷代文人墨客藝術創作之影響一直貫穿著歷史之長河,尤其書法繪畫,其審美思想及藝術創作所受到之禪悅影響,較之其它藝術門類更甚矣。 作為古老之東方藝術,中國之書法繪畫,其所注重表現者不在客體而在主體,在于主體之"當下"直覺與心性,乃生命本性之表達,講究自然而然,傳遞著一種不可傳遞之傳遞,顯示著一種難以顯示之顯示,所以必要"無心","無意為佳乃佳",刻意為之即是雕琢即是做作,即是"小巧"而非"大美"也。正如禪宗所言:"有念即有心,有心即乖道。無念即無心,無心即真道"也。袁君海諾,法號觀弘居士。為人正直厚道,好行善事。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尤愛書法,早年間致力于"二王"和趙孟頫,后則酷愛孫過庭《書譜》以及顏真卿《爭座位帖》《祭侄文稿》,臨池不輟。其書法功力不凡,俊朗飄逸,縱橫灑脫。近年來,效仿古之賢人,以書事作佛事,萬水千山走遍,歷經數載風霜雨雪,行程幾萬里,拜訪大陸港澳一百零八位得道高僧,叩問佛法大義,并以其書法弘揚佛法,其一片虔誠敬佛之心于當今人心浮躁之社會,殊為令人可感可佩可敬也。 文/初中海 |
|
來自: youxianlaozhe > 《書法碑帖》